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三象
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三象
第三象
卦序:丙寅(序号:3)
卦象:艮下乾上
卦名:遁
卦图:一女子拿刀,看头上装束,似为满族头饰扁方。
谶曰: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圣叹曰:此象主武曌当国,废中宗于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
木夫老师解读(木刀有删节):
(木刀注:木夫说的推背图,特指金批推背图)
①木夫多次说了,这里再重申一下,推背图的预测功能,不过是个幌子。比如我们这里的第三象,说是,成功预测了武则天临朝。
其实呢,推背图不过是《红楼梦》的一本课外书。也就是说,《红楼梦》是《甲申记》,《推背图》也是《甲申记》。
先剧透一个,此象,刘姥姥重进荣国府也。
②红楼系作品里到处都是谜语,不管难的易的,木夫也都猜出了一些。
而其中有些高难度的谜语,木夫不免遭“先射箭而画靶”之嫌,哈。
哈,的确是这样的,木夫是先知道谜底,后才去猜的谜面。(木刀注:本人也是这样)
比如,木夫已经在别处读确定了孙悟空内含李自成,才去猜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谜面,以求佐证。
其中比如,吃桃子的积年。
再比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因为谜面至谜底太过巧妙,直让人怀疑,究竟是西游引用了唐诗,还是“唐人”剽窃了西游?)
③参遍空王色相空——
我们的确也想参它个遍啊!
只是,怎么参,从哪里开始参?
有难处时,大家应该想起木夫幺律了吧,哈:
有疑点处必有要点!!!
不文亦武?
此语句不通,作者跟我们的八哥一样,乃白字先生,哈。
不文不武。
亦文亦武。
不文而武。
以上,你我都读得通。
不文亦武,啥子意思吗?
①《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因而被誉为字圣。
说是,对《说文》的研究在“清”初达到了高潮。
木夫仅推荐《说文解字注》,作者是谁,咱不去管他。
木夫若说,《说文解字注》的作者,即《推背图》的作者,一个信的人也不会有。
②中国文化是什么?中国字。
这,当然也不会有人认同。
木夫换个说法,中国字里包含着中国文化。
没人敢否认了吧,哈。
③文以武就,武以文成。
这种描述,大家也没听说过吧。
就别去找典故了,木夫刚才杜撰的。
是以,有武才有文,有文才有武。
故,不文亦武,是一个缺陷。
那么这种缺陷叫什么呢?
④许慎因讳汉明帝(刘庄),不解“庄”义。
因此,后人几失庄义。
甚至,这个“庄”字究竟该怎么写,后人都整不明白了。
⑤(楚)庄王曰,於文止戈爲武。
是,倉頡所造古文也。
⑥兵甲亟作,庄。
睿圉克服,庄。
勝敵志強,庄。
武而不遂,庄。
⑦木夫绕了一大圈,啥个意思啊?
不文亦武,是一个缺陷。
必定导致,武而不遂。
武而不遂,庄也。
也就是说,图中身穿异服手持金刀的女子,姓庄。
庄家人的庄,刘庄的庄。
庄家人刘姥姥的庄。
木刀解读:
木夫老师在这个解读里说了以下几点:
一、金批推背图第三象说的是刘姥姥再进荣国府。
二、金圣叹的解读,是个幌子。
三、要像解读红楼梦那样,以猜谜语的方法去解读金批推背图。解读的方法,往往是先感知到了谜底,再去推断谜面与谜底的关联。
四、重点是详细论证了“不文亦武”指向“庄”字。
笔者本来是以猎奇的心态来看待红楼梦的解读,直到看到木夫老师详解金批推背图第五象之后,便确信红楼梦真的如木夫所说,是崇祯以谜语故事形式写的自传。知道了这一点,本人经初步推断,金批推背图是明清过渡时期的大事记,当然也就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大事记来看。因此,我们这里已经写出来的解读,都是根据史料提供的数据和事实作出的。无论如何,这些史料中提供的数据事实,不管是真是假,都具有参考价值,就算是假的,其必然还留存有真的影子。相对于满清对史料的“扯淡”,笔者更愿意相信红楼系里提供的“谜底真像”。但是由于本书是用比红楼梦更加隐晦的谜语写的,字数极其有限,因此,几乎其每一个字,包括配制的卦图,都需要找出其另类的覆射方式。因此,每一象的干支序号,卦象,卦名,以及卦名的排列顺序,以至于捉刀人给出的解读,都有可能暗藏历史真相。由于本人非文科出身,只是在近几年才涉足文学少数几个领域,因此,必然有不少地方的解读会有错误,或者并没有意识到某个地方应该作适当解读而没作。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期待能把各位读者的智慧,汇聚在一起,逐步把最终的正确解读完备起来。
