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康德教育2023年春高二(下)期末联合检测试卷物理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从单元角度看,西汉与东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上承秦制下又开启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所以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承上启下之课。从本课具体内容来看,包括四个子目,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展现两汉充分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模式,以及社会危机导致王朝覆亡的过程。第一子目是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第二子目是西汉的强盛,第三子目是东汉的兴衰,第四子目是两汉的文化。这四个子目之间呈现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兴盛的局面因社会矛盾逐渐积累而走向衰亡,最终出现了东汉末期的分裂动荡和割据局面,以致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理解两汉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时空观念:通过《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汉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使学生了解两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措施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汉代儒学思想与治国理念、文学作品与汉代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教学,认识到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经历完义务教育阶段,对汉代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对楚汉之争、“文景之治”、汉武帝、光武中兴丝绸之路等与汉代有关的典故、人物有初步的了解。对西汉与东汉的时空关系,以及两汉所处的时空位置具备简单的认知。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能够简单概括和归纳史料的主要内容,并表达自己对史料的理解另外,中学生对历史人物较为感兴趣,并乐于接受教师有新意的教学方式。
【教学重难点】(1)政治上
重点:文景之治与西汉的强盛。
难点: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