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服人参出血不止,有人服人参大补元气?现代学者研究:“人参根主要是由碳水
为什么有人服人参出血不止,有人服人参大补元气?现代学者研究:“人参根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约占干根的70%,这些构成了参的甜味),与胡萝卜根差不多。从参中提取出来的人参炔醇与从胡萝卜中提取出来的炔醇完全相同。”既然如此,那吃人参和吃胡萝卜一样了,谁见过吃胡萝卜中毒的人呢?谁又见过吃胡萝卜能治了病的呢? 于是那些“批评中医”的人似乎真的抓住了中医的把柄,说人参“最大的可能是一种病都治不了”,“中国人对人参的崇拜,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造成的”。 其实这种人只要亲口吃一吃人参,他就知道人参和胡萝卜究竟是否一样了。可惜他们口口声声大谈科学,却连“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吃梨子”的这么一点点科学精神都没有,只好信口雌黄了。 又有学者研究,称人参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能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降低疲劳度、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等等现代世界的头号疾病”,似乎人参还是没有毒副作用的补品了。 然而,据说“几年前美国医学机构曾发出警告,不可在手术期间为了‘补气’而服用人参、西洋参,否则可能引起手术时大出血”。又据说《美国国家药典》一度列入人参,又分別在1880年和1937年删去人参。而2005年《美国国家药典》又把人参列入其中。又据说“现代医学界对人参、西洋参是否有效已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等等。 又有学者报逍,采用人参抗衰老,有35.3%的人发生腹泻;24.5%的人发生皮疹;19.5%的人出现失眠;15.5%的人出现神经质症状;16.5%的人发生高血压;10.5%的人发生水肿……于是学术界把服用人参出现兴奋、烦躁、流鼻血、焦虑、失眠、胸闷、气喘,甚至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枢神经兴奋刺激症状,称之为“人参综合征”。 其实,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不了解中药,而盲目服用人参的结果,并不是人参本身有那么多的毒副作用。是人的错,并不是人参的错! 脱离中医理论研究人参含什么成分,那是在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植物药。人参如果有这么多的副作用,那叫什么抗衰老药?作为一个中医,还敢不敢开人参这味药? 若参考西医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那中医几无可用之药。甭说整个中医理论了,单就人参这一味药,一旦被现代科学研究,整个就乱了套,让人如坠入云里雾里。被科学化的所谓中医也就像无头苍蝇,不知该向哪里飞了!欲用中药愈疾,难矣!且会毒副作用百出,则关于人参的争论岂止百年,1万年恐怕也争论不休! 若回到中医思维,摒弃所谓现代科学对人参研究的成果,认识就相当清晰了。盖人参味甘苦,性属温热,大补元气。凡遇虚寒之体,轻剂常服,可振奋精神,延年益寿。 若遇垂危重症,虽被西医判了死刑而命悬一线者,大剂予之,可救命于顷刻。此即“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也。李可老师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即是明证。古来人参即是中医四大救命药(人参、附子、石膏、大黄)之一。 所以我们有时在药店看到柜台里摆着一枝枯瘦的老山参竟标价万元、数万元、十数万元,如此昂贵,贵在其能救人一命也。故将其比喻为胡萝卜根,真是愚不可及也。 在我们中国,那些懂中医的人,或在纯中医指导下,日日服少许人参者,大有人在。尤其是老年人,亦因日日服少许人参,虽年届九旬而精力不衰,此皆善养生者也。 据说清乾隆帝曾特别钟爱人参,有一年日日进3克人参汤。那一定是他年迈元气不足了,靠人参汤来大补元气。若其年轻时这样服人参,非出大问题不可,御医断不会予之。 一朋友年轻时误用人参补身体,结果头发全部脱光,此即服人参引动血热之故也。另一朋友更有意思,在40余岁时曾试过数次服人参,每次3~5克,次次有掉头发现象,后不敢再服。然则去年冬天大病一场,虚汗淋漓,则日日煎服人参1支(约10克左右),连服十数日虚汗才止。 何以同一人竟有时宜服,有时不宜服人参呢? 某一50岁妇女,子宫大出血,因出血过多,气短息微,切其脉为芤脉,急令其煎服1根红参(约15克),旋即血止,恢复正常。此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气为血之帅”之谓也。若非元气大亏之体,亦有报道,服人参反而引起子宫大出血者。 香港某90岁老人,言其日日服少许人参,虽年高而精力不衰,真善养生者也。 更有阳旺之体,服人参数克而发狂,乃至毙命者,间亦有之。此非人参之过,乃因不懂中医而不当使用人参之过。 脱离中医思维,不知人体之寒热虚实,盲目地使用中医的补药抗衰老,变无毒药为有毒药,何止人参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