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第一章(吉岡泷乃/今井纱枝/樋田春海)
第一章“她”们让我们看到的景色
吉岡泷乃 《奥黛丽》
说实话,对这个时期的记忆几乎为零。真的是最初的拍摄现场,甚至连什么是读剧本,都是不懂的。也不懂站在摄影机前的意思。演员是什么?只是突然地被放入大人们中间。“好,在这里站着。”“好,笑一下。”,被这样那样地指示,就按照这些指示,像机器人一样站着。感觉到“自己并不在这里”的很可怕的现场。明明连尝试的力量都没有,“你能做到吗”“好好做。”,被考验着、监视着的感觉。虽然人就在那里,但是我可能不应该在这里,好像想逃出来……这样的体感依然还有很多残留。
实际在试镜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完全记不得了。但是,因为我八面玲珑,很懂怎么做能得到大人的欢心。有一直微笑着的记忆。虽然不是女主角,是收留我饰演大竹忍女士的少女时期的现场。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运气之好……当时,大人们的脸总之很可怕。可怕、毛骨悚然,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从来东京的时候开始,一直到20岁左右还保有这种感觉。特别是来东京以后,也有来自于事务所的管理,也包含在内,“啊,原来我完全不被信任啊!”——因为这种郁愤带来的反抗,我度过了一段浑身是刺的时代(苦笑),因为想法是“不想被看低!”。在度过反抗期的时间中,逐渐变得坚强的吧。
今井纱枝 《放学后》
还是从大阪往返的时代。被现在的事务所社长召唤“去试镜吗?”,去试镜了《Always三丁目的夕阳》和《放学后》。虽然《三丁目》落选了,这个电视剧合格了。在这个拍摄现场也是,拼尽全力想得到大人们的欢心,全力绽开笑容,“没问题,我知道要怎么做。”,有这种毫无根据的自信。
但是,作为角色比起自己所拥有的,必须扮演一个情绪特别上扬的女孩子。因为自己没有那么高调,所以特别羞耻。本来我的声音就很低沉,不能很好地发声。不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台词太多记不住。更甚做不到导演的要求,这让我很焦急。接二连三地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足。本来觉得这个世界绝对是开心的,但是我连站在那里都做不好,惊愕于自己无能的程度,是这样的作品。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啊,现在来看还是感慨颇深。成为了解自身的契机,是“户田惠梨香的开始之前。”吧。在出道前无理由的自信,被碎成粉末的时期。
樋田春海 《引擎》
《引擎》也是经过试镜得到的出演机会。但是完全无法理解演绎……是《放学后》的延续,理解不了导演的话。在我自己来说,虽然是已经用全力去做了,但还是被说“不对”。一直是“到底要怎么做啊?”的状态。真的是不懂、害怕,自己能力不及觉得难过……全是这样的记忆。比如哭戏,到了真正拍摄时就因为紧张而哭不出来。“怎么办?为什么哭不出来?”“我耽误大家时间了”想到这些就更加焦急,哭不出来。但是,回到本人的状态反而眼泪就出来了。最后,是带着“为什么哭不出来!啊,够了!”这样的懊悔进入拍摄,哭出来了。就这样不管怎么说完成了……但是觉得我真的不适合演戏,非常失落。继《放学后》之后……,不如说一直是这样的。从《奥黛丽》开始一直,被打击的意志消沉。
在这个时期,同时也在拍摄电视剧《辣妹掌门人》电影《死亡笔记》(前后篇)和电影《天国也许可待》3部作品。为了确保睡眠时间而苦战。几乎没有意识地度过每一天,但是经历了这3部作品,从自己没有理解剧本和演出能力的恐惧中,开始大量阅读心理学、哲学类的各种书籍,是开始努力学习的时期。
特别是《引擎》前后的时期,当时的主经纪人为我准备了国语练习。是语法练习。从“XX,是指什么?”之类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起。但是当然,只学习语法是无法成立的。首先,需要学习“人”是什么,所以一下子就跑到心理学和哲学的领域。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是我自己,那个年纪就走到那个领域真的蛮厉害呢(笑)。但是,无法完全理解却一股脑地输入进去,结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结果就是18、19岁的时候,一下子破裂了。
这个时期,也开始了声音练习。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研究自己是怎样发声的。用小摄像机拍摄自己,研究自己的脸在镜头里是怎样的?试着表演剧本中的场景,观察自己是如何演绎的。总而言之是一直不断学习的4、5年。虽然真的连睡觉时间都没有,我还是觉得有这段学习时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