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7):“中微子专题(2)——中微子的密集绝对空间排列”

2023-02-04 10:58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在上篇文章中讨论了两个大类的中微子其中一个大类的物理空间结构后,这篇文章来讨论一下此类中微子的物理结构形成原因以及此种物理结构带来的影响。

在开始正文之前先让我们来回顾下上篇文章中所说明的中微子物理结构如下图《66》-1:

《66》-1

——《66》-2:

《66》-2

——还有《66》-3:

《66》-3

上面三幅图描绘了在对《66》-1左侧的中微子结构模型进行观察的观察视角下,依据光线的穿透顺序将该中微子物理结构模型划分为三层再染色、拆分,以及为表染色后的遮挡关系进行充填后所得的中微子物理结构模型,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详细情况请参阅上篇文章“‘66’-中微子的物理结构”,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则在上述三幅图——中微子物理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分析。

中微子物理结构模型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基本物理单位紧密排列由此形成微观物理结构,中微子的核心——该中微子所含的唯一一个、能够释放源质引力、以引力锚定作用将中微子所含所有能量单位约束于自身周围的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该源质保持接直接触的基本物理单位——源质与能量——这里所指的就是能量——的数量达到了理论总数的最大上限数——12,在该基础之上不可能在保持中微子源质核心与原有12个基本物理单位——能量——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同时使该源质核心与额外一个(及以上)的基本物理单位直接接触或称该源质核心周围的绝对空间容量已达上限,向其中加入任意一个基本物理单位使该单位与源质核心直接接触时必将导致该源质核心附近原本存在的一个(及以上)的能量单位失去与源质核心直接接触的状态——满足这样的状态即称其保持直接接触的基本物理单位的数量达到了理论总数的最大上限。

关于“12”是能够同时与一个基本物理单位保持直接接触的其他基本物理单位数量的最大上限值这件事各位读者可以结合图《66》-1、《66》-2与《66》-3自行理解一下,有必要的话读者也可以自己画画或者找14个(及以上)相同大小的圆球粘在一起自己做个物理模型模拟一下试试,这里我就不专门证明了,我想要说明的是由于基本物理单位在绝对空间里过于紧密的排列形式,这会致使某些情况下基本物理单位在绝对空间中排列形成的组合没有那么“均匀”。

以中微子我物理结构模型举例,由于中微子所含基本物理单位在绝对空间中的排列过于紧密,因而单个中微子中通常保有两个类型的物理结构,具体情况如下图《67》-1:

《67》-1

——还有《67》-2:

《67》-2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这两个类型的物理结构,我将它们单独提取出来并以俯视角的透视图予以呈现,于是有下图《67》-3:

《67》-3

从上图《67》-3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微子所含的基本物理单位在绝对空间中紧密排列时,即使没有任何的外源引力的作用,这些基本物理单位也会在中微子所含的源质核心释放的源质引力的作用下自发地产生两个类型的物理结构,并且事实上这两个物理结构就是我之前在“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系列文章中所介绍过的“最小微观球”物理结构以及不稳定高能最小微观球——“4能量最小微观球”物理结构——这两个类型的物理结构。

由于这两个类型的物理结构有所不同,因而它们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会有所差异,具体而言就是这几个能量单位所在平面的引力强度在适当但相同的环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很快就会在之后几篇文章中详细说明所以现在这里暂时跳过——因此中微子的物理结构算不上是“均匀”,但是中微子的物理结构却相当“稳定”——原因很简单,在一个中微子中由于源质核心外层的能量单位已经饱和达到了能与源质核心直接接触的基本物理单位总数的最大值12,故而在该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能量单位能够在不影响其他能量单位的情况下与源质核心保持接触的同时发生相对位移,当且仅当三个以上的能量单位同时发生相对位移时能量单位才可能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而这一过程则被称之为“中微子震荡”——这也是一个我很快就会在之后几篇文章中详细说明的内容,因此这里也暂时跳过——总之,由于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物理结构,由基本物理单位紧密排列形成的中微子物理结构呈现出了“稳定”但“不均匀”的特性——这也就是我把中微子专题提早到现在进行说明的原因——紧密排列的空间单位通常都会表现出“稳定”但“不均匀”的特性。

事实上,由静光子在绝对空间中紧密排列的组成的空间结构——通常也是量子或是反物质、黑洞等物理单位会形成的、或是其周围容易形成的物理结构——会如同正四面体——由它们组成的三棱锥或是类似的物理结构进行排列,它们通常都会表现得稳定但不均匀,而这样的物理结构又与静光子在在绝对空间中松散排列形成的空间结构——通常也是暗物质、暗能量等单位会形成的——亦是人类所能够生活和接触的——会如同正八面体——由它们组成的正方体或是类似的物理结构进行排列,它们通常都会表现得均匀但不稳定,而两种不同的特性则导致了“时间的流逝速度不同”因而“宏微观时间不统一”,也因此“用宏观时间测量微观单位必将导致实验结果错误”——这也是目前基础科学发展停滞的根本原因。

好了,这篇文章暂时就说这么多吧,那么就这样。

以上。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7):“中微子专题(2)——中微子的密集绝对空间排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