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许攸:宏观基础强度与微观牌差理论体系

2023-06-13 11:20 作者:水老师的写作栏  | 我要投稿

关于许攸的玩法,较早时期已经有无数人写过,基本思路应该说已经确定了。虽然许攸被称为操作要求高的武将,但实际上技能本身并不费解。在事实上也并没有很需要所谓的“技术”。因此本文不再介绍许攸最基本的技能机制,转而从目前三国杀的宏微观研究视角谈谈许攸。这既可以让一些初窥三国杀门径的玩家充分了解许攸这个武将,也可以让一些致力于将三国杀与数学结合起来的玩家了解一下目前对三国杀在数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方向,并对目前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0 技能概述

成略

:转换技,出牌阶段限一次,阳:你可以摸一张牌,然后弃置两张手牌。阴:你可以摸两张牌,然后弃置一张手牌。若如此做,直到本阶段结束时,你使用与弃置牌相同花色的非转化牌无距离和次数限制。

恃才

:当你使用一张牌结算结束后,若此牌与你本回合使用并结算完毕的牌类型均不同(延时锦囊除外),你可以将此牌置于牌堆顶,然后摸一张牌。

寸目

:锁定技,当你摸牌时,改为从牌堆底摸牌。

1 微观面概述

传统攻略讲【成略】一般是把重点落在阴阳转化的具体特征上,实际上具体机制根本不劳多谈,阴阳状态无非就是摸二弃一或是摸一弃二的区别,只要用过一次就明白了,故本文不加描述;讲【恃才】一般是把重点落在控顶的顺序与判定牌“后来居上”的原则,最多再把“使用”和“打出”的区别明确一下。而笔者默认本节的读者受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基础,同样不再赘述;传统攻略一般不讲【寸目】,本节也进行了增补。总之,本节尽可能突破传统,以拆解的方式进行对许攸技能的分析。

1.1 寸目

“许攸没有寸目会不会更强”已经变成日经贴了。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许攸没有【寸目】的话技能应该更倾向于向宠不用弃牌的【固营】。但向宠是四血而许攸是三血,本身有一定差异,这个差异会在后文提及。无寸目版许攸的实现方式是旧羊徽瑜可以做到的,这版许攸的防御强度毋庸置疑地会提升。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额外牌差或伪牌差的产生,对于很多强将也就没有反击的可能。注意,牌差这个概念是笔者论述中相当核心的点,笔者将在后文多次提及。 另外,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许攸手牌利用率的降低,【成略】无次数无距离限制的效果实际上被削弱了不少。 在脑杀中,无寸目版许攸每回合“两张顺,两个无中,两次南蛮入侵”,但要考虑仅靠【成略】的过牌量和正常的摸牌阶段,许攸真的能摸到这些牌吗?即使摸到了,能存得到下回合吗?在不能摸新牌的情况下,实际上这版许攸更多的是免费用闪、一桃两吃和一无懈两打。一般来说,无寸目版许攸过的新牌不太多,有时候甚至不能弃掉合适的【成略】花色。 不仅如此,无寸目版许攸直接断绝了装备过牌的可能性,仅剩一张【白银狮子】有正面效果。但一桃多吃的许攸实际上根本不在乎一个永久【白银狮子】的回复量,只能在没【桃】的时候用作过渡。不过用牌堆里仅有1张的牌给有12张的牌做过渡还是很奇怪。因而许攸事实上没有了一种类的过牌控牌能力,实际牌差大幅降低。 此外,许攸的体力上限是3,不能指望无寸目许攸蓄爆太多足以支撑下回合续航的锦囊。这就导致无寸目许攸看似防御高,实际上却很容易被具有基础强度的拆牌类、多刀类、过牌类武将针对。而且在阳成略轮次,无寸目版许攸会很尴尬。 不过如果无寸目版许攸有足够强的辅助,那就另说了。尽管吃辅助的程度与上限和标准许攸各有千秋,但无寸目版许攸保护作用非常突出,就自己与队友均不被秒杀而言,显然是比许攸强一些的。此外,无寸目版许攸军争强度还是高于许攸的,这会在后文中讲到。

