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了!到点看“中国选官制度”了!

哈喽,大家好呀!昨天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没有好好消化啊,今天又有新内容了哦,我们来讲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一、发展历程:
1、西周:世卿世禄制---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
2、战国;军功爵制度(标准:功绩)
3、西汉:
⑴察举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州郡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⑵征辟制包括皇帝征召与公府州郡辟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标准:品行才学)
注释:汉朝察举制的影响?
⑴积极:一定程度上满足官僚队伍的需要。
⑵消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4、魏晋:九品中正制---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标准:门第声望)
注释: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①世家大族掌握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
②世袭为官,缺乏行政能力,政治腐败。
5、隋唐宋元:科举制---(标准:考试成绩)
A、历史沿革:
①隋朝创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②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③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④明清时期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⑤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B、形式:考试形式。
C、内容:由诗、赋、经等到专考儒家经典。
D、评价:实质: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⑴积极作用: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⑵消极作用: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