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万年后的世界1——陆鳄统治下的北美
时间来到2000万年后,此时的地球大陆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南北美洲的距离更近了一些,中美洲陆桥更宽,澳洲也不断向北漂移,并逐渐接近亚洲,地中海的面积也只有原来的一半了。由于北美洲不断向南移动,与亚洲的远东地区也越来越远,加之大灭绝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得两极的冰盖大量融化,随之而来的海平面上升让旧大陆与新大陆的陆桥一直无法形成。在这个时代,旧大陆、新大陆、澳洲和南极洲的陆生动物都是相对独立演化的,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因此旧大陆的猫形亚目一直无法进入北美洲,而此时的北美洲的食肉目经历了大灭绝后只剩下了犬科和鼬科。
犬科在北美洲还是非常成功的,由于美洲除了鼬科就没有其它食肉目动物,大灭绝之后幸存的犬科迅速在北美洲分化,之后又扩张到了南美洲,填补了南美犬亚族灭绝后的空缺。
北美洲最强大分布最广的犬科当属硕鬣狼,平均体重就达到了100公斤,大个体可以超过150公斤。硕鬣狼的祖先并不是灰狼,也不是家犬,更不是郊狼,而是家犬和郊狼的杂交后代,很难想象这群家伙是怎么熬过大灭绝的……
这群硕鬣狼总共有10只,其中有四只还没成年,两只是群体里的首领,一只是去年加入群体的外来个体,剩下的三只是首领的子女,它们已经成年,但没有离开父母,而是留下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这群硕鬣狼即将准备捕猎,它们那灵敏的嗅觉早就已经探寻到了猎物的踪迹,那是一群始角鹿鼠类散发出来的气味。始角鹿鼠类是此时北美洲最主流的素食动物,种类繁多,从几十公斤到半吨不等。它们属于啮齿目豚鼠科,依然保留着啮齿目的大门牙,但是为了躲避捕食者和方便迁徙,它们的四肢很细很长,并且已经演化出了蹄子。头上还长着角,雄性的更大。
这是一群棕背始角鹿鼠,这是一种平均250公斤左右的素食动物,还在怡然自得的啃食着地面上的植被,完全不知道掠食者已经在靠近。这是一次有计谋的猎杀,两只首领已经躲在草丛中,其它四名成员则聚在一起并逐渐靠近猎物。
猎杀开始了,察觉到天敌的始角鹿鼠很快四散逃开,向不同的方向逃去,而其它成员则尽可能的将猎物往首领所在的方向赶去。而那两个经验丰富的首领也随着猎物和成员的动向调整自己的位置,并等待合适的时机出手。
那俩首领等到猎物靠得足够近的时候,突然一跳出来,杀他个措手不及。一只始角鹿鼠被突然窜出来的硕鬣狼吓了一跳,它掉队了,其中一个成员趁机咬了它一口。此时硕鬣狼的目标已经确立了,是那只被咬了一口的始角鹿鼠。始角鹿鼠虽然速度更快,但是耐力不如硕鬣狼。受伤的始角鹿鼠也逐渐跟不上同伴了,硕鬣狼在追逐中不停的撕咬猎物,消耗它的体力。最终,始角鹿鼠实在用尽了所有体力,它倒下了,雄性硕鬣狼首领一口咬住它的喉咙,结束了它的生命。

就在硕鬣狼大快朵颐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也察觉到了这里有大餐可以享用,这是一只重达700公斤的巨掌熊鼬,属于鼬科动物,但是形态已经演化的比较像熊科动物,身躯非常强壮,四肢粗短。巨掌熊鼬的牙齿短小,是杂食动物,素食比例很高,90%以上都是植物,但是它完全不会错过一顿肉食。
熊鼬用后肢站了起来,接着挥舞着巨大的脚掌并不停的咆哮,它试图驱赶硕鬣狼群。硕鬣狼的几个成员上去对峙,它们尽可能拖住熊鼬,其他成员则扯下了猎物的腿骨,然后大家一起撤离。硕鬣狼的牙齿适合粉碎骨头,等巨掌熊鼬饱餐之后还可以回来,哪怕只剩下了骨头也不会错过。

