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李晨钟加入AAIA
近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物传感和生物电子实验中心主任Chenzhong Li(李晨钟)加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以下简称AAIA)。
1
职业生涯
李晨钟院士早年留学日本熊本大学,硕士和博士主要从事生物电化学和合成生物学金属蛋白的分析和检测。2000年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萨斯喀彻温大学进行博士后的训练。2003年加入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院作为联邦政府研究员,2006 年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正教授、the Worlds Ahead教授,成立了纳米生物工程和生物电子中心,并担任主任。2017到2020年被选拔到美国国家基金委工学部做项目主任,从事美国国家科研计划的战略制定,科研基金管理和审批工作。

2
主要贡献
李晨钟院士2021年于美国杜兰大学生物化学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担任教授,科研方向主要是生物电子,纳米材料和生物传感芯片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智慧医疗、环保和食品检测等方向的应用。李教授的团队在细胞生物传感器和器官芯片的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研究开发出几种生物传感器,如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心肌器官芯片、神经芯片传感器、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纸芯片生物传感器等。截止到2023年1月,共发表近180篇SCI科学论文,并且是17项国际专利的主要发明人, 是三个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和技术总监。
基于这些成就和学术声望,李晨钟院士获得 2014年度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教授奖(长期)、2016年度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少数族裔科研教授奖、2016年 美国脑图谱协会和脑图谱基金技术进步奖,并担任2022 年戈登生物分析传感会议(GRC) 大会副主席、2024年戈登生物分析传感会议大会主席。
公众号:人工智能尹会长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sia-Pacif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于202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是由全球1322位院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组织。

经过对全球主流人工智能学会官网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同级别的国际人工智能组织相比,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的院士数量和质量都遥遥领先。
尹赛华,现为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分会会长,暨南大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EMBA,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科技管理学者(博士在读)。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分会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的顶级院士资源为优势,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学者、企业家、科技从业者、教育工作者、个体等提供精准服务,为行业内教育培训与认证,新工科建设(高校合作、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等)、咨询与市场推广等综合性服务赋能,积极发展行业会员,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