1.2 恃才

【恃才】作为许攸的主技能,这里多说两句。事实上许攸记牌一般只需要从前到后地记下三张牌即可。而回合外控顶的牌只有一张,应该说很难记不住。如果实在有记忆上的困难可以用小本子记录一下,或者尽量不控梅花和红桃给对手,最后一张再控梅花或红桃给队友。比如队友判定区有【兵粮寸断】,忽然被贴了一个【乐不思蜀】,那么许攸控顶的倒数第二张牌应该是梅花,倒数第一张牌应该是红桃。同时也要注意场上有没有类似界朱然、花鬘这样可以额外把控好的牌摸走的角色。 如果一个武将与另一个武将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一般是因为二者要么技能机制克制,要么是基础强度具有差距。通常来说,过牌类武将没有明显在机制克制的差距,除非是禁止摸牌之类的效果。像许攸这类武将一般打不过其他角色只有两个原因:第一,首轮因种种原因无法建立起优势,秒杀能力失效;第二,基础强度有差距,硬牌差不如对方多。在运用这个视角来看【恃才】这个技能,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许攸的实际牌差只有2~3左右。 笔者相对认同B站单挑up一起建模对基础强度的衡量。即将武将的基础强度量化为“四血摸x”。在这一模板的测算下,许攸的基础强度被牢牢卡在了“四血摸6”这个模型之下。四血摸6是指摸牌阶段可摸6张牌的四血武将,没有其他的技能。 类似的,许攸对界钟会是一个著名的单挑对局。尽管目前按大比分来看二者接近于平,但笔者并不实际认可这一结论。实际上许攸的胜利是靠着自身前期的优势期与界钟会前期的弱势期迅速积累优势集中打击所造成的。这一胜利方法或许在单挑中相当重要,但在实战中意义有限。单挑虽然能明确很多将的不同打法,但其中还有相当多类似这种几乎无助于实战的虚空情况,这也是笔者最终不再参与单挑测试的原因之一。 另外还有许攸孙寒华对局。这组对局与界钟会大致类似,必须靠前期压血优势或者后期【闪电】切入。一般来说孙寒华只要升满【莲华3】,不损失过多血量的同时保证一定的手牌厚度,许攸后期难以突破孙寒华的防御,不过好在孙寒华输出能力也欠佳,许攸可以依靠【闪电】等真伤牌上分。如果用【杀】输出,许攸【恃才】实际上一轮就2~3真实牌差,再加上【成略】勉强就算能稳过3张牌,一张【杀】会先给【莲华3】孙寒华造成2牌差的直接收益,然后才执行自己的攻击手段。这对许攸来说无疑是吃力的。 但如果许攸真的仅仅有类似李丰的2牌差,又何以达到这样的地位呢?事实上,除了许攸的用牌效率高以外,许攸虽然真实牌差只有【恃才】所过的2.5牌差与阴成略的1牌差,大约每两轮7牌差左右;但是许攸【恃才】本身的控顶作用,实质上减少了对手摸随机性较大的牌的概率。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伪牌差(或隐性牌差)。 事实上,伪牌差的概念虽然没有明确,但相关研究可谓是由来已久。笔者在《新郑玄:隐性牌差与非牌堆分布》一文中阐述过伪牌差的概念,但实际上伪牌差最早可能追溯到传统收益论中【制衡】与【界制衡】的收益问题。当然我们现在用量化方法,已经计算出了弃置所有手牌发动一次【界制衡】的平均牌差大约是2.55左右

[1]

,其中平均伪牌差量大致是1.55。结合界孙权的平均牌差看,这个结论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笔者《边际用牌效率》一文中对6-8牌的边际用牌效率约为0.5-0.65的结论

[2]

。 至于许攸的伪牌差则是体现在了【恃才】控顶。【恃才】在少人局中往往有着明确的控制对象。如斗地主中许攸地主或三号位农民就控给下家低质牌或判定生效牌,许攸二号位农民就控给下家优质牌等等。这样实质上是提高或降低了下家摸牌的期望收益,也就是说事实上造成了牌差

[3]