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巨掌熊鼬还没吃多久,才吃个半饱,另一个更大的捕食者来了。在食肉目多样性匮乏的北美洲,犬科和鼬科还不能演化的太大,犬科受限于结构和捕猎方式,鼬科受限于能耗。那些草原上的更大的巨兽,食肉目几乎无法威胁到它们,于是来自南美的陆鳄也来到了这里,这是洪荒古鳄,这个时代最大的陆鳄,体重可以超过1吨,这个个体更是有1.3吨重。洪荒古鳄轻轻松松就把熊鼬赶走了,接着坐享不劳而获的大餐。洪荒古鳄的大粗牙适合粉碎猎物的骨骼,它能连骨头一起嚼碎了吞下。
远处的一个小家伙颇似一只小型的兽脚类恐龙,这家伙只有半米多长,它用两条腿站立,后肢比前肢长,此时它正在学习捕捉昆虫。这个小家伙其实是幼年的洪荒古鳄。雌性洪荒古鳄并不会照顾幼鳄,但是它能产很多蛋。幼鳄刚出生时就会面临很多天敌,一双发达的后肢可以帮助它们快速逃离,并让它们追上猎物,幼鳄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三年就能长到成年。但是即便如此,只有2%的洪荒古鳄能活到成年。


陆鳄演化的大本营其实并不在北美洲,而在南美。此时的南美洲有多种大大小小的陆鳄,而北美洲的陆鳄其实是南美洲那些较为成功的大型物种离开南美后北上的。其实洪荒古鳄并不是第一种抵达北美洲的大型陆鳄,另一种陆鳄比它更早抵达。早在1000万年前,南美的始皇古鳄(此前有登场过)就已经开始开疆扩土了,始皇古鳄进入北美大草原后演化成了龙爪古鳄。
龙爪古鳄相较于洪荒古鳄,体型要小很多,平均只有200公斤,但它更接近一个积极的掠食者,两者生态位是不同的。洪荒古鳄是草原上的抢食者,不过它们也会猎杀草原上的素食巨兽,因此洪荒古鳄非常巨大笨重。而龙爪古鳄是个伏击形的捕食者,它们一般只吃鲜肉,与洪荒古鳄笨拙的身躯不同,龙爪古鳄四肢发达有力,尤其是前肢比后肢更长,身体有些前高后低,并且长有巨大的脚掌和爪子,可以用来按倒猎物,然后用嘴咬死,牙齿比较侧边,可以用于割肉,不过尾巴就比较短了。
这是一只雌性的龙爪古鳄,它正躲在一块巨石后面,并盯着不远处的一群始角鹿鼠,正当它准备出手时,突然它放弃了捕猎,它似乎听到了什么正在呼唤它的声音。
原来是一只食肉动物闯入了自己的巢穴,想要捕食幼年龙爪古鳄,入侵者是一只猛鼬,这是一种20-30公斤的鼬科动物,是机会主义掠食者,主要捕食各种小动物,幼年龙爪古鳄正是合适的猎物。几只幼年龙爪古鳄组成一道防线,一边抵抗掠食者侵入,一边呼唤自己的母亲。
这只猛鼬也是个经验老道的猎手,它看准机会一个飞扑,扑到了一只龙爪古鳄幼崽,正当它杀死猎物的时候,突然感觉后腿一阵剧痛,接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它拽出洞穴。是雌性龙爪古鳄!雌性龙爪古鳄杀死猛鼬后并没有自己吞下,而是将它大卸八块,随后扔给洞穴中的幼鳄。
雌性龙爪古鳄是会照顾并喂养自己的幼崽的,这是和草原上的食肉目竞争后演化出的习性。不仅如此,雄性龙爪古鳄在雌鳄繁殖期间还会帮雌性捕猎,幼崽孵化后雌性会赶走雄性。雄性的领地会更大一些,一只雄性龙爪古鳄会和2-4只雌性龙爪古鳄的领地重合,也就是说,雄性龙爪古鳄可能不止一个配偶。雄性龙爪古鳄的眼睛上方有两个小冠,繁殖期前会变成红色。
在撕碎猛鼬后,雌性龙爪古鳄继续去狩猎了,它不会离幼崽过远。龙爪古鳄和硕鬣狼一样,主食都是各种始角鹿鼠,因此这两种捕食者也经常发生争抢食物的情况。当然了草原上除了各种始角鹿鼠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素食者。草原上还有将近二十种犰狳,虽然大部分都是吃虫子的,但是也有几种素食动物。其中最大的当属巨甲犰狳。
巨甲犰狳重达2-3吨,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素食动物。为了抵抗捕食者,它们一般选择群居,背部有厚厚的重甲,四肢和脖子很短,虽然头部和四肢已经很难缩进背甲里了,但是也长着坚硬的皮。它们还有一个防御用的武器,那就是尾巴有布满尖刺的尾锤,这配置仿佛是甲龙在世,成年后只有洪荒古鳄才能捕食,但是未成年的巨甲犰狳却可能成为各种中大型捕食者的美味佳肴。

