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病媛”发展史和媒体报道中的调查问题
全程围观病媛这个事,我感觉现在很多媒体,实地调查确实太少了,这导致面临目前的很多复杂情况,往往会翻车。
病媛这个事,其实我早就知道,但是我一直没提,昨天的新闻话题我也没参与,因为我知道这个里面的情况,比许多人想的都要复杂。
“病媛”的历史比很多人想的要早,在2019年就出现了。
最早的“病媛”1.0,是水滴筹上出现的,当时并不是女性专属,男女都有,以假冒或者夸大病情为主,盈利方式也是赚大众的捐款钱。(所以“病媛”这个称呼是不对的,本文沿用只是先方便读者理解,后面会解释)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水滴筹等几个应用在抢夺市场,给地推人员的KPI压的非常高,所以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疯狂找病人,款项不高也会建议你开筹款,资料这块审核也不是非常严。(当年他们抢客户甚至能打起来~

在这个背景下,逐渐的就出现了专门帮你伪造病例资料一条龙服务的商家,他们能够在15小时内帮客户定制全套的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化验单,病历,发票等。拿到就直接可以上水滴筹开筹款。

后来水滴筹这个事被曝光,各路媒体一顿批,大众也痛骂平台消费善良,平台也开始加强审核,大众捐款时也开始留意,这个现象得到了遏制。
但是,病例造假的产业链已经成型了,这些人也发现了消费大众同情心的暴利,自然不会停下。他们发现,造假病例被拆穿的可能性太高,那有没有不太容易被拆穿的呢?

最后,抑郁症这个不太容易被拆穿的心理病例被发现了~
于是一时间,各种网红抑郁症的新闻开始冒头,以至于有人吐槽,没得抑郁症都没资格当网红。(当然,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也很多)
这波,就是女网红比较多了,思路用是积极抗击抑郁症来堆励志人设,加快涨粉速度。
当然,那段时间也有很多网红把抑郁症作为同情牌来打,出问题立马一张抑郁症牌。
抑郁症流不太容易被拆穿,但问题是相比水滴流直接筹钱,盈利弱很多。只能堆人设涨粉,不能直接盈利。
而且,大量人自称抑郁症,导致这个词也被大众吐槽了。
于是,很快有人又想出了新思路。
这就是病床直接带货的打法。
年初的时候,我当时在围观短视频行业内卷,那时有人提醒我,不少直播基地,开了医院场景,当时我们的感慨只是没想到短视频行业会卷到这种程度~~居然要这么拼


后来才发现,他们走的是场景化带货,在医院背景下带货保健品和各种恢复产品。
和之前一样,主要是借助大众同情,堆励志人设,但更先进的是能直接带货了。
有人询问这波男女比例,这波基本是女网红为主,但我认为原因可能是带货产品偏向女性用品导致。(揭开现象,你会发现这还是一个钱的问题,产品女性向,女网红转化率高,最后肯定是一堆女网红内卷大战)
所以,这两天新闻里说的“病媛”,或者说,严格来说,叫做“病床带货”流,其实是几次更迭改进后的3.0打法。
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但不代表你去平台上翻出来的就肯定是这个。
这也是这次不少媒体的问题所在,想揭露不良现象防止大众善良被消费没有问题,但看到了病床带货的现象,调查做的不够,没摸清整个产业链。
哪些是真病人,哪些是消费大众同情的带货党,哪家公司在提供虚假病例资料,贩卖的产品又是否有质量问题,这些工作都是要非常踏实的调查乃至必须要实地调查才能判断的,是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