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发布、对话式新闻、沉浸式视频......不知道这些新闻的新玩法你可能已经out了
一、百分之百的分布式发布
如今,分布式发布成为了越来越多媒体的内容分发形式,他们越来越依赖诸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聊天应用等平台,以使内容最大限度地到达受众。这其中很多媒体都想要复制像BuzzFeed这样的数字原生媒体的成功模式。

BuzzFeed用7种语言在11个国家的30个不同平台进行内容分发。据统计约有80%的用户通过这些平台而非网站来获取BuzzFeed的资讯,这种内容分发策略使BuzzFeed取得了每月访问量高达50亿的傲人成绩。
不过,在利用平台以达到内容分发目标的同时,媒体也陷入了与平台竞争的困境中。这一方面体现在用户的接触度上,一方面体现在广告收入上。媒体广告市场在2016年出现拐点:在英语媒体市场中,谷歌和Facebook占有了绝大多数数字广告增长份额。
除了我们熟知的BuzzFeed和半岛电视台等大力推行分布式发布的媒体外,土耳其的140journos和菲律宾的Rappler也都采用分布式发布策略。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了阅读量的巨量增长,并且实现了新闻众包。不过这个策略也带来了发展的瓶颈。
1
140journos:媒体环境趋紧下寻求持续性发展
140journos是土耳其的一个公民新闻项目,创建于2011年。该项目始终贯彻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分发的策略,在15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出现促其迅速发展壮大。
2011年,一个名叫Engin Önder的大学生使用Twitter对土耳其一场争议性的审判事件进行了直播报道。当时,法院禁止所有传统媒体进入法庭。Önder和他的朋友并非媒体身份,就这样,以Twitter形式出现的公民新闻项目140journos诞生了,其名称140journos意味着Twitter140个字符的内容限制。

140journos推特主页
140journos收集、核实并发布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或者直接发给他们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2012年,加济公园爆发示威活动,140journos报道了该事件。Önder称:“我们当时就在现场,通过社交媒体营造出了一种与大家一同关注时事动态的气氛。”
社交媒体让140journos更容易到达用户并获得认可,加速了内容的传播。如今,140journos正活跃在15个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针对不同的平台特征其内容发布策略也不一样。“Twitter更像一个实时内容发布平台,而WhatsApp则是一个聊天的平台。”140journos团队通过WhatsApp与数百位内容贡献者取得联系,同时也与用户进行交流。

用户使用Tinder,可看到其他用户的照片,如果对一个用户感兴趣,即可“向右划”,否则则向左。当双方都恰好对对方感兴趣,就可以互发消息,甚至是线下约会。
为了从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140journos与各平台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即将在直播流媒体Periscope开通频道,并且会成为土耳其最大的社交媒体Eksi Sozluk的内容赞助商。140journos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实验,紧跟用户行为的变化,同时也制订了一些突发状况的应对计划,以防官方突然加大审查力度。
如今,140journos现在依然面临着越来越多审查的压力,与世界上许多社交媒体用户习惯的发展趋势一样,土耳其的用户也逐渐从Twitter或Facebook这样“开放”的社交媒体转向更“闭合”的私人消息应用。
而140journos最大的挑战依然是资金问题,Önder认为在土耳其吸引投资者投资政治类新闻媒体是很困难的。在2017年,他们将实施一些新的内容和盈利计划(这些盈利策略体现了140journos不仅重视从用户方盈利,也重视区分普通用户与专业用户):
1.开发垂直内容服务
2.忠实用户的会员计划
3.个性化内容订阅服务
4.出售通用图片、视频到图库网站
5.直接出售高质量的图片或视频
6.售卖高质量纪录片版权
7.针对报道土耳其新闻的记者提供优质的英语新闻服务
2
Rappler:应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快速变化
Rappler是菲律宾的一个数字新闻服务机构,诞生于2011年。社交媒体帮助Rappler迅速发展壮大,在其上线不到六个月后,访问量便高达两百多万。Move.PH目前是其公民新闻单元。
Rappler的创立者深知保持编辑的独立性需要匹配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他们发起了“以#BrandRap为名”的项目(Under the banner of #BrandRap),为客户提供内容生产、原生广告、社交媒体参与、新闻众包和大数据的融合定制服务。
Move.PH单元目前拥有四个众包项目,一些国际援助机构和菲律宾的政府机构是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其中一个项目名为Agos。这是一个用于洪水、台风、地震等灾难信息反馈的众包项目,于2013年9月上线。在它上线后不久,台风“尤兰达”侵袭菲律宾,菲律宾政府意识到救灾需要各方人士参与,通过Agos,人们便能够得知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Agos通过社交媒体和短信分析灾害信息,判断出哪一块区域是最需要帮助的,并召集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同时还协助官方核验灾害报告。