不过巨甲犰狳还不是草原上最庞大的素食巨兽,这片草原上还有几群原象鼠,这是草原上最大的动物,就有4-6吨重。它们是非常粗壮的巨型啮齿目动物,四肢像个柱子一样粗,成年后少有天敌。不仅如此,原象鼠的脚掌还有肉垫,可以更好的承受体重。并且鼻子也特化了,演化的更长,甚至可以用来卷住食物。为了适应巨大的体型,原象鼠的门齿也有些退化,臼齿现在是它们的主要咀嚼齿。

时间已经不早了,但平原上依旧亮敞,鸟鸣之声此起彼伏,现在这里最多的鸣禽是美洲石雀,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麻雀的后代,它们正忙着寻找新生的草籽和刚出土的蝗虫,为自己积累能量。

同样在进食的还有几只肥硕的啮齿类动物,它们在晨昏觅食,现在已经到了时间,这些足有三四千克重的硕美仓鼠以家庭为单位生活,挖掘复杂的洞穴,从附近采收各种嫩草,种子,果实和根茎,繁殖期,雌性也会吃昆虫。显然,养得一身肥膘又在地面上跑不快的它们是各种食肉动物的最佳选择,所以它们的生存之道就是在两批掠食者交班的晨昏出来收割植物再带回去享用,危险的时候仅靠干草和草根充饥,平时也绝不会离开洞穴太远,但即使这样,猎物总有疏忽的时候。

当鹌鹑扑飞的声音和拟鹂的警报声响起的时候,硕美仓鼠才意识到自己离巢有些远了,它们拼命摆动着短腿向洞口奔去,但已经太晚了。疾驰而来的猎手轻快地穿过草原,一前一后截住了两只落在队尾的硕美仓鼠,它们还想张开大嘴用坚硬的门牙最后一搏,但接近30千克重的陆鸟太大了,已经超过了人类时代曾经在这里狩猎的郊狼,并不会忌惮硕鼠的垂死反扑,很轻松的一脚踩住挣扎的身躯,用带着齿突的嘴喙咬穿了他的头颈。南部金冠猛鹃是走鹃的后代,在当地是很大的肉食不飞鸟,靠着数一数二的速度奔驰于平原之上,猎杀任何来不及逃走的中小型动物,偶尔也会觅食腐肉,即使面对群居的硕鬣狼以及庞大的陆鳄并不占优势,但它们可以在短时间解决并彻底吞吃尽自己的常规猎物,一点都不会给其他动物留下。

进入黄昏后,一种犬科动物也出来活动,这是薮狐,不到10公斤的小型捕食者,主要在傍晚活动。薮狐一般捕食小型动物,例如啮齿目或者一些蜥蜴等,有时候也会吃一些植物充饥。薮狐这样的小型犬科有很大的潜力,也许在将来硕鬣狼灭绝后,薮狐可能会取代它们。
这只薮狐刚刚走出洞穴,就发现了一只动物死尸,但是这具死尸散发出的气味实在太臭了,看起来已经腐烂很久了,这刺鼻的气味使得薮狐放弃了这具尸骸,转而去寻找那些更加新鲜的食物。

薮狐走远后,“这具死尸”突然动了一下,接着睁开了双眼,原来刚刚那一幕全是它在演戏,这只动物根本没有死。这是只臭环尾负鼠,是北美负鼠的后裔,它们是杂食动物,各种食物都来者不拒。由于行动缓慢、新陈代谢低,无法逃离掠食者的追捕,它们一般就采取装死的方式欺骗掠食者或者用刺鼻的臭味防御掠食者。

除了臭环尾负鼠,北美洲还有好几种负鼠,都是北美负鼠的后裔。因为负鼠体温低、能耗少,在越来越炎热的崭新时代并没有落伍,反而更加繁荣了,相比澳大利亚那些家伙,负鼠目可以说是有袋类之光了……
下一篇,我们来到同一时期的北冰洋,此时的北冰洋大部分浮冰已经消失,面积相对来说也更加广阔,敬请期待!
感谢喜欢大猫咪的舔狗、冈瓦纳舌羊齿、PAI派崔克、野鹤居士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