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号神秘撞山事件5


接第4篇,瀚海狼山这代人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似乎学校的管理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基本还是对军校学员的要求。因此在普通的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在操场里打打闹闹,还是日常的一部分,尤其是男生,不跑不闹才是奇葩。有些特别调皮的男生,最喜欢搞的一个恶作剧,就是突然从背后往另外一个男生头上弹一个“栗凿”。然后再突然的跑开。而被弹中的学生往往猝不及防,突然头部挨一下定然要勃然大怒。发现对手在哪里后,必然开始飞速的追赶弹自己后脑勺的捣蛋鬼,妄图报复回来。而喜欢弹别人后脑勺的学生由于常年做这种恶作剧,自然奔跑速度已经练习的相当快。在飞跑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曲折变向,甚至绕着操场里的大树转圈。而从后面被凿的学生累的气喘吁吁也未必能追上。此时上课铃响,这场打闹追逐被迫结束。没追上对手的灰心丧气,而得手的自然认为赚便宜成功,洋洋得意!

由此非常的怀疑跟在旧金山号后面1000多码,已经跟着他潜航了500多公里的那个巨型水下物体的操纵者,小时候很可能就是那些喜欢敲同学后脑勺,而且容易最后得胜的调皮学生。现在很好的把这一玩闹的方法,运用到了旧金山号核潜艇的头上。所有的核潜艇,基本都把大型的主动声呐阵的换能器安装在本艇的头部。因为这里空间最开阔,头部向敌,没有尾部大轴和螺旋桨的干扰。主动声呐换能器和被动声呐阵的原理有很大的不同。主动声呐阵列,外观一般有圆柱形和圆球型排列两种。圆柱形有利于往大体相同的水层发射大功率主动声呐脉冲信号。而圆球型的主动声呐可以在主要探测附近水层的同时,也探测上下一定深度的水层有无特殊的物体。不过圆球型声呐阵需要占据核潜艇几乎全部的头部空间,这样鱼雷发射管就需要后移到核潜艇的肩部。而二代核潜艇和早期三代核潜艇中,大部分还是安装了圆柱形主动声呐。
大型的声呐换能器发射的脉冲功率和威力相当惊人。如果核潜艇要测试主动声呐,那么必须要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进行,此时声呐换能器和潜艇的头部透波外壳之间,也是需要灌入海水,内外海水压力平衡,才能测试声呐。如果在干船坞内完全没水的情况下就开机测试主动声呐,唯一的一个后果就是立即震碎全部的主动声呐阵列,会像钢化玻璃一样破碎一地。主动声呐的价格惊人,因此完全不允许在内外无水的情况下测试。即使有水测试,也不允许水域内有任何人员潜水或者有什么敏感的高价值水生生物。因为核潜艇主动声呐一旦打出一个主动脉冲,会把周围几百米内的潜水员当即震挂了!而大国海军在开放的海洋里一旦主动声呐开机打几个脉冲,过后不久都会有几百海里内的鲸鱼或者海豚还有其他的鱼类被震死浮出水面;还可能会有更多的鲸鱼冲滩集体自X。可见核潜艇的大型主动声呐的威力有多么强大!

因此当旧金山号后面跟着他的那个巨大的物体仅仅在1000码的距离上对着洛杉矶号打第一个主动脉冲时,可知被敲打者内部的所有艇员会是什么感受!这根本不是学生打闹期间的互敲后脑勺,而简直就是背后挨一闷棍!实际体验可能比挨上一棍子但是没当即被打昏更难受。没有被大功率主动声呐打到过的人,是无法体验那种全身被震的要散架的滋味。在这个距离若不是有核潜艇的钢壳作为物理隔绝和消弱震波,估计旧金山号内部的127个人,至少一半要被当即震晕过去。现在在这个距离上被震的五脏六腑翻江倒海,自然会让旧金山号内部作战兼驾驶室的所有人员,立即知道了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麻烦的挑战者!而这次突然而来的敲打,必然让其艇长勃然大怒!
当然,愤怒的同时,恐怕更多的是惊恐万状!因为如果主动震波来自自己身后如此之近的距离,那么对手通过这个震波脉冲,已经探明了旧金山号的位置和距离,此时一旦从身后发射重型反潜鱼雷,那么旧金山只有当即沉没一条路可选择!旧金山号只有前部有4个鱼雷发射管,已经没有了从尾部发射鱼雷的可能。虽然他装备的MK48电动鱼雷有向前发射,然后再180度程序拐弯向后攻击的性能,但是整个拐弯需要几十秒才能完成。如果对手就在身后1000码而且已经用主动声呐,狠狠的敲了旧金山号的后脑勺。那么这个距离上根本没有立即反击的可能性!

旧金山号要向后发射MK48,必须同样打开主动声呐用脉冲探测对手的位置和深度,为鱼雷装定目标的初始坐标。但是对手最大概率就在自己的正后方,从发射第一个主动探测波到打出第一枚MK48反击鱼雷,需要至少数分钟的时间。而对手此时从发射鱼雷到命中自己的尾部,最多也不过30秒的时间。此时的旧金山号内部,除了被大功率脉冲敲打后的愤怒和慌乱,更多的是在等待最终命运的恐惧,所有人都在竖着耳朵听一个最可怕的水下声响,这就是对手打开鱼雷发射管的前盖,第一枚重型鱼雷喷出,决定自己最后命运的“砰”的一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