Agos页面截图
Rappler还上线了一个报道贪污腐败的平台NotOnMyWatch (或者称#NOMY)。这项服务可以让菲律宾人举报官员贪污、腐败或办事效率低下等行为,也可以报道政府服务良好的方面。
最初,Rappler依靠Twitter来推进这些众包项目,创造了诸如#floodPH、#typhoonPH等标签。不过,在过去的一年中,菲律宾的Twitter用户数量下滑。关于Twitter用户数量下滑的原因,Rappler内容策略研究者认为这与其竞争对手Facebook有关。Twitter更多是信息消费,而Facebook则使家庭和社交网络形成更深度的信息闭环,这更符合菲律宾人的文化。此外,Facebook在菲律宾为其用户提供免费的数据服务,这使得超过一半的菲律宾人使用Facebook。
Rappler不得不随着社交媒体用户习惯的变化而改变其内容发布策略,它所面临的挑战是:新闻服务仅依赖一个平台,倘若没有跟上用户习惯变化的步伐,这项服务便会变得脆弱不堪。目前Rappler的内部团队正在进行试验,以迎合用户转向Facebook和消息类应用的趋势。
现在Rappler还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包括众筹和出售一些在平台上收集的数据。除了与学术、政府、非政府等机构合作以获取资金支持外,Rappler正考虑为其技术贴上“白标签”作为另一个盈利渠道,即向其他媒体出售他们的技术成果但并不需要注明Rappler的名称。同时,Rappler还考虑向私人用户出售数据。
二、对话式新闻:聊天应用与聊天机器人
手机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在社交媒体上互动、用聊天平台交流的首选数字化媒体。用户正从开放式社交分享平台转向更加封闭的聊天平台。据Business Insider调查显示,在月活跃用户数量上,四大聊天应用WhatsApp,微信,Vibr和Facebook Messenger超过了四大社交应用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和Snapchat。
1
Rappler:聊天机器人促进Facebook平台内容服务和新闻众包
为了应对用户从Twitter流向Facebook,同时也鼓励用户更加深入地关注内容,Rappler最近推出了一款Facebook聊天机器人的应用。用户可以问这个聊天机器人简单的问题或者输入关键词,便可以获得Rappler网站上的信息。对于Rappler来说,设计Facebook聊天机器人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Rappler在Facebook上与用户接触的限制。同时,他们也尝试着用聊天机器人进行新闻众包,帮助他们做有关官员腐败的报道。
Rappler的调研及内容战略部主管Mendoza说:“菲律宾和美国一样,也存在‘回音室效应’(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使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这样一种传播现象——编者注),并且这影响着人们对于事件的反应。我们希望能让信息直达用户,这样他们可以看清全部的图景。”他们希望能为用户推送比Facebook算法算出的更多的内容,同时也想把编辑部的心声传达给读者。
用户还可以发送简讯给机器人,比如“新闻热点”,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份相关的标题或关键词链接。他们致力于把机器人变得更像真人,希望用户能够问出类似“棉兰老岛(菲律宾东南部)发生了什么事”这种问题,而机器人也可以回复一串相关的文章链接。
他们也调整了机器人的设置让其为新闻众包项目服务,但现在机器人在区别用户的提问和用户提供的信息方面还不够准确。
关于收益,如果聊天机器人可以给Rappler的用户带来更多的新闻内容,Rappler的广告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他们也获得了一些支持聊天机器人研发和进行新闻众包项目的资金,并且也从一些私营企业中得到了非现金支持。
2
Quartz:巧用手机消息通知
Quartz是美国大西洋传媒旗下的一个发展迅速的商业新闻机构。Quartz的记者Akshat Rathi认为他们的服务有三个指导原则:提供全球商业新闻;不浪费读者时间;紧跟读者。
Quartz开办于2012年,笃信“移动为王”。但即便有这种移动优先的信条,在成立之初它并没有设计手机应用,而是依赖于一个没有主页的手机版自适应网页。一开始他们就决定设计一个完美的手机网页来代替应用。Quartz推广新闻编辑Adam Pasick说:“大多数的新闻应用,人们会安装,但使用度会日渐减少,最后会忘记他们安装过这个应用。”
不过,手机消息通知的兴起改变了他们的想法,Pasick说:“消息通知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能够进入用户锁屏界面,提高存在感。”这也符合他们指导原则之一的“紧跟读者”。
Quartz的手机应用app在2016年2月推出,用户可以进行有限的个性化定制消息通知。有4种不同类别的通知可供选择:“每日新闻更新””重要且有趣的新闻”“超级大新闻”以及“市场俳句”。

