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通史之商代文明(第八集)学习记录

2021-11-03 12:21 作者:风从心  | 我要投稿

商代文明做为世界古老的文明之一,传承至今。其辉煌成就不仅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以深远影响。商朝距今3000多年,它以玄鸟为图腾,以甲骨做占卜,以青铜为礼器。商朝创造的文明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与我们产生距离,无论是文字、历法、农耕、音乐,还是青铜、玉器、瓷器,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甚至直至今日还为我们所用。

甲骨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朝是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历史是信史:1899年,晚清的翰林院编修金石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就医时医生为其开的处方上有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在当时龙骨是一种不值钱的药材,通常是古老的龟甲或兽骨,在药店里不知已卖出了多少,从未被学者关注。然而王懿荣将龙骨买家后,突然发现龙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还要古老,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他极大兴趣,迅速将药店中刻有文字的龙骨全部买回家,同时在全城广泛收购。在不长的时间里竟收购了1500多片,经过研究,他鉴定龙骨上的文字为商代文字,这也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因此,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文明这一久未被发现和认知的文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在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王懿荣自杀殉国,幸好他的好友刘鹗收藏了他留下来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刘鹗出版了《铁云藏龟》,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片,成为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有力地推动了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研究,并由此惊动了国内外学者。曾在安阳当牧师,收藏了多达5万片甲骨的加拿大人明义士讲,在《铁云藏龟》出版的第二年,外国学者已经开始收集甲骨了,刻字龙骨迅速成为古玩市场的新宠,被高价收购。安阳小屯村由之前的不知名而迅速被外界所知,很多人家存有大量的甲骨,直至今日一些人手里可能还存有甲骨。1928年10月,受国民政府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遣,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来到了小屯村考古,在之前罗振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屯村就是龙骨的出生地,也就是殷墟,商代都城所在地,当时市面上出售的龙骨都来自这里。董作宾带人又挖掘出土了854片有字甲骨以及其他文物,轰动了学界,也使的安阳成为研究商代文明最重要的所在地。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发掘,合计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的铜、陶、骨、玉、石器等遗物,并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

发现了甲骨文后,破解甲骨文成了认识商代文明的关键。

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可以分为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古代将六种造字方法的解释称为六书,其中用的最多的是象形。

自19世纪发现有字甲骨以来,共发现15万片,共有4500多个字。到目前为止,已破学界认识的有1200多字,还有几百个字能了解大致意思。

中华文字的发展有一个慢慢的演化过程,但没有可学习的对象,是独立成系统的,能完整地记录语言,表达意思,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汉字尽管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写方法,但以形音为特征的方块字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泛的汉字,不仅为我们使用,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多以宗教祭祀为主,还包括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商代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等字词,堪称商代的百科全书。

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认识商代文明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古文字的源头。《尚书 多士》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也就是说商人发生的事,记录在册,行事有规矩。商代已有了写在简册上的文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王朝视宗教祭祀为治国的头等大事,凡事都要占卜。甲骨文中多记载了商人占卜的内容、结果。占卜所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占卜用的甲骨则是乌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由巫人对甲骨进行简单的整修,再以专门的工具加以钻凿,占卜时烤灼甲骨背面的钻凿,在甲骨的正面会显示出不同形状的兆纹,贞人和商王对兆纹进行观察,以定吉凶。

商人注重祭祀,同时说明畜牧业已很发达:祭祀对商人很重要,商人认为万物皆有灵,要讨好神灵,得到庇佑,以及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就要多祭祀。祭祀的对象有各种神,但祭祀祖先是中心。因此祖先崇拜是商人宗教信仰的核心。

在祭祀时用到大量的牲畜,如牛、羊、马、犬、豕、鸡等六畜。说明商代的畜牧业已很发达,不然支撑不了繁多的祭祀活动。

商代有完整的历法,支撑农业的发展。商朝历法以太阴记月,以太阳记年,以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有了历法,就准确地知道农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

农业的发展使粮食有了剩余,就开始用粮食来酿酒。酒能缓解疲劳,增加生活情趣,对酒的钟爱,进一步催生出用谷物酿酒的技术。在商代,中国人就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并一直沿用至今。酒最早是用来祭祀的。祭祀时巫师会服用一定量的酒来完成和神灵的沟通。再后来,祭祀、祝捷等重大活动中都会用到酒。商人饮酒之风盛行,与酒相关的文化也相应地繁荣。然而酒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人间佳酿,可过度饮用也会产生可怕后果。商纣王大搞酒池肉林,导致整个王朝风气奢华,酿酒乱德,最终失掉江山。

青铜器、玉器--灿烂文明的体现。在殷墟、三星堆等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青铜器是权利的象征。青铜酒具设计巧妙,做工精美,令今人叹为观止,难以复制。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代表了商代青铜制作的最高水平。据研究,制作时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投入工作,才能完成。

很多青铜器上充满着神秘气息的纹饰,表现出对神权的崇拜。商代青铜器的纹饰构图将现实中的动物神秘化和程式化,有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等。除纹饰外,青铜器上还刻有文字,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到商末有十几个字,乃至几十个字的铭文。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金文,旧称金鼎文。

青铜器中不仅包括礼器、兵器外,还有大量的乐器。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已有了半音的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固定的音高等。

除青铜器外,玉器也很发达。在妇好墓中出土的精致玉人,让我们了解到商代人的穿戴及形象。在考古中,出土的大量商代玉器有,有琮、圭、壁、玦、璜等礼器,戈、矛、大刀、戚等依仗类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

玉在当时贵族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玉器加工在当时已经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玉文化由此形成。玉不仅以美观著称,更加温润、细腻、坚硬、纯正等特点代表着仁义、智慧、勇敢、坚贞等美德,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还被制成国之重器,如玉玺、玉章等,象征天命、威权等级,还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件,与个人的喜好品行融合在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

玉通常发现于山川、河流中,被古人认为是天神恩赐给人间的,谁找到和拥有便有了通天通神的可能性。因此玉作为通神者的象征物。出土的商代玉器有来源于新疆种田的,也有来自于遥远南方的。

出土的印度洋海贝说明商朝与外界交流。商朝人善于经商,在郑州、安阳出土的商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非本地产海贝、鲸鱼骨和大海龟龟板等。贝壳作为商代中晚期的货币,仅妇好墓中就出土大约4000个,有的来自于南海,有的来自于遥远的印度洋沿岸。

瓷器--中国特色文明象征。对商代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瓷器。白陶也就是早期的瓷器。当时西方人们以拥有一件中国瓷器为荣。

商朝亡于公元前1046年。当周人的军队即将攻入国都朝歌时,商纣王绝望地登上祭祀的城南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由此灭亡。

商亡后三年,商朝贵族箕子路过商都时,看到原先辉煌的宫殿已经完全毁坏,一片荒芜,万分伤感地做了一篇《麦秀之诗》,商朝遗民听说后,皆为流涕。


中国通史之商代文明(第八集)学习记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