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测试的准确性如何?为什么每一次测试结果都不一样?
网友问:

世保观点:
MBTI不准,众所周知。不仅MBTI不准,而且八维、九型人格、大五人格等都不准,甚至不需要举例说明。这些测试工具都会打着科学的旗号误导人,很多国内的年轻人有认识自我的需要,人格测试就是协助年轻人了解自己,可现有的所有人格测试均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人格测试要确保准确性,需了解人格的来源和人格的构成。人格是先天的,也就是说是先天预设,了解这种先天预设,我们才知道人格是怎么来的。所有基于人格理论研发的人格测评都是自以为是,实际上,这些人格学家对人格学根本还没有入门,他们怎么可能研究出准确的人格测评呢?
什么是先天预设?人的本性就是先天预设,父母的本性也是先天预设。表面上看,年轻人的身高和长相有父母的遗传,深入看,年轻人的人格也有父母的遗传,这一点似乎是心理学家和人格学家从未探索的处女地。
什么是人格构成?人格的构成含主导人格、次级人格和抗压人格,主导人格源于当事人的本性,需优先发展;次级人格源于当事人异性家长的本性,建立在主导人格发展的基础上;抗压人格源于当事人同性家长的本性,建立在主次人格发展的基础上。
自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家和人格学家就宣称科学心理学诞生了!实际上,是伪心理学诞生了。基于伪心理学基础上的人格测评,不管是源于人格特质理论的大五人格测试,还是源于分析心理学的MBTI人格测试和八维测试,都成为了操纵年轻人人格的工具。若年轻人觉得测试不准确,这些人格心理学家就会说人格是变化的。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不变的部分是主导人格,可变的部分是次级人格和抗压人格。这个简单的道理,心理学家和人格学家竟然不懂,匪夷所思。
国内出现了基于六十四型人格理论研发的人格测试,测试是准确的,重测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可是认知固化的人对这个理论和创始人进行无端的指责,难道仅仅是国外的月亮是圆的吗?创造新的人格理论和测评工具,需要一辈子的知识积累和个案研究。这些认知僵化的人为何只认国外的东西,对本民族的东西一概不认呢?如果人没有求实的认知作风、追求真理的生活态度,想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几乎是白日做梦,等于是内卷和摆烂,有时会像疯狗一样到处咬人。
为何人有六十四型人格?以十六型MBTI INTP为例说明,有四类INTP:
一、NTstnf,主导人格NT强势,任务结果导向,次级人格i细分的内向的st稳重,任务过程导向,抗压人格p细分的感知的nf活泼,建立关系导向。
二、NTstsf,主导人格NT强势,任务结果导向,次级人格i细分的内向的st稳重,任务过程导向,抗压人格p细分的感知的sf随和,维护关系导向。
三、NTsfnf,主导人格NT强势,任务结果导向,次级人格i细分的内向的sf随和,维护关系导向,抗压人格p细分的感知的nf活泼,建立关系导向。
四、NTsfsf,主导人格NT强势,任务结果导向,次级人格i细分的内向的sf随和,维护关系导向,抗压人格p细分的感知的sf随和,维护关系导向。
传统的MBTI有十六型人格,六十四型人格理论把十六型分别细化成四类,人就重新划分成了六十四类人格类型。
更多六十四型MBTI内容,可看作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