。那么实际上,许攸的牌差量就可以清晰地计算出来了:每张【恃才】牌都能提供1牌差与1伪牌差,那么许攸平均回合内的牌差量大致为4~5,回合外每次控【闪】和【无懈可击】的牌差量大致为2。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朴素的实战技巧在这一理论中得到了验证:比如残血地主许攸通过卡距离给对方控低质牌等待状态回复,三号位许攸减少菜刀地主摸【杀】的概率,等等。这些都是伪牌差达到的效果。不过在多人局中,由于下家的身份不明确导致控给下家牌的方向不明确,加上自身并不是具有很稳固的防御等原因,许攸在多人局的伪牌差效果也达不到,因此发挥并没有少人局那么好。 说回界钟会对战许攸,实际上打过这一组对局的朋友都能发现,界钟会中后期可以挨一两次延时类锦囊仍然相对坚挺,只是对诸如【寒冰剑】、【贯石斧】的针对性较差;但只要许攸挨一个延时类锦囊或者被卡了一两轮距离或者防具,往往就迅速走向劣势。这就是真牌差与伪牌差导致的巨大差距。原本基于牌差的不稳定性,界钟会在承受许攸的输出时摸牌也包含了许攸的伪牌差。但当许攸的【恃才】不能发动时,每一轮界钟会都都可以积累2牌差的优势,这样一来许攸就望尘莫及了。不过这一对局里牌差并不是全部,高手牌上限导致的强续航也有很大影响。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许攸打不过四血摸6系列的武将。许攸的真伪牌差的合计平均收益也不过就约是6到7张,回合内能造成的收益实际上只有4到5左右。目前许攸平三血摸7模型,这还是在许攸首轮用牌效率极高的情况下达到的。实际上如果不算首轮秒杀,许攸的水平大致应三血摸6相颉颃。而事实上,四血摸6模型在打三血摸7模型的过程中优势很大(16:4),而且完全是收益性质的碾压而非秒杀碾压,可见一上限的差异(这个差异包含了血量及与其挂钩的手牌上限)不是每回合多摸1张牌能够改变的

[4]

。 用这个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收益不明的角色(诸如张琪瑛等)都纷纷现出了原形。在不考虑血量与手牌上限的情况下,实际牌差量不足就是致命的。这类伪牌差武将一般很容易规避:你的实际牌差量能够将理论牌差量的损失值抵消就能占优,这就是三血摸7与许攸持平的原因(这句话并不是说只要你能摸完许攸的全部控顶牌就能占优。比如李丰或界孙权可以说一定能把许攸的全部控顶牌摸完,但即使摸完了也不能产生高于许攸牌差的收益)。至于四血摸6则是在防御与续航上优势较大,但同样也覆盖了许攸的最大理论牌差。

注释: [1] 事实上,大【制衡】的伪牌差量实质上是随着手牌基础数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如界孙权手里只有一张【杀】,大【制衡】后摸了一张【杀】和另一张牌,那么牌差量明显是1,伪牌差量明显为0。因此,如果在测度过程中有±0.6以内牌差的偏差,可能是由于测试方案不一致或测试局数不够导致的,均属正常现象。 [2] 该结论的作用是研究“测算一个没有技能的武将单次摸4-15张牌时,这些牌的利用率是多少”。这对诸如“界峻刑—离魂”体系、“谋燕语—界奔袭”体系一类的大过牌组合均有现实意义。对于边际用牌效率的测算,原文介绍不够详细,数据与研究方法也有不准确之处,后面笔者会额外补一期文章。 [3] 这也是笔者研究牌差赋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是摸一张牌,摸到一张【杀】与摸到一张【桃】意义绝对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传统粗枝大叶的1收益代替。如果不细化每张牌的价值和附加的已知信息损益,就无法理解许攸的控顶为什么能造成额外牌差。最简单直观的例子是,许攸【恃才】的【杀】、【方天画戟】和【借刀杀人】挤占了牌堆最上方【桃】、【八卦阵】和【顺手牵羊】的位置,由于这六张牌所赋分数不同,事实上是通过减损摸牌质量达到了伪牌差的收益。当然,针对这类情况定性的分析一眼就能看出,笔者所做的努力则是试图将这一过程以定量的方式进行描述。 [4] 牌差量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许攸按道理在拉锯战中很难打得过界钟会,但却可以在拉锯战中打得过四血摸5的谋黄盖。正常的思路是,谋黄盖摸牌数量稍高于界钟会,还有强命的效果,没有道理打不过许攸;而实战则是谋黄盖因为手牌上限过低,不能形成有效的续航和防御,后期经常只有稍高于陈到的收益,所以谋黄盖才会在拉锯战中吃亏。因此,手牌上限与续航的问题同样是牌差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3 成略

一般来说【成略】无论缺牌与否,每回合都要发动,极少也会有因为蓄爆而暂不发动【成略·阳】的情况。【成略】的弃牌也很有讲究:除了用不出去的【借刀杀人】,一般来说也可以丢弃亏牌的锦囊。举个例子来说,【火攻】消耗两张牌打一伤或消耗一张牌看对方一张牌,这类牌对于许攸来说性价比极低,几乎等同于亏出一个【成略·阳】。因此许攸可谓是“寸牌寸金”,绝不能使用太多亏牌的牌;另外许攸对真伤的抗性不好,【火攻】不宜在相持阶段放在牌堆顶控给对面。加上许攸没有充足的手牌上限蓄爆,所以如果不是出于给对方造成火伤必要,【火攻】可以随着【成略】弃掉。 类似的牌还有【决斗】与【过河拆桥】。【决斗】几乎和【火攻】一样属于亏牌输出,初始或相持阶段不建议使用;【过河拆桥】倒是值得一说。可以借此来讲一讲笔者的牌堆赋值体系研究。出于对行文的连贯性,我将这一部分放在本节所附的小注

