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兢兢的打开skype,老板和六七个PhD一起面试我~~~~~

基本背景
清华大学GPA: 3.57/4.0
T:100G:154+170+3.5申请结果:宾夕法尼亚大学、明尼苏达州大学双子城分校、佐治亚理工、德雷塞尔大学等
1
前言
大二寒假萌生了要出国的念头,加上大学以来前三个学期成绩排名还不错,寒假之后便下定决心,由于认识的出国的学长学姐并不多,以及我本身英语能力实在不足,经过多方考量之后便签约了世毕盟。签约之后,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MIT同方向博士)便开始了对我的申请规划以及指导。
1
GT
17年寒假之后我报了个3月份的托福,当时想着先把托福一两个学期搞定,大三再准备GRE。(后来的经历让我对当时的想法现在想起来都想嘲笑一下hhh)。而并没有太多准备,带着六级500分的底子裸考70分左右之后,便觉得托福好像emmmm,有点难啊。大二暑假由于在学校有小学期,便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准备,开学10月份又考了一次,考前想着,这么长时间准备,该有个90+了吧,然而分数出来只有81,心又凉了半截。
而大三上学期选课较多,后来也没有报考托福,下一次便报到了18年的3月份。从此开始了痛苦而艰辛的英语学习过程,18年的春节在家只待了10天不到,过完年又去学校复习托福,然后等待我的是一次92分的成绩。这是第三次托福,这次之后,对于出国的选择已经有了些许的迷茫,菜鸡的英语该何去何从呢。
期间还报了两次GRE,由于要准备暑研以及课程考试基本都是裸考,143的verbal也让我觉GRE比起T要简单一些。再后来,便是暑研每天从实验室回去之后,背单词和刷题了。暑研回国之后,10月20日的托福踌躇满志,然而最后成绩又只有93,但想到还有11月3号的GRE,心态暂且稳住了。复习两周G之后,146的verbal,心态彻底崩了。一方面是考位已经不够,只有11月17日的托福和12月2日的GRE,各一次机会了,而临近申请ddl,连一科英语都没考出来,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失望。
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不断鼓励我坚持考下去,也凭借着多年来养成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分别找了一对一的辅导之后,终于T100,G154+170+3.5,全部压时间线过了。总结一下,准备英语的过程十分艰辛,一部分原因确实是自身英语能力不足,另一部分可能是真的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太够,直到大四上开始申请才算是完全投入到了准备英语的心态中,也是非常极限了。
1
文书
起初,我对于申请文书真的是一窍不通了,这就得非常感谢培训师姐姐发给我的GGU的一些针对性的文书模板以及之前世毕盟的申请培训课程,CV和PS也经过培训师姐姐和mentor的指导修改了很多次,每一次mentor都仔细的帮我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合理用法以及细到每个词汇的准确与否,CV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科研经历中的重点与否,如何突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奖项中的一些细节如标注出获奖百分比,等等等等这样细枝末节的东西都十分感谢mentor和培训师姐姐对我的帮助。 最终再交给GGU Native Expert Team对我的用词和文法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在完成了最终的CV和PS之后,回过头看一开始自己写的内容,真的是想嘲笑自己,之前写的也太乱七八糟了吧hhh。
1
科研
由于自己对科研也算比较早的有一些想法,所以大二上便进组开始做SRT项目,大二一年加上大三一些零碎时间也帮助实验时的师姐做出了两篇工作,最后在申请的时候也收获了一篇二作(IF在8左右),和一篇二作在投。虽然不算很突出但最起码在本校的这段科研经历不会拖后腿了。
暑研的申请十分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帮助,前期培训师姐姐不断催我要开始套磁找老师到后来帮助我修改第一版CV以及暑研的套磁信,以及后来办签证的一些流程和注意事项,若是让我自己准备只怕要全乱套了。于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学之后(这个时间其实已经有点晚了)发了接近40封套磁信,只有少数几个回复,积极回复也只有Upenn的一位教授(也就是我后来的暑研老板)给了我机会,便前往了费城做了两个月的暑研。
暑研期间,培训师姐姐不断催我要给老板定期发工作汇报,即时做不出好的成果也要给老师留下一个勤奋的好印象。不错的是暑研带我的师兄人很nice,而且也相当厉害,在他的指导下第一个proj一个月便基本完成,后面器件的性能bug一直到现在似乎都没解决233333,这篇工作发出去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了hhh,暑研一个月发现了器件的bug后,师兄便让我试着做另一个proj,他说这个proj是教授一直以来的梦想(没错就是dream这个词),而我也便查阅文献后开始了尝试,大概在8月下旬的一天,竟然发现了不可思议的结果,当时师兄看到之后就对我说,这个工作可以发一个不错的期刊了,教授也一定很满意。
后来在9月十几号临行前,跟师兄还有教授汇报了第二个proj之后,Prof十分满意,也说后面让师兄帮忙再补一些工作争取投个好的期刊(现在应该是准备投ACS Nano了)。然后在离开前找Prof面谈聊了一下推荐信以及return的事情,他说如果有funding一定会要我以及让我申比Upenn更好的MIT、Berkeley之类的学校,他会给我强推(后来我给他要过对我的评价他写道“This is a significant advance over my lab’s previous capabilities”私以为这个评价应该很好了吧)。所以后来英语即使到11月份仍没有放弃,还有教授的推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吧。
