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文化本体论(1-1-2-3)——“文化”“素质”“灯塔”背后的...

1-1-2-3 文化本体论 Culture Ontology“文化”“素质”“灯塔”背后的意识形态
场域论 1
宇宙(秩序场,文化实践场)
本体论 1
物质(硬的、暴力的)(人类文化活动载体、基质(核弹枪炮,大宗产品自然资源,粮食小麦大豆(国际政治游戏道具)政府建制))
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自吹自擂,有君主制,总统制等等,重视物质精致化,但不在乎物质,物质就代表了文化、文明,越消费越奢侈越浪费就代表了越高级的文明(文化自信)
认识论 2
明确状态的(有政府) VS 无明确状态的(文化(无法用国家间外交话语表达))
目的论 3
文化 调和 科学重复 VS 初始化
元始化:在科学革命中的失常状态中,通过异质性的否定话语、理论事件对于原来的科学体系的否定、冲突,可以感觉到背后有一个科学史的场域
分支主题
文化包含了一种等级制
例子:科学家出国(崇洋媚外之人(刘亦婷,哈佛女孩)),自认为没有叛国,而是去到了更先进的文化(更包容的文化,更能“向下兼容”甚至去培植一些比自身“低级”的文化(美国→沙特),从而显得这个文化更加高级、文明,其实是意识形态侵蚀改变文化认同,让主体性感觉充满无限可能性)
文化之间没有不可通约性(不可以通过约定改变),文化认同可以改变文化产生政治结构、政治现实解释为文化要素,人无法理解两套科学范式(不可通约),但人可以感受两种文化,所以消除了不可通约性,加入科学历史“元话语”必然产生一种进步主义的、带有等级制的文化本体论——?
﹌﹌﹌﹌﹌﹌﹌﹌﹌﹌﹌﹌﹌﹌﹌﹌﹌﹌﹌﹌﹌﹌﹌﹌﹌﹌﹌﹌﹌﹌﹌﹌﹌﹌﹌
1-1-2-3文化本体论cultural ontology
前反思
代表:亚历山大·温特
他将建构主义运用到了政治学,民族国家学
1-1-2-1代表知识分子:科学社会学家
1-1-2-2代表知识分子:科学历史学家
1-1-2-3代表知识分子:政治学家
他们为什么会炮制这种意识形态呢?因为他们的反应是reactionary的,是应激的,是对于科学这一现代事件的应激反应。因为科学这一事件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文科话语,人文性的话语。
对于保守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企图用历史性或者社会构造论将现代科学[1-1-1-1]消解掉。而这帮政治学家想要消解的是现代的行政科学,政府学。他们就会幻想用一些非政治性的东西[文化,习俗]代替对于国际事件,历史事实进行描述的主导话语。
他们预设了一套文化本体论:决定一个社会的主导性因素,不是它的政治意识形态、不是class对立或者它的经济制度,而是它的文化、文化认同、文化优越性。[我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它的标志使用文化来解释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
场域论:1=“宇宙[秩序场]”
场中环绕的秩序是社会化,文化的。
本体论:1=“物质[硬的]”
人类文化的载体机制,人类文化游戏的道具。甚至是一些物质性的力量[护照,建制,正辅性的行为],这些物质是依靠强力,暴力的。
因为它是1-1的,所以它还是会注视物质文明,比如机场什么修得好点,缺水的地方要搞什么草坪,说这体现文化。但是它又需要通过鄙视物质来彰显文化,其实就是浪费[面包不吃边角]
认识论:2=“明确状态[state]vs不明确状态”
被体验到的东西,一种是有明确状态的[比如国家建制],一种是无明确状态的,认识论上的体验[文化],无法用公共话语描述的东西
目的论:3=“重复运动[1121]vs元初化[1122]»文化”
库恩的历史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是一种超历史性的意识形态,库恩的历史主义预设了一种元叙事[科学revo-本身]。它会有一种元始化运动,元叙事的场本身突出来,出现裂缝,然后科学革命降临。这种反常,失常的状态凸显了元叙事,科学revo-史发生场本身的存在。
重复性和元化被文化所调和,这里就会出现一种等级制,一种高级化,越来越开化。
比如哈佛女孩会说:“我不是去什么什么国家!我是要去什么什么文化,让人生过得有文化”
在这里,不可通约性被调和掉了,人不可以活第二次,但人可以转核心,主体性的文化认同是可以转变的。人不可以获得第二种范式,因为不可通约性,但文化没有不可通约性。在这里不可通约性被消解掉了,它的结果就会是等级制化的,进步主义的。它们其实更站重复这一边[重开游戏],开始玩一个新的游戏。
一个更先进的文明的判断标准是它更包容,比如可以包容不同的政治体制[调和],所以它就要故意培植,而不是开化一些文化[比如美国故意把沙特搞得政教合一]。
这种意识形态一般在国族衰落时占主导地位,它背后是学界主导的
蛇皮读物:《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温特
配合阅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10932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