[1]

里。这里只谈和许攸相关的问题。已知【过河拆桥】本就是1换1的牌,下家非队友的情况下也不宜置于牌堆顶,因此不产生额外收益。前期如无破坏对方装备区或实现击杀的必要,不妨将【过河拆桥】弃置。 然后谈谈【成略】的第二段效果,也即“直到本阶段结束时,你使用与弃置牌相同花色的非转化牌无距离和次数限制”这个描述。一般来说,最常见的用法是额外使用【杀】。一般来说弃【成略】牌只与当前手牌中【杀】花色类别的关系较大,不要搞一些手牌中一手黑色输出结果【成略】弃红牌的操作。不过在手牌没有【杀】时,根据牌堆分布,牌堆中梅花杀(18张)>黑桃杀(12张)>方块杀(8张)>红桃杀(6张)。因此如果在本回合还没有过完【恃才】牌时而被动发动【成略】时,理论上未来可能摸到的梅花杀是最多的。当然具体情况也需要结合已经进入弃牌堆的花色进行判断。除此之外,【成略】还可以额外使用【酒】、无距离限制地使用【顺手牵羊】、【兵粮寸断】。 有玩家根据这一效果认为许攸是输出类武将。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许攸三个技能中,除了【寸目】是辅助性技能外,【恃才】、【成略】中有一个半都是牌差类技能。加上笔者之前对其技能中伪牌差的论述,一般不应以偏概全地认为其为输出类武将。笔者认为,许攸应当是兼具突出的爆发性输出能力与控制能力,且水平高于一般同类别效果的牌差类武将。类似的,不能因为农民许攸养不动地主杨彪就认为许攸是输出类武将。养不动是因为牌差血量不够和地主多刀加持的问题。李丰也养不动地主杨彪,不能因此说李丰是菜刀类武将。 此外,三国杀移动版的【成略】具有鲜明的适配太虚幻境特色,特意在技能中增补了“非转化牌”这一描述。其他服均无类似描述。无独有偶,【行图】等技能也做出了类似的调整。

注释: [1] 为什么我们要给牌差赋值?这是基于传统收益论中收益过于空泛化的问题所给出的答案。如前所述,在实战过程中,摸一张【杀】和摸一张【桃】肯定不能笼统地归于1收益。放到【过河拆桥】体系下,就是【过河拆桥】拆一张防御坐骑和拆一张随机手牌甚至是一张【杀】也不可能同样是1牌差。所以理论上说,【过河拆桥】可能是亏牌的,尽管实际亏牌数量可能不到1。 先介绍一下,目前在笔者的赋值体系中,将44张【杀】按平均1分分配。其中,普通【杀】每张约为0.9分,雷【杀】约为每张1.1分,火【杀】每张约为1.4分。那么合计总分就是30×0.9+9×1.1+5×1.4=43.9分,约为44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赋值:第一,表面上看二者有0.5的差距,但由于【杀】以外牌差的最低赋值都是1,在正常计算实际上经常以四舍五入的方式将【杀】与【火杀】均取为1,只有在【藤甲】时应将【火杀】收益翻倍或加1处理,此时约为2.4~2.8,不过肯定大于【闪】而小于一个【桃】,代表【火杀】被【闪】后自己所亏的分数(即亏了2.8-2=0.8分,因为有【藤甲】时【火杀】的价值一定超过【闪】),以及【火杀】命中后低于一个【桃】的收益(即8-2.8=5.2分,【火杀】如果造成伤害需要对方两个【桃】也就是8分左右的付出,低于这些付出的都是收益);第二,这三个数值是经笔者取整配比后加权相乘最接近44的,基本上满足了“内部有分差,总体平均1”的思路。 当然对于牌堆赋分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目前也只是试错时期,对此有质疑很正常。如果有好想法也欢迎讨论。 在确立好基础框架后,按两种方案赋分:一类是直接相关性方法,一类是间接推理性方法。以下分述之: 如果按一定比例进行类似赋分的话,每张【闪】约为2分,每张【桃】约为4分。这些都很好理解。但是由于【酒】的效果不同,如果按比例赋分,【酒】的单体牌应当是7分左右,接近两个【桃】的分数。而实际上【酒】虽然很有用,但分数高于【桃】这么多也确实不符合直观。更大的原因在于每回合只能使用一张【酒】。因此更适合采用间接推理性赋分法。 (鉴于以下内容争议较大,笔者暂且删去,等到有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再着重论述,目前只看推论即可) 放到【过河拆桥】中亦然。按比例计算,【过河拆桥】大抵是7分,属于1换1,没有额外牌差损益(而【顺手牵羊】属于1换2,会有1随机牌分值的增益)我们之所以尽量不用【过河拆桥】去拆随机牌就是因为一张随机牌的平均分数低于【过河拆桥】自身的分数。举例来说,牌堆中有44张【杀】但只有6张【过河拆桥】,如果【过河拆桥】只拆了一张【杀】显然就亏了。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不过虽然看似牌堆里【闪】、【桃】的数量也多于【过河拆桥】,但如果能造成后续伤害,就将亏损的分数赚了回来,属于“先弃后取”的情况。

