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血液科-血友病

2023-02-20 05:31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血友病

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和遗传性FⅪ缺乏症;

病因:

血友病A-FⅧ:C与vWF形成复合物,FⅧ:C参与内源性途径活化X因子,vWF因子使血细胞粘附于受损内皮,也有稳定和保护FⅧ:C的作用;缺乏FⅧ:C;

血友病B-遗传性FⅨ缺乏;

遗传性FⅪ缺乏症

临床表现:

出血-出生就有,伴随一生;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关节血肿;自发性出血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

皮肤紫癜很少见;

辅助检查:

筛查试验-APTT延长,缺乏的8、9、11因子都是内源性途径的;

确诊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和纠正试验;用来检查内源性途径生成凝血活酶(Xa-Va-Ca-PF3)有无障碍;

鉴别:

    主要需要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

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防治血友病最重要的措施;

反复输入凝血因子可能产生抗体,导致疗效减退,可用糖皮质激素;

DDVAP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WF并提高FⅧ:C活性;

血管性血友病

自幼发生出血倾向,特征是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性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血浆vWF抗原缺乏;

发病机制:

vWF的作用:与FⅧ:C形成复合物稳定和保护后者;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vWF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FⅧ:C减少、血小板粘附异常、聚集异常;

临床表现:

出血以皮肤粘膜为多见,关节肌肉出血少见;男女均等机会;年龄增长后出血症状相对缓解;

辅助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粘附功能降低;

对瑞斯托霉素的诱导不产生聚集;

vWFAg活性降低;

FⅧ:C活性降低;

治疗:

补充vWF因子也可同时补充FⅧ:C;

反复输入凝血因子可能产生抗体,导致疗效减退,可用糖皮质激素;

DDVAP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WF并提高FⅧ:C活性;

 

 

 

 

 

 

 

 

 

 

 

 

 

 

 

 

 

 

 

维生素K缺乏

与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包括纤维蛋白原(2)、7、9、10;维生素K是上述凝血因子活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酶;

病因:

摄入不足-一般人正常饮食不会缺乏VK,长期不能进食、低脂饮食、胆盐缺乏导致VK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

口服VK拮抗剂-华法令,与VK结构类似却无功能;

临床表现:

出血较轻,可为皮肤粘膜出血,内脏出血;肌肉关节出血少见;

辅助检查:

筛选试验-APTT和PT都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在共同通路上;

确诊试验-2、7、9、10抗原和活性降低;

治疗:

多食绿色蔬菜、口服或静脉滴注VK;

出血严重时VK不能快速止血,可补充冷沉淀物;

肝病与出血

除了TF和Ca外几乎所用凝血因子都在肝脏合成,抗凝物质和纤溶酶原在肝脏灭活;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减少、纤溶亢进、肝素样物质增加;由于肝硬化时脾功能亢进,可导致血小板减少;产生复杂原因的出血;

一般止血可补充VK;

补充凝血因子以新鲜血浆为宜(血小板和多种因子都缺乏);

纤溶亢进者可用纤溶抑制剂;

肝素样物质增加可用鱼精蛋白拮抗;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血液科-血友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