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之前半年没更新的解释

2023-07-15 22:32 作者:老杨ksy  | 我要投稿

    一晃半年过去了,突然发现我半年已经没更新了。其实本身这个数学方面的创作热情我是有的,只是可能是由于制作水平太一般,导致我的播放量很低。

    嗯,没错已经发了三个数学相关的视频,粉丝量却只有堪堪的勉强两位数,其中还有一半是亲友团,也就是实际因为我的视频而粉我的可能就只有那十几位小伙伴。本身我对这个粉丝量是没啥概念的,只是我认识一位新人up主,人家在和我同期更新三个视频的时候,粉丝量已经上千了,这里面固原有一个客观原因——他是讲希特勒和二战题材的,这个题材肯定比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能吸引人,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做视频的技术很差,基本是零基础。

    但是要说不酸人家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做这个纯粹是个人兴趣没有任何收益的,肯定看的人多就更高兴。所以当我把奇妙数学第四讲的材料准备好了的时候一直犹豫要不要上传,毕竟粉丝太少没啥成就感,然后就一直搁置的放了半年。是的,材料我其实早就准备了,只是一直没啥信心上传。

    其实本身我对数学的兴趣是从小就培养了的,从小数理化还行,英语语文常年垫底。然后在学习上让我有点成就感的就是理科,然后这里面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因为我觉得最严谨有趣的学科就是数学。众所周知现代一切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显而易见的公理上的,然后有这些公理来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但是数学和其他科目不同,数学建立的公理更为基础严谨,而且与其他自然科学经常强调得忽略什么不同,数学强调不能忽略任何微小因素(除了专门研究近似的情行以外)。其他学科诸如物理中牛顿运动学三定律也是几条公理性质的,可这条物理学中这么基础的公理都是那么的匪夷所思——凭什么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肯定显而易见的觉得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因为前人们已经把问题给解决了,留下的是刻在我们脑海中的教条,但有时候想想这些公理,其实是和我们的直觉是相悖的。

    学到后面我们才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不符合直觉的牛顿运动学定律并不完全正确,坏消息是比牛顿三定律更正确的相对论更不符合直觉。同样的还有玻尔的玻尔模型搞半天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模型还待优化,再比如原子内部结构模型也是从实心球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带核原子模型->轨道模型->电子云模型。怎么说呢,这给我的感觉像是早期天文学家在模拟天体运动轨迹的时候那帮当代科学顶峰的人们固执地认为天体的运动轨迹都是圆形,而遇到不是圆形的部分就用辅圆(本轮)来打补丁,结果有的天体运动轨迹打上了几十个辅圆,有的辅圆上还套了辅圆。直到后来他们发现天体运动轨迹是椭圆了,然后一切辅圆都烟消云散,天体的运动轨迹简洁而美观。也许有一天物理学一些不美观的地方也会因为理论的完善和突破而变得美观。

    我一直都觉得理科的真理应该是简洁而美观的,就如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的一组特解,它将数学中最自然的五个常量无赘余地联系起来,据说欧拉曾用这个等式证明上帝存在


再或者是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微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

但无论如何也不是拉马努金公式这类:

拉马努金的其中一个公式,这哥们发表的公式都是这种风格,感觉是凑出来的,但是实用价值也很高,他可以让圆周率级数收敛速度比一般公式快几千倍

    up主我出生于农村,由于是贫困地区,所以我们的教育条件比大城市要差很多,但是我们初中那个班的数学平均水平应该不比同时期大城市的普通班级差,甚至有可能还要好一些。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班是学校的重点班,另一方面是我初中遇到了一个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数学老师,他同时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不一定是和我关系最好的数学老师,但确实是我印象最深的数学老师。

    原因无他,他是一个既有水平又严格的老师,有水平这个不用多说,反正在当时我们问的数学竞赛题目他基本没有讲解不清楚的,即使他当场做不出来,也会事后搞清楚然后讲清楚。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严格,初三时我们有次放假,他当着全班同学面用我们的方言说出了他的名言:

    “这不是放假,严格来说我们时没有资格放假的,这只是改变了学习的地点。”

    再比如有一回星期一,他问我上周末做了多久作业,我当时觉得这肯定不能说少了,于是我就说做了十个小时。然后他就又说出了他让我可以记一辈子的名言:

    “周末两天总共48小时,除去吃饭睡觉洗澡等一些杂事满打满算会花24小时,你说你周末只做了10小时作业,那你剩下14小时干嘛去了”,然后在这之后又数落我很久。工作后我才知道,他说的这种模式,资本家都不敢这么搞,日内瓦公约都不带这么干的。

    但是毫无疑问,能遇到他这样的一个数学老师是我们当时整个班级的幸运,因为和大城市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不同,他们不仅受到的教育比我们强很多,而且家庭条件比我们强更多。对于我们这种穷苦人来说,读书是我们唯一能找个体面出路的办法,但毫无疑问他以一己之力把我们有限的黄金时间发挥到了极致,让我们至少在初中教育上没有落后太多。最后我们的高中录取结果也是非常好的,我们这个小镇上的初中,我们班只有二三十人,但是有七个人进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其他全部进了我们县一中,up主我曾经也因为数理化成绩还可以,所以在市里最好高中的预录中虽然没录上,但拿了个优录资格。假如多做对几道选择题,也许我的人生路就不同了。

    话说回更新上,虽然我前面半年因为感觉没人看所以没动力做视频,但是在这半年里我每天不是搬砖就是打游戏,感觉都在做一些没有生存和娱乐意义以外的事情。最近我也在想,我做视频不应该只关注播放量,做这些视频也是个人的娱乐和提升,更重要的是不能辜负我为数不多的亲友团和粉丝。所以我觉得后面我应该花时间更新视频,不一定要多高产,但绝不能放弃。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除了更新一些以往的奇思妙想以外,也尝试自学《数学分析》,学完后讲讲《高等数学》,再自学《复分析》,学完后讲讲《复变函数与积分》。因为我自始至终觉得,如果你想讲好一个内容,除了将内容本身学好以外,得掌握更高阶的内容,这样你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目前在看前苏联佐里奇的《数学分析》和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我除了感觉有点吃力以外,从题目中有另外两个深刻体会——这他么还需要证明?这他么还能够证明?不是数学科班出身的我庆幸自己当年不是数学专业。

    不管怎样,希望我能够坚持下去吧。

    另外也想对一直支持我的亲友团和粉丝们说一句:“谢谢。”

关于之前半年没更新的解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