2 宏观面概述

上一章里的很多东西似乎都不接地气。上述内容也确实基本上是给一些对数学、初级经济学等理论与三国杀结合的成果具有一定兴趣的杀友看的。也有一些杀友认为上述研究毫无意义,这也很正常。自然了,数学与三国杀的结合并非是计算【乐不思蜀】天过概率的伪随机,更多是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崔琰周处类武将首轮拼点效率、摸x牌出至少n个桃的概率是多少等等与实战紧密结合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也充满着伪随机)。人各有志。如果无意于上述研究,本节从各个实战模式的角度讲一下许攸目前的地位。

2.1 斗地主

许攸在上一个版本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目前来说许攸地主非但难优一众四血强输出将,甚至打不过一些强摸牌类武将。就当前斗地主环境而言,许攸只有积极向和稳健向两种主要打法。

2.1.1 地主类

(1)积极向

积极向许攸一般针对回合内高收益武将和爆发类输出将。传统攻略一般认为需要多刷【杀】达成多刀斩杀的效果;但事实上,当前许攸的秒杀打法已经基本深入人心,在此环境下脆弱的农民已经养成了刷【闪】、【桃】、【酒】的习惯,实际上许攸需要更多的牌支持,故而单纯刷【杀】反而不一定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类情况,一般更适合的还是如下刷牌方法:1.刷【乐不思蜀】结合多刀;2.在保证有【杀】的情况下刷【顺手牵羊】与【过河拆桥】尽量破坏对方手牌,此时不需顾忌【恃才】【过河拆桥】的负面效果;3.刷【无中生有】和【杀】,尽量扩大摸牌量。一般来说笔者并不推荐刷【南蛮入侵】与【万箭齐发】。这是因为对于速杀来讲,最好的输出方式往往是相同形式的。【南蛮入侵】和【杀】的防御手段不同,【万箭齐发】又可遇不可求,故而笔者不推荐;同理,许攸首轮寸牌寸金,也基本不可能用得起【火攻】甚至【决斗】。 保核型辅助将搭配强输出将与强过牌将时,许攸大劣。

(2)稳健向

稳健向许攸一般分为相对稳健和绝对稳健。由于许攸的【乐不思蜀】在操作正常的情况下必不天过,无论许攸是积极打法还是稳健打法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张牌。相对稳健是指一些对初始状态比较依赖的发育型农民,或基础强度与许攸相差不大的农民。比较常见的例子是曹纯或界钟会。许攸打曹纯往往是通过“血牌双压”的方式造成先攻优势。但这与积极的秒杀流又不太相同。这些武将不像马钧或南华老仙威胁那么大,只要稍加防范即可。故而可以采取相对稳健的方案,打出一定优势的同时,又留好防御和续航的能力。 相对稳健向的许攸主要就是保持手牌厚度,对于有少许威胁但是不大的发育类农民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绝对稳健向的许攸则是打一些防御性质的阵型,一般不仅需要保持手牌厚度,也要有一定的装备(尽管并不一定有效)。而且出于续航的考虑,最好同样维持高血线。这一打法如许攸例优神赵云+戏志才。获胜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多牌缓压戏志才、寒冰剑、闪电等等,甚至还有用叠【酒】强杀的,都取得了胜利。而失败原因一般只有诸葛连弩。关于这一点没必要质疑笔者,只要按关键词“许攸打赢国家队”词条去搜就是了。 当然,除此之外,许攸不能优绝大部分的主流农民组合,甚至不优一些诸如星徐晃、界于禁之类收益没那么高的农民。 如果非要给目前的许攸地主定一个位次,大概是地主15将附近的水平。不过众所周知,第一地主有三个,前五有七八个,前十有十几个,和大学排名一样,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见仁见智。除了明显有档次区间的以外,没有档次内部争高下的必要。