Quartz通知屏幕截图
“超级大新闻”是该应用中唯一在推送时会使手机振动的通知,Pasick说“我们也只使用过三次振动,一次是2016年总统大选,一次是传奇歌手普林斯去世,还有一个是去年的一场大型恐怖袭击事件。”
“市场俳句”则是对股票市场动态充满诗意、内涵丰富的总结段子,以5-7-5这样的音节分布,用简单英语写成俳句的形式。这个创意是在该应用推出之前就已经有了,“大多数市场报告都太无趣”,但股市结果对于商业网站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因此他们尝试着想出创造性的方式让报告变得有趣。比如特朗普就职那天的市场俳句是他就职演说中的句子:“Sad”“rusted”“carnage” / Trump’s words for America / Should we all buy gold?

市场俳句
“每日新闻”推送所用的话语语气如同交谈一般,且日益优化。非正式却有新闻性的语言避免了生硬和传统的新闻用语。而且由于负责应用更新的团队很小,这种语言风格也比较容易延续。
这个应用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当手机接到通知时,只要用户点击该通知,他们就可以阅读全文,点击emoji图标就可以看到更多更短且对话式的新闻更新,或者点击“其它”就可以看到下一条新闻概要。
Quartz在12月也推出了自己的安卓版应用,持续的投资暗示着这个应用正在逐渐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Quartz的创意总监Brian Dell说,Quartz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商业化,而是传递更好的Quartz体验。Quartz致力于迎合用户而不是达成编辑部的设计,从而创造出一种最好的品牌体验。
3
《赫尔辛基新闻报》:用对话来赢得年轻用户
《赫尔辛基新闻报》(Helsingin Sanomat)是芬兰最大的报纸,Nyt是赫尔辛基新闻里一个以青年为主要受众的板块。
2013年前,他们在数字化上的努力都是基于报纸本身。他们会将报纸上的内容放在网上,同时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内容。在2013年,他们决定重新布局数字化战略,推出一个全新的网站。如同许多新闻机构一样,一开始为了拓展用户,他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度很高。不过不久后他们发现在吸引15-26岁目标用户方面遇到了瓶颈。Pullinen说“如果想吸引目标用户,比如我们的目标用户就是青年,那么Facebook已不再适用。”
他们发现通过聊天应用WhatsApp可以吸引年轻的用户。在芬兰,80%的年轻人使用WhatsApp并且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在上面。2014年秋季,Nyt在WhatsApp上推出了资讯推送服务,Pullinen说:“在WhatsApp上没有任何开发者工具,我们只能靠‘蛮力’。”一开始,他们仅发布了几条新闻头条,几个新闻提要,还有一些小笑话。并且在推出这个工具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对它的商业利润抱有太大期待,所以也只是在网站上简单地发布了Nyt的WhatsApp账号,想着只能收获几百个“早期使用者”,但没想到一周之内他们就有了3000个用户,而且很快便不得不将用户数量限制在5000以内。
Pullinen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于编辑室和年轻用户之间的共鸣。他们把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当地新闻点,比如在赫尔辛基新开的餐厅和酒吧的信息,城里近期的活动信息等制作得短小精干,再通过聊天对话推送给用户。
但由于WhatsApp平台的限制,他们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可持续。WhatsApp把信息群发限制在一次250人以内,所以他们不得不手动管理20个名单、添加和删除用户。
于是,他们和外部的公司合作,在3个月内做出了一个新的应用,不仅模仿了WhatsApp的聊天模式,还增加了有益于编辑部管理的工具。
很快这个应用的下载量就已达到2万多,相当于每周Nyt网站用户访问量的10-15%。这个应用启动时会载入一句问候,之后就会进入栏目菜单,包括新闻、音乐、幽默等。

Nyt的栏目菜单
他们会使用自己的应用来做社会报道,就像他们曾使用WhatsApp来获取内容,和用户对话来获取信息一样。比如,他们做了一个关于年轻人性行为减少的报道,在应用上询问年轻人是否属实。他们收到了大量回复,以此做出了很好的报道。
尽管有这些成果,但他们仍面临着参与度不如从前以及与WhatsApp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不过,他们依然拥有比之前在WhatsApp上更多的用户,拥有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且不用担心会违反第三方平台的条约。这个应用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优惠券,比赛,以及一些并非广告的推广内容。他们知道年轻人是最抵制广告的,也是用广告拦截器最多的用户群体之一。
他们在应用上开展和电影(比如《猎神》(Huntsman)或者是《饥饿游戏》(Hunger Game))有关的比赛活动。用户上传自己最满意的带有《饥饿游戏》专属动作的自拍到Nyt的应用上,就有可能获得免费的电影票。用户们也可能从应用中获得当地商店的优惠券。

