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智|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张清智 ,世界华侨华人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华侨画院院长、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书画数字艺术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在青年时期就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画展,并得到了李可染、黄胄等大师的高度评价。1986年加入中国美协,几十年来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与讲学,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以山水、花鸟、人物各一个厅举办了大型个展。先后出版了《张清智山水画集》、《张清智花鸟画集》、《张清智人物画集》、《艺术量化论》、《张清智书法集》等十余部大型画册及艺术理论著作。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定理,出版有《新思想》、《新理论》、《世界和平统一论》、《世界去哪》、《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等理论著作。
他有独特的艺术理论和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发现并完成了黄金律在绘画、书法等审美领域的转换与应用。
他坚持艺术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创作思想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塑造民族的横断面和历史重大事件。他先后创作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惠安风情》、《2008·中国汶川》、《玉树情·民族魂》、《2011·中国新汶川》、《绿色遂宁》、《天路》、《母亲河》、《版纳风情》、《丝路之梦·一带一路》等十余部百米长卷(每幅高2米,长120余米);其中《2008·中国汶川》在军事博物馆展出时,时任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均观看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此长卷按原大高仿在国家地震博物馆长期展出。
为纪念汶川地震重建四周年,2012年由中国美协、中国侨联、四川省政府主办了——张清智《中国汶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大型国画展;2015年由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了——张清智《丝路之梦·一带一路》大型国画展。
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播出了张清智各类艺术专题片数十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对其艺术成就作了数百篇报道。
读张清智的画有感
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部主任)
张清智是一位有丰富生活阅历、才华出众的艺术家。曾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多年,积累了不少人生经验,也练就了全面的中国画造型功力、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1990年转业到中国侨联,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画院院长、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多年来,他在艺术创作上硕果累累。不用说,他之所以取得骄人成绩,除了他有良好的个人资质外,背后有他长期坚韧不拔的艰苦努力。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张清智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他不仅在绘画实践中思考和硏究艺术规律,而且把绘画的创造原理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思考,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他对儒道释思想的研究,使他对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有许多新的认识,这自然也赋予他的绘画创作以新的特色,那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当代事件反应的敏感,和用自己的画笔推动社会的变革。

出于自己的艺术理念与豪情,张清智爱创作巨幅长卷。他对某一题材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产生浓厚兴致时,便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欲望与激情,用巨幅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就我所知,这几年他创作的大画有:《横断山》(高4米,长30米)、《吐鲁蕃的葡萄熟了》(高2米,长120米)、《2008.中国汶川》(高2米,长120米)、《惠安风情》(高2米,长120米)、《版纳风情》(高2米,长120米)、《玉树情.民族魂》(高2米,长120米)等。

张清智的巨幅长卷是在深入生活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例如,在葡萄成熟的季节,他怀着对新疆人民的美好感情来到吐鲁蕃,感受这里劳动人民的纯朴、勤劳、智慧和多才多艺,感受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带来的新气象。回北京后,他用28天的时间完成了这幅表现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百米长卷。又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张清智日夜兼程从北京奔赴灾区。在北川、茂县、绵竹、绵阳、唐家山这些重灾区,随部队翻山越岭抢险救灾,亲自感受在大灾大难前人们的高尚精神面貌和闪耀着的人性光辉。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刻骨铭心的感受,用画笔生动地记录在《2008.中国汶川》这幅长卷上。画面上有满目疮痍的废墟,有悲痛、死亡和淚水,但更多的是人们高昂的斗志、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和互助友爱精神。这幅激起人民爱国热情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杰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好评。

张清智在人物画中注意形象的塑造,他画的多是处在活动中的人,在把握大的形似基础上,他注重人物动感和神情的表现。他关注画面的整体气氛,同时不忽略细节描写,具有协调两者的构思能力和表现技巧。如对惠安与吐鲁蕃地区风俗人情的刻画细致入微,充满生活气息。在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他处理得很有章法,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线与块面造型的结合,使画面产生富有变化的节奏感。《2008.中国汶川》用黑白灰表现,气氛凝重肃穆,与主题相适应;《吐鲁蕃的葡萄熟了》、《惠安风情》等,墨与色交辉,呈现出轻松活泼的气氛......

张清智的山水画有写生基础,但不是对景写生的产物,而是借助写生发挥想象力的艺术构思。他爱画重叠的群山,画苍劲的树木,山水气象宏伟、开阔。有时他发思古之幽情,在画中点缀楼台庭阁,并有古装人物形象出现。他兼重丘壑与笔墨,讲究意境,并融入西画的体面造型与光影效果。

当前,摆在有多方面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的张清智面前的现实课题,是在今后的创作如何取得更大的突破。他在思考、在探索,我们也在期待着他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