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熵减,是创造
前言:
聊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你可能听说过,世界/宇宙是熵增的。
那什么是熵呢?
熵是各种系统的「量度」,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状态。
比如有一片土地,这片土地之间存在生态系统,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熵」来描述这个生态系统的状态。
如果这片土地系统的状态趋于稳定、秩序井然,我们就会认为它是一个熵减的系统:这片土地中有着各种农作物,农作物长势良好,之间很少有杂草,也几乎没有虫害。
它是一个很好的熵减系统,因为农作物可以在这里很有序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作物会长得越来越好,并最终结出特别的果实。
如果这片土地系统的状态趋于混乱、没什么秩序,我们就会认为它是一个熵增的系统:虽然在这里播下了农作物种子,并且它们也发芽了,但因为这里杂草丛生与农作物争夺养分,还有各种虫害…所以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妨碍,这里几乎没有秩序。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熵增系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系统的混乱程度会持续上升。
熵增就是某个东西/某个区域/某个系统越来越混乱,熵减就是越来越秩序、越来越不混乱。
宇宙本身是趋于熵增的。
就像那片土地一样,只要你去过野外、去过农田,你就很容易明白:野外的土地几乎只会杂草丛生,越是没人看管的地方,杂草生长的就越厉害。即使是农田、即使已经播下了农作物的种子,如果没人定期除草和除虫,它也会生长出很多杂草和虫害。
秩序、有序的事物,需要额外的力量来维持它的秩序。
同样是种子,农作物的种子很难竞争的过杂草的种子,所以想让秩序维持,需要有额外的付出:人来除草。
并且因为「秩序」的原因,如果你希望种植能够丰收,你还必须遵循「规范种植」的秩序,不能把一堆种子种在很狭窄的空间里,必须把它们分散开,以免养分不足导致难以正常生长和结出果实。
而杂草不需要有这种顾虑,所以它可以乱糟糟的生长,乱糟糟的拥挤在一起,所以它越长越混乱,越长越狂野。
而在杂草狂野生长的同时,你也会发现杂草很难结出什么“特殊”的果实。
杂草当然会有一些种子,不过这些种子基本都很小,与麦子和水稻有很大的差别。
与杂草相比,麦子和水稻的果实要饱满很多,这种饱满是秩序的产物。
越秩序,它的形式就越特殊越有用。
与此同时,想做到秩序,就要额外付出许多“力量”以保持自身走在秩序的路线上,而不是偏离路径变成杂草。
因此,越秩序越有用的产物,需要额外消耗的资源就越多。
大自然本身对秩序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大自然之中的事物都是以最低限度的秩序形式发展的:因为大自然对特别秩序的果实不感兴趣,所以杂草永远会保持着杂草的样子,即使偶尔出现了变种的、能结出特别果实的杂草,也会因为要消耗太多资源导致在竞争上失去优势而灭绝。
对大自然之中的系统而言,人类是其中的“异数”,因为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对物体施加额外的资源,推动这个物体朝着更秩序或更不秩序的方向发展。
而又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期,有着「生存」的需求,这个需求使得远古时期的人类走上「使事物更秩序」的道路:挑选更能结出饱满果实的作物,而不是果实更小更硬的作物。
也因为这段进化史实在是太漫长,所以这种「使事物更秩序」已经融入了人类的基因,成为了人类的本能。
我们生来就有这种对秩序/有序的追求。
在我看来,这种使物质更秩序的道路,就是「创造」。
你写了一段话,这段话由字符组成,它一定是更趋于秩序、更能表达含义的,而不是更混乱、更难以理解的。
你制造了一个小玩意儿,这个小玩意一定在结构方面有一些特殊之处,所以它能实现某些功能,或者它的外观契合美的规律、有美感。
你做了一顿饭,这顿饭的用料和烹饪过程,一定符合各种规律,所以会趋向于好吃而不是难吃。
你做的任何事,几乎都是朝着更规律更秩序的方向前进,而不是更不规律更无秩序的方向前进。
这其实就是创造。
你可能会说:我做的饭不好吃,我制造的小玩意儿不好用,我写下的一段话表达也不清晰,这是不是说明我没有对创造的追求?
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创造的技巧不足、技术不够」。
你仍是在创造,只不过你不太擅长创造,所以你做饭做的没有想象中的好,制造的小玩意儿也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合适。
这不能说明你不会创造/无法创造/不追求创造,相反它其实意味着你能在创造的道路上走出更远的距离。
宇宙和世界是熵增的,因为它们会持续的趋于混乱、无序。
而我们是熵减的,因为我们有着对创造的追求,我们的能动性赋予了我们一些很特殊的能力:将无意义的事物组合成有意义的事物的能力。
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不妨试着做一些有创造性的行为/事情吧。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87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