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锐集团滁州新锐高级中学】今日处暑!正是天凉好个秋!
当晚风轻轻拂去夏天的燥热
当梧桐叶悄然变了颜色
袅袅凉风
吹来了飒爽的秋天
处暑节气
带着初秋的飒爽
如约而至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牵连拉扯。虽然秋在名义上早已来临,但暑气只是稍减。“处暑处暑,热煞老鼠”“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的气候特点是午后闷热,早晚有凉风吹拂。当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处暑习俗
处暑时节,炎阳不再炙烤,盛夏渐远,秋意愈浓。由于处暑跟中元节比较接近,处暑的民俗大多跟祭祖和迎秋有关。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暑气消退而人心爽朗。特别是雨后放晴的傍晚,水汽蒸发上升,形成满天的巧云,那些重重叠叠堆耸的云头,腾挪延展,群峰起伏,变化万端,故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天高云淡、温度适宜,正是出行的好时节,到野外迎秋赏景,看云卷云舒,如此惬意。
中元节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与清明、农历十月初一合为三鬼节。古代民间从七月初一到月底,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祈求身体健康和保佑家宅平安。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放河灯有缅怀逝者,祈福生者的寓意。放河灯时,人们会把糊好的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河灯放到河上。在夜晚,漆黑一片的河面上闪亮起飘动的灯火,灯火在河上随着流水移动,层次错落,会让人觉得美丽而又壮观。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飘香的烤鸭……通常处暑这天,老北京人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会端一碗送给邻居,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品秋梨
“处暑秋梨最养人”,处暑后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也可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处暑诗词
处暑秋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光清浅,秋水澄澈,水天一色,让人情动于中,心中忍不住会有万分感慨。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闲适》
宋·陆游
饮酒不至狂,对客不至疲,
读书以自娱,不强所不知。
一窗袖手坐,往往昼漏移,
初非能养生,简事颇似之。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后风雨》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带来的
不仅是美好的景致
还有五谷丰登的喜悦
我国各地农作物
陆续进入成熟期
田间地头到处
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处暑,也是出游的好时节
秋高气爽
斑斓的色彩渐渐在大地上
如水彩般晕染开来
行走在自然赠予我们的美景中
便可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高云淡、万物含情
虽然天气越来越凉
但愿你
对生活的热情不减
对美好的感知依旧
愿我们
都能迎来一个
收获满满的金秋!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芳
初审: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