1
申请后期
等结果的时间也是非常难熬,但在3月份之前都想着,反正不行也能return Upenn的那里,所以焦虑并没有特别多,并且1月就拿到了Minnesota twin cities的保底offer,即使拒信一个接着一个。先是MIT和Chicago,算是可以理解吧,毕竟都是强校,直到后来Northwestern、Cornell、UIUC陆续开始发offer而我还没有任何消息便开始感觉有一些不太对了,直到寒假有一天Wisconsin一个新来的博后反套磁了我的学校的邮箱(我申请用的163邮箱所以当时也是有些惊喜的),说要面试我,于是便又向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开始请教如何面试,最有优势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在于他们建议我要做关于自己research experience的summary PPT,skype面试的时候直接讲给老师效果会好很多,所以PPT的制作,其中的科研逻辑、用语,也少不了mentor的悉心指导。
当天面试了1个半小时(虽然开头就变成了中文面2333),Prof对我的背景也表示非常满意,面试过程中他也跟我说我不需要补太多化学知识(他是做MOFs的而我本科及暑研一直做的是低维材料,偏物理一些吧)说我去了都可以教我,让我学好物理就行,也跟我说我暑研老师对我的推荐力度十分强,说他在推荐信中写道“如果他申请Upenn的话我一定会要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所以我真的怀疑top10左右的学校不给我offer是因为他这样说了吗。。。),所以他觉得我Upenn一定很稳,便没有先给我offer,只跟我一定要保持联系,决定了去哪里要告诉他。到这里我还觉得还不错喔,起码面试完老师也认可了我的背景,推荐信也意料之中的比较强。
直到3月某一天,Prof发邮件告诉我他面试的另一个没有offer的人确定要去他那里了,便决定给他offer,当时虽然略有点懵逼不过想想也是,他觉得我一定会去Upenn所以给不给我offer都没啥影响了吧。但随着时间进行,其他几个想去的学校也陆续拒了我,只剩下了top10之外的UT Austin、PSU、Rice、Drexel和一个还很想去的Gatech以及比较靠谱的Upenn。然后便问了一下暑研老板,结果便是回复道对我的工作非常impressed,但是非常regret他没有funding。。。看到这封邮件已经3月中旬了,一脸懵逼。完了,之前的保底现在突然就没了,并且因此还失去了一个去前景非常好的博后的组里的机会。
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姐姐的建议下,开始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套磁。然后便是Gatech一个做计算同为校友的老师面试了我,面试开始英文之后看我英语也没啥问题就换成了中文,他也很诚恳,跟我说现在有另一个和他方向更相关的力学系的学生(猜想可能是清北或科大的,因为他往年只招这三个学校力学系的学生)也想去,他目前只有一个funding的位置,所以会仔细考虑各种factor几天。
然后便又套了一下了Drexel的教授,然后他也给了我面试,还说要带着组里几个PhD学生一起面我???周五晚上战战兢兢的打开skype,对面坐着六七个PhD,教授站在后面。也是正常的讲完我的research,然后PhD们开始了连环提问,所幸最后我回答的都还ok?起码把自己汉语想表达的意思大概表示清楚了,看PhD们也很满意,教授也是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便走了。于是第二天睡觉起来便接到了offer。
然后喜剧性的,Gatech的老师也发了邮件过来,问我是否还愿意去他那里,如果愿意第二天就给我offer。接到邮件之后,也还算比较高兴吧,便咨询了很多人(非常感谢大家呀),综合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跟一个大牛读PhD,对今后的发展可能会更高的,而且方向也比较喜欢,其实Gatech的老师也还算比较厉害,只是方向没有接触过,并且我在世毕盟的mentor也跟我说Gatech并不像MIT、Stanford这样的top学校那么强,所以一个很好(换句话说就是很match)的老师还是很重要的。
经过一周的考虑之后,便决定要去Drexel了。虽然当时还有几个学校没有出结果,但Berkeley肯定是凉了,Rice两个比较厉害的老师发了很多封套磁信也没有回复,那也就不再管了,其他学校喜欢的方向更是没有Drexel这样厉害的老师,也基本上是定了去这里了。接到offer之后,才开始看教授的一些简历,惊讶于原来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17人预测大名单中竟然有他,以前一直以为他是因为发现了MXene而这么nb,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也做超级电容器,那篇关于超级电容器现在已经11000次引用的文章及后续的工作让他差点就拿到了20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这里,对最后的结果也算是比较满意了。虽然Drexel并不是非常好的学校,但老师是十分满意,那就不再care这个了吧。
1
关于GGU
在GGU的申请培训课上,我对于申请整体有了系统的了解,也因此有了各种规划,也把各个流程讲的非常仔细,一个小例子就是在要推荐信之前还特意重听了GGU的培训课关于推荐信的那段hhh。还是给我的很多申请过程提供了巨大保障的。也十分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季节在我填网申的时候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也感谢培训师姐姐和mentor对我申请过程中各种各种的帮助和指导,有他们的帮助,真的让我安心了不少。
1
总结的总结
时至今日,也不知道当时选择出国是否是正确的选择,不知道选择去Drexel组是否正确。。。但是既然选择是听从本心的,那何必纠结哪一个梦更恢弘,哪一条路更风光,做你自己想做的,对自己选择负责,听从本心,无问西东。遗憾难免,但我们还得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