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带孩子去看短视频,说说阅读的功利心——养娃记0167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小时候看书不易,看书也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特别相信文字描述的东西,一方面会相信它一定是对的,另外一方面,也期待会有武林秘籍在里面。带孩子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这种功利心让自己走了多的歪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01 阅读的历史,阅读的补偿心理
小时候书很少,小学的时候,有个表哥要去外地读书。说要留下一本作文选,兴奋了好久,提前一年就开始期待。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也没有拿到。心里一直觉得作文选应该是好东西。
初中的时候,在书店买了一本素材选。都是些豆腐块的小材料,一直用到高中,很多认知都是从那本素材选里面来的。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书了。
偶尔会有些七侠五义,封神榜之类的旧书,但是都没有看完。
这些旧书,一本都会有个诗在开头,小时候对这个是特别深恶痛绝的。
02 阅读的功利心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会很期待有奇迹。
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很流行租书看,古龙,金庸之类还算好,更多是些不知名的三流作家,书本身可能也不是正版的。这个产业持续到网络兴起才慢慢消亡。当时在老师眼里,就是精神yp。
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读书不能和学习挂钩,是非常不应该的。
最近带孩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就是阅读的功利心。
我会很期待,看了某本书,孩子就成长了。听了KOL就会成功了。
除此之外的声音,尽量都是排斥的。

03 功利心的弊端,急功近利
这里说的功利心态,连锁反应是。少了一个选择的过程。
常常说,选择大于努力。
昨天和孩子交流,我小的时候,教辅几乎没有,非常非常有限,偶尔可能会从大城市溢出,流到我们这里。
这个时候,不存在选择问题。有就不错了。
看书也是一样,如果有个书单,多好,照着看就好了。
我可没时间去挑选。
实际上,选择这个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
家长要做的是,帮忙孩子去芜存菁,从嘈杂的商业出版物里面挑选出合适自己孩子的东西。
但是,因为一直以来的思维惯性,以及功利心,很难沉下心来做这个事。

04 结论和过程
前几天探讨过类似的话题,2个方向和角度去思考。支持和反对。
为什么不能听短视频平台的东西?
古时候是竹简,后来是绢,纸张,一步步过来,现在从纸到图片,到视频,这是多大的进步呀?为什么要去反人类的,非要去一步步自己去走一遍呢?
难道你要自己造纸,自己重新走一遍吗?
既然你走不了,何必扯这个。
一本书我自己看需要1天,现在别人几分钟把核心观点给我不好吗?我只要知道这个结论就行了呀!
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会特别重视自己的资料收集渠道。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识点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太高。我知道飞机机身涂了某种材料,和我生活中的关联并不大。
大部分的情况,我们不是拿这个结论去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它蕴含的逻辑和背后的视角。
这个时候,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才是真正训练思维,学习优秀思维模型,思维过程的机会。
从这几个角度来说,功利心会容易走火入魔。

05 读闲书也不错
大概是小时候看课外书太少了,大学的时候一口气把金庸古龙的书都给看了,其实现在已经不记得是啥东西了。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会鼓励孩子去看一些闲书。
闲书的价值,只是多一些视角,也成为未来的基石。很难得的在于,未来会有很多交叉领域的内容,很难说,现在看的东西一定会用上,或者用不上。
读闲书拓展思维?
当然,这也有点功利心。相对而言,读书本身带有功利心,容易在阅读过程中迷失。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