2.1.2 农民类

许攸农民同样分二号位和三号位。二号位偏辅助,三号位偏控制。一个递好牌,一个递差牌,这些具体已经在前文详述,这里不再介绍。当然前文已经说过,许攸实质上是4~6牌差左右,这点在二号农民的情况下就能表现出来了。队友裸摸的牌一般不如许攸送得好。不过和马良这种直接给牌的相比牌差量还是稍逊一筹。许攸农民的抓位大概在“可以选但不靠前”的范畴。事实上许攸农民能优的低质量地主还是蛮多的,但主流地主同样一个也不能稳优(当然了,任何武将都有可能通过“诸葛连弩一手杀”打赢强于自己的武将)。目前比较主流的地主如界徐盛,神甘宁,神郭嘉,孙寒华,留赞,文鸯,界沮授,南华老仙这些都不算是很怕许攸;稍次一级的王元姬,神孙策,骆统之流才有可能和许攸有胜有负。不过在此之下还有不少能打许攸的偏弱地主如界李儒、杨彪等。究其原因,还是三血摸牌模型的强度太低。如前所述,四血摸6与三血摸7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1]。很多地主虽然没有摸6,但是【恃才】是有限防御而非无限,面对部分强将的多刀真伤控制等情况时问题也很大。 许攸农民能优的地主,一般质量不会很高。

注释: [1] 当然凌操与李丰之间的对局并非如此,一方面这两名武将并不是数值恒定的摸牌模型,另一方面与摸牌数值的边际效用有关系。举例来说,四血摸1(摸牌阶段摸1)和三血摸2模型相比必输无疑。四血摸2与三血摸3比同样是三血摸3具有较大优势。可见在牌差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多1体力上限带来的收益并不高。这也就是所谓的“摸牌效用未达到有效边界”。只有把尺度放在摸6或摸7的大摸牌模型上才会发现此时随着摸牌增加体力上限的作用越来越大。 当然这一摸牌情况已经覆盖了初始摸牌数量。在开局只摸4张牌的情况下,再朝着增加数值的方向去研究就已经没有实际的必要了。当然实际上可能有一些其他特殊模式开局摸6张,笔者不去讨论类似情况。 此外要注意区分的是,此处提及的摸牌效益和用牌能力的两种边际效益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实际上摸牌的边际效益包含了用牌能力与留牌续航的总和。具体理论研究逻辑也正是基于手牌、手牌上限、与手牌上限挂钩的体力值上限的总和,而抽象出“X血摸x”模型用于实践。当然,后续还有“X血x拆”和“X血x伤”一类的衍生模型,笔者认为这些对一个武将基础强度的解释远不如摸牌的模型更优,故而没有采纳。不过确实有证据表明在综合各种情况下,摸x牌与拆x牌产生的收益相差较大。然而,目前关于拆x牌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量化标准,这属于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这也再次体现了传统收益论中把拆1牌和摸1牌均视为1牌差的局限性。

2.2 排位

与斗地主不同,许攸在排位模式的发挥还是可圈可点的。不得不说,许攸是很强的,不会玩乱玩都很强。究其原因应该是排位基础强度高的武将还是太少且出框率偏低。与之相对应地,许攸的出场率还很高,不仅能降维打击很多S级以下的武将,有时候一抓就是抓对面高价但不强的武将。因而目前暂将其定为过牌流SSS级。 如前所述,许攸的性质应当是兼具突出的爆发性输出能力与控制能力,且水平高于一般同类别效果的牌差类武将,其在排位的发挥部分是来源于禁卡。许攸的手牌利用率非常高,比排位将池的多数武将对起始手牌的要求都低。因而打其他对起始手牌要求高的武将就有相对优势。当然,这不适用于被对方一号位先攻秒杀的情况。另外,在排位中许攸具有明确的对手和队友关系,适应辅助的能力也很强。根据排位性质,一般位置可以分为前置位和后置位,其中一、二号位为前置位,三、四号位为后置位(也有先手位和后手位的说法);另一种分类是核心位和功能位,其中一、三号位为核心位,二、四号位为承压位(也有防御位和输出位的说法)。因此下文将一号位称为前置核心位,二号位称为前置承压位,三号位称为后置核心位,四号位称为后置承压位。许攸因其多样的打法和广泛的性质,在每个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不同的位置也体现着许攸不同的功能。以下按照各位置细分。

