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数学考研经验
大家好,我是21一战上岸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数学专业的Carrie学姐。今天是我收到拟录取后的第三天,平复了一下心情,决定写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学弟学妹。

首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基本情况,因为我认为任何一篇经验贴都不能盲从,你应该了解写作者的大概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判断其学习方法是否适用于自身。
我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名三跨考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教育学。19年毕业后在机构从事了一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20年7月辞职,所以前半年我是边工作边备考,后半年是全身心备考。
最后我的初试总分是408,其中政治71,英语78,教育综合(333)134分,高等数学(916)125分。
这篇经验贴我将分成四个科目来分别说一下我的备考经历。
一、【政治篇】
我是从7月开始政治的学习,因为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几乎没有政治基础,大学期间的马原思修成绩也很一般,为了避免自己手忙脚乱。我就从7月开始学习。不过在7-9月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并不多,平均每天可能不到1个小时,听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刷1000题,每天疲惫的时候听一下涛涛的课还是很惬意的。
10月开始我是听了腿姐的技巧班+二刷1000题。
最后的一个月开始做各位老师模拟卷的选择题(我刷的是政治三巨头)和背诵肖四。
政治的学习我听了徐涛老师和腿姐的课,这两位老师都非常的优秀,我是因为个人学习节奏的问题前后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其实任意选择一位老师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最后我的政治成绩是71分,不算高分,但也没有给我拖后腿。
其实我之前给自己的思维定势是——“政治很无聊,我学不好政治”,不过整个备考政治的过程我却是很愉悦的。所以即使很多像我一样没有政治基础的同学也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政治是只要你愿意花些时间就一定可以取得不错分数的学科。
小tips
我选择的学习方式不是最后突击,而是细水长流,这个过程我喜欢上了政治,让我更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可能就是教育学原理中提及的教育的政治功能——“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二、【英语篇】
1、单词:
英语我在五月之前的主要精力都在单词上,背单词也是我坚持到考前最后一刻的事。第一遍我有拿着书背,背了《恋词》,后面就每天花半个小时在墨墨上打卡。
在手机上背单词的时间我没有放在早上,而是中午吃完饭,因为这个时间点不太适合坐着学习,效率会比较低,所以我会站着走一走背单词,也有助于消化。我个人觉得单词量对于阅读理解来说是“雪中送炭”,而阅读技巧是“锦上添花”。
2、阅读:
英语的阅读我没有用手译本的方式,其实我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也有纠结过,但是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手译本的方式效率可能是比较低的。我在暑假前刷10年之前的真题,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在黄皮书的答案上圈出自己不会的单词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我会把刚做的阅读文章读一遍,我觉得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对长难句的理解。
暑假开始是刷10年之后的阅读题,英语一刷了一遍,英语二刷了两遍。对于这部分的文章需要更认真去对待,我会在卷子上标注单词词组的含义,也会用彩色笔对自己不理解的长难句进行划分。
阅读部分在一刷的时候有选择性地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技巧课。小三门我没有听课,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就是把英语二近十年的真题做了,如果有比较细致扎实准备阅读Part A,那么小三门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这几部分并不是割裂的知识。

三、【教育综合333篇】
333教育综合我是全程跟着凯程,听了基础班-强化班-真题班-冲刺班热点这四个部分的课,用的资料就是凯程333的一整套。
我对于任何一个科目都不会买重复性质的资料,我感觉资料在精不在多,更关键的是你专心用好已有的一份资料。
1、复习规划
3-6月我跟着徐影老师和小高老师听基础班做笔记,这份笔记也是我后续背诵的资料。在这个期间我只是听课,做笔记,没有去背诵,因为当时还在工作,并没有那么多时间。不过通过基础班的学习,我的脑海中建立起了各个学科的大框架。
小tips
各位学弟学妹一定要听徐影老师的建议,不要一开始就试图记忆细枝末节,而不去理解整个框架,这样会学得非常混乱和沮丧,没有人可以一开始就记忆住所有这些小点。
2、背诵安排
① 7月到9月初第一遍,大概两个月,第一遍就一直背诵新的知识点,没有复习;背完第一遍后将教心和教原的定义总结在了A4纸上进行几天的集中背诵。

② 9月上旬到10月上旬第二遍,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第三遍,这两轮的背诵周期大概各是一个月,学习方式也是一样的。此时背诵安排就是复习前一天的知识点+背诵新内容。
复习前一天的知识点采用的方式是先不看书,进行口述回忆,回忆不完全也没关系,整体回忆完再翻开书看一遍。而新的背诵任务是先看,看了再背。
③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第四遍,此时我采用的是完全回忆法。拿出A4的白纸,把框架默写出来,当然为了节省时间不会像笔记一样写的那么仔细,我是很潦草快速地写,一些比较细节的采用的是口述的方式,再把遗忘的重要部分用红笔写上。

④背诵的任务是一直要坚持到考前的,但是最后的十几天我就没有再用回忆法了,因为之前已经回忆过了,而且回忆法相对来说是比较花时间的,最后的十几天我采用先快速看,再立马复述的方式,建立在之前背了几轮的基础上再采用这种背诵方式可以在考前记忆好几遍,能达到短期很强的记忆印象。
对于333的学习,背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是会有些枯燥,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你要记住——“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考前一定要进行模考。
模考不一定要很早进行,当时我看到有些同学很早就模考了心里其实有点慌,不过我还是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先完成背诵任务,到了考前的十几天再模考了三次。
第一次模考发现时间完全不够,两道分析题都没有时间写,所以如果不进行模考直接上考场真的会后悔莫及。
第二第三次我就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时间,一点都不能磨叽,名词和简答不能拓展太多,一定要保证自己背了的都能先写上去。对于字不好看的同学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我的字也不好看,但是最后也能有134分,所以还是以内容为主,能保证写工整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四、【高等数学916篇】
专业课二我大概是五月份开始学习,一开始就从课本入手,有选择听一些公共课数学帮助理解,把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完完整整做了。
第一遍的学习进度很慢,很多题做起来都觉得有难度,到暑假结束大概才完成第一轮。
第二遍又重新刷了一遍教材。
第三遍的学习是看了汤家凤老师的高数复习讲义,做了1800题的基础部分。对于专业课二的学习其实我做的是不够好的,在12月份用了一部分数学的学习时间去完成其它科的背诵任务,对数学比较松懈,最后也没有考到130+。
小tips
今年的试题我个人感觉会比之前的难,像求极限、定积分、不定积分这些往常的基础题,在今年的试题中计算量都比较大,有一定难度。而且出现了好几个中学的知识点,比如推导n倍角正余弦公式,均值不等式链等等。
916的考察注重定理的理解,比如会让你解释定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同时注重将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联系起来,所以中学数学比较重要的部分还是要注意去复习一下。
五、【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考研初试的一个心路历程和一些建议。
整体来说,我的备考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是属于踏踏实实备考的类型,在后半年学习平均时间大概是每天11-12小时。虽然我本科是一个还不错的学校,但是我很清楚自己作为一名跨考生和很多同学比基础是很弱的,所以整个过程我都不敢松懈。
我不害怕努力后被别人嘲笑“这么努力了还考不上”,我更害怕自己因为不够努力没考上而给自己带来的愧疚感。
备考的过程中我看到一句话:“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只是想让你在足够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全力以赴。”这句话很打动我,可能它很恰当地描绘了我当时的心境。
最后,祝愿各位学弟学妹在考研的过程中能够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能够感受到由于学习知识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能够熬过万丈孤独,去往理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