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海堤日记第三集的一些考据及科普
第三集的标题直接点名了本集的目标鱼是牛尾鱼,牛尾鱼泛指了鲬亚目/Platycephaloidei中的赤鲬科/Bembridae,鲬科/Platycephalidae,针鲬科/Hoplichthyidae以及短鲬科/Parabembridae的所有成员,而该集中出现的种类为印度鲬/Platycephalus indicus,它们分布贼广,北至黄渤海,韩国,日本,南至印度洋沿岸,印度鲬可以算是东亚地区最常见的牛尾鱼之一了,毕竟整个中国沿海都有分布,而且由于它们能够长得比较大,所以我们国家的菜市场和餐桌上的牛尾鱼十有八九也都是它们,关于牛尾鱼的叫法也有很多,俗称的辫子鱼,鸡腿鱼,牛鳅等等也都指的是牛尾鱼



牛尾鱼是一类典型的底栖伏击型鱼类(伏地魔),它们凭借着自己如同沙子一般的配色和扁平的身躯将自己埋藏在沙泥中的底部守株待兔,一旦有小生物靠近它们就会猛扑过去用大嘴直接将猎物吞下肚,因此想要钓获它们的话首先要寻找沙泥底质的水域,这也就是为什么堤防部一行人跑老远跑到一处海滨浴场做钓,沿海的沙滩和河口的沙泥底水域都是不错的选择,鲬属对盐度的耐受力普遍很强,所以在盐度很低的地方例如红树林小溪,沿海排水渠等地方也能找到他们
由于牛尾鱼是底栖伏击型掠食者,它们只会守在一个地方不动,只有涨潮落潮的时候才会更换位置,在澳洲,当地鱼类学家对宽头鲬(澳洲东海岸分布的另一种鲬属的种类)观察发现它们只会对距离自己15m以内的食物发动攻击,所以路亚是最具有优势的钓法,常规的沉底或者浮游矶等钓法只都是守在一个地方,如果运气好或者密度大的话饵正好投到牛尾鱼附近确实可以钓到,毕竟牛尾鱼并不挑食什么都吃,但如果附近没有牛尾鱼的话你可能等再久也不会有动静,而使用路亚假饵进行主动搜索的话那就不一样了,站在一处路亚时如果投几次都没有动静,那么沿着岸线走个几米后在投几次,随后以此类推扫荡整个岸线,这样一来中鱼的概率就要比饵钓高出不少
装个b,我和同学钓获的大个体宽头鲬



牛尾鱼对路亚种类并不挑剔,各种类型的软饵,vib,深潜小胖子,沉水米诺或者小铁板这些能够搜底的都能中鱼,反正只要吞的下去它们就都会去攻击,堤防部一行人使用的假饵是软饵中的T尾蛆,看包装上的“power”的大字我还以为是Berkley的power bait,但搜了一下才发现这个实际上是Ecogear的power shad,但具体是哪个型号不能确定,软饵需要配合铅头钩使用,因为软饵本身没有重量,而铅头钩上的小铅球用于提供重量,从而能够将饵抛投出去


部长介绍的路亚手法叫做跳底,基本操作差不多就是杆往上抽几下并将虚线收回,随后等个几秒后继续以此类推,目的就是让假饵贴着水底做出诱惑的动作引诱底层水域的掠食鱼类攻击




在女主中鱼后,部长掏出了控鱼器将牛尾鱼从水中抓出,使用控鱼器一方面是因为牛尾鱼体型太大直接飞(硬拉起来)可能会断线,另一方面,作为前鲉形目的成员,牛尾鱼长满了异常锋利并且含有微弱毒性及抗凝血物质的刺,用手抓它们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牛尾鱼的挣扎方式主要是拼命甩头,如果在这时你去上手的话你的手很可能会被它胸鳍和鳃盖上的数枚大刺扎伤,虽然并不是很危险,但是疼的一批,而且抗凝血物质会让伤口不停流血,看上去非常吓人



以上就是我对第三集的一些科普和解析,这集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亲切了,因为我目前居住在澳洲悉尼,分布在澳洲东海岸的宽头鲬是在当地一种非常出名并且受欢迎 游钓种类,也是我最常钓的鱼之一,所以这集看完后我就忍不住写了这么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