Nyt提供的优惠券
三、视觉新闻:基于“移动优先”开发的视频与虚拟现实
“未来的报道都是可视的”,《纽约时报》的首席执行官Mark Thompson在2016年“数字内容新前沿奖”(Diital Content NewFronts)上对广告业代表们如是说。《纽约时报》近年来加入了数字化视频制作商如网飞(Netflix)、亚马逊(Amazon)和Hulu的队伍,展示着自己在视频制作方面的努力。
视频成为了许多新闻机构的“新宠”,拥有良好的用户和利润基础,视频制作变成了2016年为数不多的工作岗位增加的领域之一。制作商通过视频广告获得比传统横幅广告更多的收益。
这份报告中我们关注于新兴的视频形式,包括移动优先视频、360度全景视频以及虚拟现实。尽管这个市场依然还在发展中,大多数新闻机构如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卫报》(The Guardian)已经在虚拟现实上做出了不少努力。
1
《纽约时报》:移动优先和沉浸式视频
当用户不断转移到移动端,发行人在探寻移动优先的视频形式。里约奥运宣传片视频特稿《Fine Line》,在编辑理念和商业模式上都探索出了新的世界。
《Fine Line》是一部以移动终端优先的视频特写,关注于即将参与里约奥运会的优秀美国运动员。交互式的视频超越了以往单向独立的播放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移动优先可视化视频效果,完美配合智能手机划动翻页的功能。
《纽约时报》体育图片编辑Joe Ward说:“《Fine Line》是第一次我们将移动的交互式体验放在首位。在电脑上你要点击向上和向下的箭头进行翻页,而在手机上只需用手指上下滑动即可做到。”
他补充到,“那么多的用户都通过手机来浏览《纽约时报》,似乎我们需要将移动端体验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直到手机版实现好的用户体验,我们才会做电脑版”。
2016年里约奥运会给了《纽约时报》移动优先视频计划一个用武之地。他们寻找到了正处在其事业巅峰的运动员,如金牌体操运动员Simone Biles,同时也找到一些有着鲜明运动特征的运动员,如有独特水下转弯动作的游泳运动员Ryan Lochte和有独一无二的跳高法的Derek Drouin。特写视频中最后一个运动员有一个独特的,鼓舞人心的故事:克里斯汀·泰勒在伦敦奥运会三级跳比赛中摘得金牌,但膝盖的疼痛使他在之后的训练中改变了自己踏跳腿。即便这样,他仍在里约奥运时用另一只腿起跳再次赢得金牌。