2.2.1 前置核心位

一号位许攸主力就是先发压制并控好二号位的牌。即使没有四号位辅助强度也不低。一般推荐一许攸四张松。如没有张松,在S06将池里神荀彧、界朱然、谋刘备、朱儁、鲁芝、傅佥均属较优组合。另外没有配合但也勉强可以选的,如骆统、界孙权、沙摩柯、神太史慈、张昌蒲等,这些将在确实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也可以与许攸组成双核阵型。这里展开说一下。 第一类是能够辅助许攸的武将,诸如张松、鲁芝、谋刘备等,其中张松最优,许攸开局多摸两牌的作用太大了。鲁芝谋刘备等更多是提供二轮反击。 第二类是本身有一定防御的组合。如神荀彧可能可以通过许攸使用的“智囊”与【奇正相生】摸牌,而且本身并不怕【乐不思蜀】。只要许攸过到【奇正相生】就有很强的首轮压制,同时能够稳固阵型。但是许攸必须掌握好控制的牌,即把想给神荀彧的牌控制在智囊牌的上一张。除此之外,虽然傅佥同时满足一、二两点,不过因为傅佥对虚拟转化牌反制能力差,在排位的强度并不那么稳定。故而不算推荐,但可以选。 第三类是有基础强度同时与许攸本身有配合的。如朱儁,虽然表面上较为严格还控制了许攸的出牌顺序,但不得不说,许攸应该是相对容易完成“擂进”与“变阵”的武将之一,只要不给“鸣止”问题就不太大。这一组合里许攸可以在能完成整肃的基础上随意控优质牌。实际上许攸本身就是四到五的隐性牌差,如果朱儁给了【厚俸】相当于把隐性牌差变成给自己和队友的真实辅助。另外,界朱然也可以拿许攸最后控的一张牌,因此可以配合一下送优质锦囊。当然如有控顶需求也须注意类似这种插入摸牌的武将。 最后,类似骆统、张昌蒲、神太史慈,次一级的界孙权、沙摩柯等这一类基本可以当做四号位的将,虽然说不上强度有多高或者配合度有多好,但没将选也可以按双核搭配许攸。

2.2.2 前置承压位

二号位许攸一般是给三号位超标武将垫场。如三号位是明显强度超标的输出将(注意,目前来讲这类武将一般是指强输出将或者神郭嘉,否则一律不必放二号位)或谋夏侯氏等(当然,陈震就不一样了)。谋夏侯氏不劳多谈,这里讲讲输出将:譬如二号位许攸给三号位输出将递额外的输出、防乐、承压等作用,其自身还有极小概率防自身延时类锦囊或遏制跨位延时类锦囊的能力。 对于神孙策来说,二神孙策三许攸或者二许攸三神孙策都有说法,虽然前者较为普遍,不过鉴于神孙策的持有率,后者并不是绝对不能选。当然,前者虽然不会空过【英霸】,但可能有神孙策被控或输出不足的问题;后者可能有【英霸】被空过的问题,但神孙策可能可以多拿一张输出,或虽然空过【英霸】但因为许攸双拆顺或双伤害使得击杀更容易等优势。因此两者各有高下。 但对于魏文鸯来说则百利而无害。一方面魏文鸯在许攸垫场的情况下减少了被输出压力,还可以得到许攸控的优质牌,如优质锦囊或【桃】等,甚至有时候多摸一张【杀】也是很关键的。针对魏文鸯来说二号位许攸足以减小很多输出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许攸输出过了魏文鸯再输出,也有利于【仇决】的触发。另外,吴文鸯、神太史慈、谋黄忠、界朱桓等也可以让许攸放在二号位。这点与上文描述的收益部分类似,就不劳多谈了。 当然,除了上述输出类武将与谋夏侯氏一类的武将外,即便是孙寒华也最好不要让许攸屈居二号。不过孙寒华之类的高宝珠将持有率较低,如果遇到卡将的情况并不是绝对不能这样选。至于二许攸三谋刘赪、二许攸三界吴懿、二许攸三张松之类的阵型,固然也不是绝对不能选,但似乎有些疑形的意思在了。笔者认为许攸并不算合格的二号位,否则不至于被界许褚砍死那么多次。总之还是稍加以保护比较好。

2.2.3 后置核心位

三号位许攸应当说是最常见、最舒服的出将位置,许攸放在核位本就是应有之义,而后置核心位又少了对方压力,多了控制能力。不仅如此,三号位许攸最容易吃辅助,同时摸牌阶段不缺牌,有利于发动【成略·阳】。故而一般来说三号位许攸最舒服。 一般可以配合承压能力强或辅助效果好的摸牌类或控制类武将充当二号位。如神荀彧、界全琮、星徐晃、界步练师、谋刘备、界刘备、贾逵、刘协、标刘禅等。这些武将的配合方式简单通俗,喜闻乐见,也没有太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里不多讲了。当然稍弱的一些控辅武将如钟繇、界荀彧、程昱等武将,这些武将也可以选,但强度再低就可能跟不上节奏,反而影响了许攸发挥。 另外,一些前期打击优势比较大的输出将或控制将,例如高览、朱桓、界朱桓、谋曹操这类的武将,也可以在二号位,配合三号许攸来补刀。 最后,如孙寒华、界沮授、界孙权、界朱然等武将同样可以组成双核组合,同样性质类似,且前文大致介绍过,不劳多谈。

