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笔记大全
一、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用火及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二、原始农耕居民:
1、河姆渡居民:距今7000年,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黑陶、建造水井、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2、半坡居民:距今6000年,黄河流域,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彩陶、会捕捞、纺轮、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3、打制旧石器时代,磨制新石器时代。
三、炎黄传说: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涿鹿之战大败蚩尤,形成华夏族,被称为“人文初祖”,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二
一、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1)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戚、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
(2 )诸侯要向天子纳贡、定期朝见、带兵随从作战、镇守疆土。
3、作用:(积极)保证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消极)后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根源。
二、青铜时期文明:
1、青铜工艺:主要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四川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利簋,青铜文明商朝最灿烂。
2、甲骨文: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三、春秋战国时期变革:
1、根本原因: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
2、社会变化: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不断,从春秋诸侯国林立到战国七雄,虽是战乱,但统一是大趋势。
四、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时间: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3、内容:(1)建立县制。(加强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打击旧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
(3 )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发展经济)
(4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封建改革性质)
4、作用:使得秦国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5、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勇于改革、要勇于创新。
五、都江堰:秦国,李冰,防洪灌溉工程,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六、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为创始人,《论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为政以德。
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2、道家:老子为创始人,《道德经》,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3、法家:韩非《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4、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5、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