《Fine Line》视频特稿 Simone Biles部分

《Fine Line》视频特稿 Ryan Lochte部分
这些运动员们都在视频特稿《Fine Line》中出现,意在着重于描绘优秀运动员身上的那些能让他们在各自项目中出彩的小细节。
《Fine Line》不仅是第一个交互式移动优先的视频特稿,它还打破了以往与广告商合作的模式,定制成与视频特写内容融合的形式。除四则由编辑室生产的特稿外,在导航栏还直接放置了一则标明由英菲尼迪(Infiniti)赞助的视频。但《纽约时报》品牌营销部门T Brand Studio副总监Adam Atson表示,《纽约时报》对于如何显示赞助商商标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我们的目的是让用户能够很清晰地从我们提供的新闻内容中辨别出广告,以至于不产生混淆”。
这些高制作的广告项目就是《纽约时报》发展数字产业利润和发展视频产品的关键。该机构的战略备忘录中写道:“我们要培养更多能够有视觉思维的记者和后卫队,将视觉元素融入叙述”。《纽约时报》的抱负是在2020年之前能够在数字媒体上获得8亿美元的收益。
2
西班牙《国家报》:虚拟现实与外包合作加速创新
除了移动优先视频,虚拟现实(VR)现在也是编辑部创新的重点领域。VR需要新技能以及很高的制作经费。
《国家报》最初和一家外包公司合作开发VR以及其他新项目。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制作小组以便将VR更好地融入其他创新项目中。
2016年,《国家报》为了其40周年纪念日制作了VR特稿以及一个应用。《国家报》很早就进入了数字化,1996年就开发出了自己的网页。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他们逐渐增加视频产出且一直把制作出电视无法制作出来的视频作为目标。凭借VR技术,他们看到了将沉浸式体验融合进报道的契机。
他们的第一个VR项目起源于一个得奖的VR作品:福岛VR特稿。他们有VR设备,也有制作VR项目非常有经验的合作伙伴。
和专攻技术的小公司们合作非常重要,他们往往可以帮助处理复杂的编辑过程。
他们已经有了一款VR应用,一个VR相机和一个专门负责VR的编辑。他们的一个VR项目是墨西哥伊瓜拉城学生失踪案的现场。从用户的角度,《国家报》做的VR是成功的。福岛VR特稿获奖,伊瓜拉城学生失踪案为《国家报》增加了大量的墨西哥读者,这两个项目都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至于收益,《国家报》创意总编David Alandete说,作为一个编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带给你即时的收入和阅读量,但是有些事情是你不得不做的,因为那是我们报纸的灵魂。
3
英国《卫报》的VR试点项目
《卫报》独创的《6x9:身临其境体验单独监禁》是卫报VR研发项目的作品之一。这个项目将用18个月的时间从内容编辑和商业两个融合的维度去测试VR形式的可行性。(传送门:你知道单独监禁在5平米的牢房是什么感受?《卫报》用VR技术带你关注特殊群体|案例)
原《卫报》数字化执行主编Aron Pilhofer曾看到过号称“虚拟现实教母”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Nonny de la Peña的“叙利亚项目”,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VR能够被应用于新闻报道。“叙利亚项目”是一项收到世界经济论坛资助的VR报道项目,它让观看者沉浸在被袭击后混乱的阿勒颇城中。
受到Nonny de la Peña的鼓舞后,《卫报》特别项目组编辑Fran Panetta找到Pihofer筹划设立一个雄心勃勃的VR计划。他们最初并未想过借此盈利,因为知道用户数量是有限的。

“做这件事情的唯一原因是想通过这个VR项目平台,某种程度上说也只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来生产一个故事、一个新闻作品。我们想拓宽新闻和技术的边界……这是一个真正的VR项目还不只是一个线性的360度全景视频。”《卫报》团队希望VR作品能有交互性,他们想融入一些叙事的要素。
该VR研究项目90%的经费来自《卫报》以外的捐赠和基金会,包括翠贝卡电影学院、Chicken&Egg电影公司、谷歌新闻实验室等。
Pihofer认为很难去评判VR项目的用户效果,因为很难确定VR用户规模到底多大。Pihofer称,他们的VR拥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分发模式,不像《国家报》和《纽约时报》通过APP发布,《6x9:身临其境体验单独监禁》是通过不同的手机和VR应用商城作为一个单机产品发布。他认为,VR可能会成为最有可能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发布的新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产生了较大的文化影响,它不仅入选多个电影节,甚至进入白宫,美国演员罗伯特·德尼罗还曾在美国一档脱口秀节目上谈论它。
对于高额的VR制作费,Pilhofer认为《纽约时报》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他看到包括赞助费、白标生产甚至在VR中嵌入广告等。
这个项目从和谷歌讨论VR开始。Pilhofer向《卫报》的编辑Kath Viner和首席执行官David Pemsel提出了一个18个月的独立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商业部和编辑部的员工一起合作。这个项目有很明确的目标,如果达成目标,项目继续,不然,就停止。
编辑团队一方面担心预算太少,不够支持他们的壮志。另一方面,编辑团队也担心如果他们成功了,自己为了创造出优质内容不辞辛苦,最后利润全部被商业团队拿走。反过来,商业团队也担心编辑团队的设计会浪费预算。最终,Pilhofer缓解了双方的忧虑,让编辑团队设计时更加考虑预算,让商业团队认可每笔资金的用途。
结语
新闻媒体正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实验性的创新项目:
1.大多数有关于内容的创新是从某个平台的分布式内容形式出发,例如社交媒体平台、消息类应用平台、VR。我们可以看出,在某些情况下,新闻媒体有时跟随那些平台的既有用户(例如某些消息类应用平台),有时则赶在用户之前(例如VR)。
2.新闻媒体想要到达那些不愿意直接访问媒体网站或应用的用户需要依靠不同的平台,但一旦用户放弃使用某个平台,该媒体便会处在风险当中。不论是VR、消息类应用还是社交媒体,这种风险都一样存在。
3.在商业模式上,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越来越无足轻重,如今更多的盈利模式是基于各种盈利模式的融合,包括原生广告、内容赞助、优惠券、合作伙伴、售卖服务等,内容服务可能会成为“赔本赚吆喝”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