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具气节的首辅,公忠体国且博学坚韧,成就大明中兴!
首辅李东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向明武宗请辞成功,告别内阁颐养天年。临行前,他向朱皇帝强力推荐杨廷和成为下一任内阁首辅。

编辑
杨廷和生于英宗天顺三年,祖上在元末时期为了躲避祸乱才迁入到四川新都。其父杨春乃进士出身,曾担任行人司司正和湖广提学佥事等职,是一位治学和治家全都严谨的传统儒生。
1491年,杨廷和因为参与编撰《宪宗实录》有功而被升为侍读,成了太子朱厚照的家庭教师,从此与未来老板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意。
1505年,明孝宗驾崩后太子朱厚照登基,就是明武宗。而作为他的师傅,杨廷和也是水涨船高,不断获得升迁,很快入阁参预机务,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李东阳。
明武宗登基后,日益宠信宦官刘瑾,使得阉党的势力迅速膨胀甚至达到了祸乱朝政的程度。在首辅李东阳的有意安排下,杨一清积极展开分化瓦解,说动太监张永冒死弹奏刘瑾的罪行,终于将其成功诛杀。

编辑
首辅李东阳在平定刘瑾之祸后,再一次开启了自己的“乞退模式”,通过情真意切的奏折和声泪俱下的言辞,终于打动了明武宗,同意他告老还乡。自此开始,杨廷和被任命为大明王朝的第二十位内阁首辅。
伴随着大太监刘瑾被诛杀,明武宗并没有消停太久,很快又开始宠幸武将江彬和太监钱宁等佞幸小人。甚至于,他还赐以国姓将江彬收为义子,与他一同出入“豹房”长期淫乱,丝毫不顾及皇家体面和江山社稷。

编辑
面对武宗如此严重的失德之举,首辅杨廷和多次直言劝谏,可惜完全没有效果。他和前任首辅李东阳一样,逐渐对朱厚照这个混账皇帝彻底失望。
1521年,武宗驾崩于豹房之内,这个霍霍了一辈子的荒淫皇帝,终于被自己给玩儿死了。而且,他死后还留下了一堆棘手的问题,比如死因,比如无嗣。

编辑
皇帝已经死了,接班人却还没影儿,这成了大明王朝的首要任务。如何择立新君?
首辅杨廷和没有慌乱,他依据《皇明祖训》的规定,在“父死子承”难以继续时,主张“兄终弟及”。经皇太后同意,首辅杨廷和提出由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侄、武宗皇帝之堂弟,也就是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任为君,他就是闻名后世的嘉靖皇帝。
在这三十七天的权力真空期内,杨廷和再无朱皇帝的掣肘,他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除了武宗时期的一系列弊政,赢得朝野上下的交口称赞。

编辑
在内阁的竭力辅佐下,嘉靖初年时就结束了武宗时期的颓势。据《明史》记载:
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
杨廷和对于新帝抱有极大的期望,而嘉靖本人也感念杨廷和的拥立之功,两人相处的非常融洽。不过,这段“君臣的美好岁月”却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争执而彻底断送,这就是“大礼议之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都损失惨重。嘉靖帝伤得很重,以致于他今后一生都在提防文官;杨廷和伤得更重,不仅君臣关系彻底决裂,他也被罢职永不起用。

编辑
1529年,被罢职后的杨廷和在四川老家郁郁而终,享年七十一岁。嘉靖闻讯后,因为痛恨其人竟不追赠,也不赐谥号。一直到了明穆宗登基,杨廷和才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文忠”。据《明史·杨廷和传》记载:
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纵观杨廷和的一生,他称得上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代杰出政治家。其人虽多有政治手腕,但却博学鸿儒,公忠体国,积极扭转了武宗时期的许多弊政。尤其在“大礼议之争”中,姑且不论争论的内容是否正确,争论的必要是否存在,单就他那份坚韧不屈的气节,就值得后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