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入门法 — 八则

2023-02-27 09:41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打拳只有加、乘二法,可以进攻。减、除是反向而驰的怪法、愚行!

△武谚有云:“全身一拳”。亦即是打一拳时,周身以从事之。此事非易,然要逐步追求。切切不可如今之拳师,打起拳来,可叹身“手”两断!

△练武当然要入门,而后追求登堂与入堂,窥其堂奥。而、对于重门深锁的殿堂,要先找钥匙  —  得诀,为第一之要务。师傅可以给钥匙,之后的步步前行,逐级而升,则完完全全在学生个人了。

△已入门的人,常对未入门的人隔门兴叹,而爱莫能助......

△武人之所以入道,一是不但由外家入内家,而且由青壮而渐衰老。一是杀人已非难事,自救成新目标。一则是世俗轻武,道家则无论修行、哲理、宗教、无不可以借此以示高出人群,俯视人寰也。

△三盘九节一条龙,离此一步是耍弄。

△练武必须要入门,而入门就是改换自己  —  改换自己举手投足之习惯。

△练武入门,如凤凰涅盘,是哪咤化身。然而、切勿误会,斯乃入门必然之初阶,并非最后最高之成就。


一、基础练劲方法——练气

1、拜腰

离开饱食时间,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用绸纱带(或柔韧而软的布裁成长带,长可围绕腰腹2圈以上,宽约12厘米)1条。练者尽量收腹,自然呼吸勿闭气,用绸纱带扎紧腰腹站立。

一手握着另一手腕,同时双臂上举,手掌朝天,双臂夹着头部,向前弯腰,手掌以能贴地为止。初学者如手掌不能贴地,也可向前多弯几次。

2、双手上举

上举的双手,指端相向,掌心朝天,保持站立收腹姿态,直至双手酸胀,指端搏动,有时如针刺,难以忍受,然后转入下式。

3、右单掌上举

右手保持原状,伸臂往上举,右腕背伸,指尖向左,手掌向天;左上肢放下,伸直,左腕背伸,手掌向地,指尖向前,继续收腹运气。

4、左单掌上举

待右上肢酸胀难忍,可以放下右上肢与左上肢动作交换,其形式同上。

5、右掌前伸

双上肢如酸胀难忍,改为右手伸直向前伸,掌心向上,臂高与肩平;左手同时后伸,手肘伸直尽量抬高,掌心向上,练至难以忍受,转下一式。

6、左掌前伸

双手替换位置,即如上法改变为左前右后。

7、双上肢外展

两上肢各向左右身旁外展,肩关节呈90度,双掌心向天,臂高与肩平。前述所有姿势均连续收腹站立,直练至双臂酸胀痛难受为度。

8、气运丹田

以双肩为轴心,双上肢各向前内收打圈,身微向前弯,同时突然用力呼气,使腹部放松,气运丹田。

上列各式锻炼要领,着重意和气的锻炼,其功能令用力时均匀稳健。持之以恒,练者会感到臂力较好,耐力持久,手指变粗,矢气较多,小腹收紧时能坚实如铁一般,腹部似乎感觉内脏往上提,便说明有所成效了。再加上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劲力必能增强。

二、基础练劲方法——练力

骨伤科手法要眼到、心到、手到,懂得借助自身的体重,腰力、腿力、手力并用。拔伸牵引的主要力量来自腰腿,推迫捺正的力量来自手指。南拳北腿,搏击擒拿,可以锻炼人的灵巧和力量;太极气功可以锻炼人的柔韧和气质。推杠铃,以练腰腿力;举石锁,以练臂力;插沙袋、捏钢球,以练指力。有了强健的体魄,力量又经过训练,从事骨伤科各种手法时便能得心应手。今将部分对身手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劲力有帮助的项目选介如下,仅供训练参考。

(1) 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项目有负重俯卧后屈(负重俯卧后屈发展腰背劲力)、杠铃屈臂、实力卧推、负重仰卧起坐、负重深蹲。

(2) 发展耐力的训练有站桩(站桩即坐马,用气运血有利下肢腿部劲力增加)、俯卧撑、拧卷重物(拧卷重物可发展手、臂的握持、端挤之劲力)。

(3) 发展指、臂力量的训练项目有推石锁、抛接沙袋。推石锁可增加臂的推力、支撑耐力、手的握持劲力,配合腰、腿运动可协调全身力量和动作的速度。抛接沙袋可训练眼力、手指抓捏力量及全身动作的协调,使身手敏捷。

(4)  发展柔韧力量的训练有运肩压腿、拉滑车沙包、弯腰转腰、悬垂举腿。拉滑车沙包可发展四肢及腰腹部劲力。

三、训练知要

训练前应该做好准备活动(如热身运动),动作宜由慢至快,训练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如甩腕、小跃)。力避急于求成,或一曝十寒,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消除疲劳的方法,主要是保持良好睡眠及训练时注意张弛有度,配合温水浴有利血脉流畅,解除疲劳,但注意水温切勿过高。此外还可结合按摩或静养以利消除疲劳。饮食的调理可配合党参、五爪龙、牛大力、千斤拔、薏苡仁、猪瘦肉煲汤。有筋伤者,早期适当制动,用金枪散调膏外敷,2天后,可改用舒筋汤局部熏洗以利软组织肿痛消退。

通过训练的气和力便能获得了一种用力的技巧,这便是——劲。

功不练则无以成劲,犹如铁不炼无以成钢。有力量不等于有劲,尤其是用劲。劲是力随意而行、应意而生之功,具有刚而不僵、柔而不弱的特点。通常的力只有大小,而劲不只有大小,且有刚柔、虚实、准巧、协调,故劲优于力也。练劲之法内容甚多,地区不同,师承各异,然练劲皆以刚(外劲)柔(内劲)为纲,手身步腿为目也。劲力是武术和理伤手法的基础,几个动作可练多年。劲力的获取全凭一个练字,凡精妙的功夫离不开基础的训练,即所谓“未学绣花,先学穿针”。习武中有一名言“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功”字指的便是体能素质中内气和劲力之基础训练。骨伤科医师素有医武兼修,功术同练之传统,欲能以意运指,手下刚柔相济之理伤手法,此亦无他,唯持之以恒,勤学多练可望有成。


入门法 — 八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