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做题能力(适用于所有应试)
——一阴一阳谓之道
做题,做题,首先在审。如何在几秒内甚至更快的阅读完三行题干(约150字)就能明白这题考什么知识点,需要哪些数据以及关键词、字。排除“灵性”之人,我认为是练,大量的练习,量变达到质变的练习。人生不是小说故事,却似小说故事。小说主角历经时长两年半的苦修,在小说里只是一句“两年半后,主角出关了”,却没有描写修炼的枯燥与有趣,无味与有味。
练习分有效练习与无效练习,我先举例无效练习:1.读完题后对题目意思不知所云,不知道本题的考点(知识点)有哪些,或者已知考点却解不出题目。2.一开始就做难度极高的,多种知识点杂糅的考题,极大的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致使自己转头投入游戏的怀抱,获取饮鸠止渴的慰藉。3.经过5000题(虚值)的蹂躏后,没有形成一套自己初步的做题体系(屠龙术)。4.经过5000题的蹂躏后,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做题体系,但是直至考前都没有对该体系进行升级,实现版本迭代。5.做好五道题,用时两小时。
上述的无效练习突出了该人的优点:1.想法简单,敢想敢干,拥有实干精神。2.吃苦耐劳,拥有堪比“老黄牛”的体力和精神。该人的缺点也很明显:主打加点只加体力,不加智力。
此刻,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上述无效练习例子的意义了,或者说,道理我都懂,跟无效例子唱反调就行了。可坏就坏在,我不想做,或者说我做一半就放弃了,或者说离考试时间还有两天,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来不及做了,怎么办?怎么办?没有办法。来不及就是来不及。此刻就是不以你自身意志所能更改结果。你的命运在此时此刻,就如你放弃大量有效练习的彼时彼刻。命定于此!就算学习了一些机构课所说的秒杀技巧,在考场上你不见得能用出来。无它,唯小道尔。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唯一贯穿始终的就是长河——时间长河,人类的文化(知识、经验)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通过一个个人们保留了下来,如何检验学懂了,实践就行,如何用低资源的形式检验学懂了,考试就行了!
有效练习就是为了对冲(平衡)利用低资源检验是否学懂了的手法,仅仅是手法,这只说共性,个性需自己挖掘!
有效练习方法是(可按顺序步骤行动):1.明确考试时长,考试时长根据板块进行大致切片,记录各个板块计划使用时间,并初步规定做题的板块顺序。2.根据教师每一堂课进行当天的思维导图式的梳理(部分机构老师可能会提供,但是,必须是你自行梳理后,再进行对照参考,查漏补缺。)3.当天进行单考点的练习(如果以为没有单考点的题,请你先看看书上的例题,或者练习册此板块下的题目)。4.第二天直至N天课程结束期间,不断完善并精简该科考试的知识点体系。(此步骤目的是看到某题,能解构出该题包含的所有考点。)5.练习板块专项题集,如无该板块的大量习题,间隔一周后拿例题练习,强化知识点熟悉程度。6.拒绝模拟题,使用真题,例:今年是2023年,日常只练习2017年(包含2017年)以前的真题,对以往考点在知识点谱系(思维导图)中以“正”字体现出题频率,以“是”或“否”字体现掌握该知识点的程度,并对“否”知识点从例题入手,再到五千题(虚数)进行高强度攻克,直至将“否”转为“是”。直到考前1-2个月,使用2018-2022年真题练习,并按照上述“正”、“是”、“否”字对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及调整。7.平日练习真题时,需按照第一步所分割出来的时间板块及板块做题顺序,进行计时做题,根据剩余时间和正确率,对时间板块长度进行加减以及各板块做题顺序的调整,直至找到在考试规定时间内,你所能达到高准确率及快速作答的时间分配和板块做题顺序。
最后,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也是一场资源争夺大战,打好这场战役的前提条件是强壮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除去(7-8)小时的睡眠等其他生理所需时间,实际有效时间只有(8-12)小时可能更少,因此在这个挑战人的体力和san值的学习下,精神上减少内耗,保持清净心(可以多多诵读背《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身体上锻炼气血,早上五点至七点之间能起床的,如果是血气方刚的高考人,时间充裕,九遍《八部金刚功》(大约30-40分钟),上班族七遍(大约20分钟),保证气血活跃;兴致来了可以挥洒汗水的跑步等运动(仅限一个月两次)。如果是男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留一年左右的长发,体验长发的感悟。衷心的祝愿大家,在这场资源掠夺大战中,获取到大量资源,也希望您在获取大量资源后,分出部分资源培养有缘之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