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不见经传,却因为一篇考场作文上了文史“头条”
盛唐诗坛/开天小名家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01
在《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留下姓名的祖咏,却因为一篇考场作文上了中古文史“头条”。
熟悉科举史的朋友都知道,大唐王朝的考试命题诗作,不光限定题意,而且用韵和长度也都是限定的,一般都会要求写六韵十二句的五律。可到了祖咏这里,好家伙,就四句了事。问他为什么,理由是意境到位不能再写了。
为他千古留名的作品,就是这首《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则典故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钱易编撰之《南部新书》:“祖咏试《雪霁望终南》诗,限六十字,至四句,纳主司,诘之,对曰‘意尽’”。虽然典故的细节经不起推敲,但钱易是五代十国吴越国第四任君主钱倧的儿子,生活在北宋真宗时期,距离开元时代200多年,故事的真实性应该还是靠得牢的。
02
且不论传说的真假,这为祖咏惹来评说纷纷的二十个字,确实可圈可点。
清初诗评家王士祯甚至将祖咏的这首《终南望余雪》和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并列,称为古今咏雪的“最佳”。
绵延200多公里的终南山横亘于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看到的是它的“阴岭”,所以祖咏起句就题“终南阴岭秀”。他说远远望去,终南山的北坡一片清丽,积雪皑皑若飘浮于云端。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为暮色中的长安城增添了阵阵寒气。
即没有有司既定的祥瑞和讴歌,也不仅仅是清新淡雅的白描笔调,却是笔笔省净、句句简练,如雕版木画一般,不讨喜,不敷色,自有风骨。
03
在开元年间的科举史上,祖咏还留下了更加浓墨重彩的另一笔。据《唐诗纪事》卷二十祖咏条记载:开元中,进士唱第尚书省,落第者至省门散去。咏吟曰“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
自己踌躇满志之时还不忘踩别人几脚,这已然不是为人“轻狂”了,甚至可以说是人品低劣了。细想想,这一则典故更可能是“江湖谣传”,但说到底也是因为祖咏为人轻薄猖狂,才会被人安上如此刻薄的人设。
像祖咏这样浑身长刺的人,注定是当不成大唐王朝的螺丝钉的。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祖咏是开元十二年中的进士,至于及第后被授予什么官职,史册上没有只言片语。从祖咏诗作《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一诗中的“谪宦我难任”之句来看,祖咏应该是有过短暂的京都任职经历而后被贬外任的。至于职务是不是如后世所说“为张说赏识,荐为驾部员外郎”,个人认为大概率是谬误。
一方面,驾部员外郎隶属兵部,官阶为从六品上,主要职责是负责车马调配工作,以唐朝惯例来看,刚刚登第的年轻人起步如此之高,极度不合理。
另一方面,从盛唐另一诗人王翰的履历来看,此君恃才傲物家资丰盛,于景云元年(710)中进士,曾任昌乐县尉,后在张说的引荐下入京为官,从秘书正字一路升迁至驾部员外。张说被贬后,王翰也遭受牵连被外放任汝州长史,而王翰在汝州任上与祖咏交好,因此谬传可能性极大。
04
在开元盛世的诗歌舞台上,祖咏的亮相是如此浓墨重彩。当看客们翘首以待接下来的精彩戏码之时,祖咏却返身收拾起了人生的包袱,黯然离场,回到汝河岸边,以渔樵自终。
从此以后,祖咏便被刻上了“剪刻省净”的隐逸符号。
诗评家们说他的诗作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甚至因为他与王维的深厚友谊,便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由,认为他的作品也带有诗中有画的色彩,而将他归入到隐逸田园一派。
05
祖咏的作品中确实有大比例的归隐之作,如著名的《汝坟别业》《苏氏别业》《田家即事》《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等等,其中的“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汝坟别业》),“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苏氏别业》),“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田家即事》)等句,也确实像那么一回事。
可在这些作品里,更多的却是令人不能忽视的不平之鸣。“失路农为业,移家到妆坟”(《汝坟别业》),“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送丘为下第》)。他是因为不甘于”谪宦“,“失路”于仕途,不得已而回归山林。
这样的愤世嫉俗,在同样因为“失路”而幽居了十年的好友王维身上,可是从不曾见的。同样是鸡黍林泉之田家语,我们在王维的作品中,品读到的是顺其自然和甘之如饴的恬淡,而在祖咏这里,更多的却是锋芒暗露和无法掩饰的不甘。
所以,诗评家们才会说祖咏的诗歌既有陶渊明的恬淡自然,又有杜甫的愤世嫉俗。在诗才济济一堂的开元朝前期,这样的祖咏,确实独树一帜。
06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一首《望蓟门》也是祖咏的名作,也是他36首存世作品里唯一的一首边塞。这应当是祖咏漫游北境时的咏怀之作,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上连天的烽火遮掩了边塞明月的皎洁之光。他登上高台,远眺着被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的蓟门城,凌贯了千古的烽火就在那一刹那点燃了埋藏已久的激情,也吟唱出了他最真实的心声。
可惜,终不得志。
07
祖咏不光诗作不丰,后世诗名也不显。但在他的时代,还是极有存在感的。现存《国秀集》《又玄集》《玉台后集》《河岳英灵集》《极玄集》《才调集》等六个唐人选唐诗选本中,都选录了祖咏的诗歌,可见祖咏在当时的诗坛地位。
草草收场的人生,着实让人遗憾。
遗憾归遗憾。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生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才是常俗,才是我们每个人不想妥协但又不得不妥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