2.2.4 后置承压位

四号位许攸的配合不算多,而且比较特殊。一般来说后置承压位对武将的防御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除非一号位的收益明显超过了许攸,如神郭嘉、神孙策、魏文鸯等,否则不必令其居于四号位。当然,也有一些一号位玩家选了界孙权之类的武将,可能因为不喜欢玩许攸,也有可能是出于大过牌找【乐不思蜀】之类的考量。同样虽然不太合适,但不是绝对不能选。许攸在排位上基础强度很高的将,没有必要在位置上因噎废食。 说回后置承压位。最常见的四号位配合应该是【放权】体系和【仁德】体系两类。【放权】体系很简单,目前排位将池也只有标刘禅一个武将有这个功能;【仁德】体系包括刘备、谋刘备,类似的还有刘协、陈震等。在这一点上谋刘备与界刘备或刘协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把牌全部给其他角色又不用担心没有防御实在是一件令人放心的事。至于一号陈震四号许攸的布局不是因为许攸能够承压,而是因为陈震实在不能承压。如果将池确实没有其他能上场的武将,一号位陈震也可以接受。不过基础强度过低的刘巴之流就不要选出来做一号位了。

2.3 军争

至于许攸军争实际上强度不是很高。一方面打出牌不触发【恃才】,另一方面在少人局引以为傲的隐性牌差在身份模糊、系统混沌的多人局条件下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因而可以认为军争许攸只有2牌差和无距离多刀。这个强度实际上就没那么突出了。 前文已经说过,如果许攸没有【寸目】,或者说【寸目】是非锁定技,那么突出的保核功能与现版本许攸相比会让许攸军争强度抬升不少。但梦想终究是梦想,线上情况下的许攸的身份适应性虽然都可以一试,但这主要是因为许攸的基础强度导致的。许攸在少人局或许很难遇到被打空的情况,但多人局则变得容易针对。具体情况这里就不多论述了。

3 小结

本文从许攸出发,大致讲述了三国杀理论研究的结果和未来方向,也阐述了许攸在一些对局的发挥。可能是由于许攸虽然有多刀的上限,但实际牌差是一定的,因而许攸攻略的时效性也很明显。 正因为排位定期轮换,军争新将层出不穷,应该说一个武将生命的完结是从其退出斗地主环境开始的。不过曾经几乎登顶的许攸已经很幸运了,多少武将连斗地主门槛都没摸到过就已经在实质上死去了。 在2019年中左右,咸话ID名为“潇湘林黛玉”的玩家所撰写的攻略中,许攸还是仅次于祢衡的第二地主;在2021年初左右,贴吧ID名为“阿佘不是阿蛇”的玩家所撰写的攻略中,许攸还是顶级或天花板地主之一。而今是2023年中,许攸虽然不说退环境,但也只能成为非禁卡局中及格线水平的武将。当然了,对于很多低官阶没有强武将的玩家来说并非如此。不过无论如何,许攸是三国杀移动版新手玩家入门的敲门砖,也是三国杀移动版玩家从菜鸟成长为老手的见证之一。 所谓的游戏乐趣大多数都来源自因无知产生的探索。当穷尽了一切最优解之后,虽然我们不再无知,甚至产生了很多充满进步性的思想抑或是开创性的成就,但是游戏也因此变得索然无味起来。在笔者对三国杀游戏理解尚不如现在这样深刻时,许攸是笔者购买的第一个武将。笔者至今都记得脱离新手保护期后初次遇见许攸就在排位中被乱杀的震撼,并且完全不理解这个看似摸牌量不大而且其中一个技能似乎完全没有作用的武将何以强大至此,只有打不过就加入的想法。渐渐地,笔者也逐渐走上了氪金变强的道路,如今竟也已经是排行榜上看得见名字的玩家。但回首往昔,总能发现只有游戏理解不完备的时刻才会觉得游戏是好玩的、有趣的。当游戏理解逐渐趋向深刻时,曾经的懵懂逐渐泡沫一样幻灭,剩下的只有看似灵活实则死板的固定正手和满意解。

许攸:宏观基础强度与微观牌差理论体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