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 《成年后第一次交朋友》

我在朋友圈看到关于“市教委明确规定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的一些内容。借此来回忆我小初高那会儿的学习的事情。
我在二○○六年因为义务教育法而就近读了刚刚建成的“市实验东校”。里面就听老师说,初三那会儿就一个班十八个人参加中考(第一批初中生)。
入校头几天,感觉有人对我们说,这是分班考试,一定要好好考。但是,我也不知道这场考试对(短期的)未来有何意义便部分题目留空。当时还是小学生思想,只有期末考试考不好要留级,其他时间段的考试不及格不要紧。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一定部分题目一字未填。
一个月后,耳边听闻,我所在的二班与一班属于普通班。隔壁的三班四班属于“提高班”。后来,经过多月观察,我和其他男同学是这么理解“提高班”的:
一、做更多的卷子。
二、天天拉着窗帘什么声音都没有。我们猜测是在做卷子吧?
三、下课十分钟期间的厕所间从未看到过三四班的人,他们都是做卷子时才会出去上厕所。以至于我们班的人若想去找他们班的人“聊会儿”还需要找借口去厕所上大号。
因为这些原因,四百米跑道的操场永远都被“我们”占据着。操场前的小学部,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午基本上也不来操场玩。真是奇怪的现象!这种奇景只因周三的九十分钟的体锻课才会被打破。
虽说是这分班制度,第二年就取消了。但是,我们班也是存在如三、四班一样的学霸们的。这几人自然是作为班干部,承担着运送作业的任务。他们的成绩也经常在年级三四十名以内,这成了每次“月考”时,老师鼓励我们其他学生的谈资。

不乏有人竞争年级垫底。我是没试过。
某一项科目的成绩突飞猛进(至从10分上升到及格分的那种突飞猛进),现在回想起来,它与一件事情有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件事也许是“恋爱的督促”,或是“父母的和解”,或许是“友人的爱好”。
虽说部分学科会在初三大有进步,但依旧不能(较大地)改变“我们成绩”的年级排名。读到这里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