木夫老师的解读,解决了本象的关键问题,这个拿刀的女人是谁。
笔者完全认可木夫老师的解读。因此,凡是与木夫老师相同的地方,就不做更深的解读,除非我们的观点不一致,需要作它解或需要补充。
捉刀人的解读,始终都是要将书籍检查官引向歧路,所以故意将人的注意力往武则天身上引。但这种欲盖弥彰的解读,也是一种某种程度的重点提示。
按照惯例,先说谶:
“日月当空”,“日月”为“明”字,大明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所以映射“洪”字。“当空”,就是承受日月之光,映射一个“承”字。
“照临下土”,“照临”,“照”字指向朱厚照,“临”就是来了。朱厚照自名朱寿,我们可以将“照临”替换为“寿临”。“下土”,“土”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田”,所以“下土”可用“下田”替换。“寿临下田”这四字中,“临”、“下”两字,指合字动作,“寿”、“田”是合字部首,如此就得到了“畴”。因此,“日月当空,照临下土”,就是一个人名谜语,谜底是洪承畴。
“扑朔迷离”,如果采取用典之法,谜底指向“兔”,其典是木兰诗的两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其指向是两个人,一男一女。前面说了,庄妃,即是刘姥姥,“刘”字繁体“劉”,拆开是“金刀+卯”,其中的卯就是兔,即卯兔。笔者注意到,女人手握的刀,原本是放置于腰间的。吕洞宾有诗: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既然这把刀拿起来了,对打起来必定会与洪承畴的银枪碰撞,啪啪作响。这把刀暗示了什么?除了主政掌军之外,经历过的,自然知道,没经历过的,也许知道。如果对这四个字谜面用拆合法,即先将字拆散,然后把部首组合成新字,“扑”、“离”,是说要将字拆开,“朔”、“迷”,是被拆得字,这样得到四个部件,“屰”“月”“辶”“米”,组合起来,只有“逆”字可以组合为新字。
所以,这四个字就说了一件事,洪承畴与一只兔子打了一架。
“不文亦武”,这个木夫老师解读为“庄”,指庄妃,本人采纳。
综合来讲,谶说的就是两个人,一个降了清的洪承畴,一个孝庄。这是庄周立元发生的第一件大事。洪承畴降清,庄妃是最主要原因,降清之后,紧接着皇太极暴毙,以此而论,皇太极之死,大概率与“扑朔迷离”有关。
此外,这四句谶,像极了唐朝李渔写的一首诗,就是木夫前面提到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后一句还算可以勉强对应。问题来了,是捉刀人陈圆圆抄袭了李渔的思路,还是李渔抄袭了陈圆圆的思路?还是说,陈圆圆=李渔?难道李渔如金圣叹一样,无辜被人捉刀了?
下面来说颂:
“参遍空王色相空”,这是说身为“庄周”无冕之皇孝庄的一生,都没有一个人可以欣赏她的美貌,前期是皇太极,史料上说皇太极不喜欢她,而喜欢她的姐姐。皇太极暴亡后,多尔衮、明顺治、明康熙,都是只能参拜而不得其人的人。
“一朝重入帝王宫”,这里的“重入”,不是单指“再次进宫”,,而第一次进宫与朱由栩啪啪,第二次进宫辅助明顺治执掌皇权,而且还指她是明清两朝的话事人。
“遗枝拨尽根犹在”,“遗枝”指崇祯的后代,也指洪朱宗室后代。孝庄一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彻底清除洪朱后代。“根”就是指明皇室的孑遗。
“喔喔晨鸡孰是雄”,这句说的是,不管明的顺治,还是清的顺治,也不管是明的康熙,还是清的康熙,都不过是孝庄可以任意操纵的傀儡。只有孝庄本人,才是当家的。
最后总结本象的解读,就是洪承畴降清,名义上的庄周无冕之皇开始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