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装叫“伪唐装”,那么“汉服”也应该叫“伪汉服”
友情提示:看不懂中文的或者语文不好,理解能力差的,不适合看我的文章谢谢!为了和谐的网络环境以及你们的德行展示,嘴巴干净点
【转自知乎WhySoHard】
由于我国唐朝的巨大影响力,海外长期用“唐”代称中国,比如“唐人街”

日本以前也长期用“唐国、唐土”等词称呼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清朝:

而“唐装”这个词,根据《大辞海》的记载:
出自:夏征农 主编《大辞海·美术卷》2009年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唐装 中式服装的通称。“唐装”一词原本流行于欧美华人社区、中国港澳地区。中国改革开放后,广东受香港影响而使用这一名称。2001年上海APEC会议采用“唐装”,特点是立领、连袖、对襟、盘扣,并吸收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特点,如肩膀处接袖等,面料则主要使用织锦缎。此后这种式样的服装一度在大陆和海外华人中流行,成为节庆时常见的服装,并出现许多变种。
就是说唐装原本是海外和港澳华人对中式服装的称呼,改革开放后这一名称流传到广东等南方地区,到了2001年上海APEC会议推出“新唐装”火遍全国,“唐装”这个词才成了中式立领对襟服装的代名词。
实际上《大辞海》的记述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比较普遍用“唐装”来称呼中式服装了,比如茅盾作于1943年的《归途杂拾·九龙道上》记述:“一个个都是青布或蓝布的‘唐装’。”
而在更早的1931年,“唐装”这个词就已经收录到词典里了:

本文后面还有大量资料能够在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唐装”已经普遍在大陆使用了,并非《大辞海》所说是改革开放之后才传入大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唐装”是中式服装代名词,意为“唐人(中国人)的服装”。但是汗服er是不读书的,或者是别有用心。他们非要把“唐装”解释为“唐朝服装”的意思,然后他们又长期宣传现在的“唐装”是2001年APEC会议发明出来的,本身源自“满清的马褂”,根本不汉族的传统服装,更加不是“唐朝的服装”,因此,汗服er就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唐装根本不是唐朝的服装、是窃取了“唐装”这个词,所以是“伪唐装”。为了推广他们这个理念,他们霸占了百度“唐装吧”,篡改了百度百科“唐装”词条,长期在贴吧、微博等地宣传“伪唐装”的理论!
依照他们这种逻辑,那么“汉服”这个词也应该是“汉朝人服装”的意思才对啊,没道理“唐装”只能解释为“唐朝人服装”的意思、而“汉服”就不能解释为“汉朝人服装”的意思啊!但是为什么每次有人把“汉服”认为是“汉朝人服装”的意思,汗服er都要急赤白脸、气急败坏蹦出来反驳人家说“汉服”不是指“汉朝人的服装”,而是指“汉民族传统服装”的意思呢?这不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吗?
同样依照他们这个理论,看来“唐人街”也应该改名叫“伪唐人街”了,因为“唐装”他们只允许解释为“唐朝的服装”,那么“唐人街”也只能解释为“唐朝人的街道”了,但是现代哪来的“唐朝人的街道”呢?所以“唐人街”也必须和“伪唐装”一样是“伪唐人街”才对!
汗服er有什么资格认定“唐装”这个已经形成百年以上的历史、已经被众多辞典收录的词汇是伪概念?又强制认定“汉服”这个任何现代辞典都没有收录的词汇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的名称呢?
下面来贴一些资料,看看“唐装”这个词是不是2001年才发明出来的词汇和概念!
先贴一些2001年之前出版的字典词典的资料




算了,词典的记录太多了,不提了,下面看看2001年之前《人民日报》对“唐装”相关的报道









再来看看清末和民国时代的一些资料

“……然本处并无唐装,一概要换西装。试问一磅五个先令可充衣服之用否乎?……”

“……原订西装紫花布军衣裤五千五百套全未交,唐装紫花布军衣裤三千五百套欠交……”(这个新闻里唐装是和西装对应的)

“……该船之机器师麦加利,谓匪徒中有衣西装者,有衣唐装者,劫去彼银二百一十元及树胶股票数张值银四五百元……”


再来贴一些其他资料


累了,结束这篇文章吧
扩展阅读: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576453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576447
反驳请拿专著或者论文,百度百科或者网文的就算了!打滚嘴炮一律不回复!人身攻击直接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