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enewal-Zone:AND Studio 王宁 | 用作品的连接,推演属于当代的理想世界

2023-05-09 15:43 作者:REARD锐地星设计  | 我要投稿

微访谈


连词[and] ,用来连接相同性质的事物。取义[and] ,AND Studio致力于为不同领域间的必要交流与联络,创造充满连接与交换的场所,并不断寻找属于当代的理想世界。2015年AND Studio由王宁与Duccio Cardelli(杜秋·卡尔岱里)共同创立,作为多年同事,两位合伙人曾与法国著名建筑与规划大师、1994年普里兹克建筑奖 (Pritzker Prize)得主——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合作多年。在其影响下,王宁对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产生了更深层的理解。


与包赞巴克合作的12年中,王宁先生在美国、法国和中国参与、负责了众多文化项目,涵盖文化建筑、展览建筑、住宅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大规模的城市规划策划等不同领域,如纽约Riverside组团规划、美国纽约ONE 57、奥斯卡博物馆、中国苏州湾文化中心、上音歌剧院、北京通州副中心城市设计等大型项目。在2015年独立创立AND Studio上海工作室后,王宁积极参与了中国城市复兴、旧城改造、开放街区设计等有当代社会意义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进行了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等不同领域、不同尺度的项目。


REARD采访团队与王宁合影

R

您和AND Studio团队的创作导向是怎样的?

W

作为一个年轻的事务所,我们在创作中不断尝试自我超越,不陷入模式化的创作,因此也会避免重复类似的项目。同时,我们着重培养复合型团队,希望拥有多重文化和知识背景的建筑师们,能够持续从工作以外的经历中吸取知识,从而在创作中提出不同观点,通过融合、适应和妥协,最终创造出极富创新的作品。


这种方法十分符合复杂性科学和认知的观点,我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其活力与联系的紧密程度成正比。因此,我们AND Studio喜欢尝试不同的项目类型,以创造出多元复杂而非形式功能单一的作品,通过强化连接不同的元素和知识来推动作品的演变,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北京怀柔科学城雁栖小镇


R

您如何看待中国城市的更新发展?

W

谈到城市复兴和旧城改造,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城市更新也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这不仅是设计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经济学和城市社会学方面专业人士的参与。城市规划或建筑学科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涵盖各种内在因素,在决策的高层面,我们很难能够领会人的行为规则和人文思想对聚落和群体复杂性的影响。而正是由于非控制性因素的存在,城市才更具活力,拥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因此,在城市更新方面干预过多往往会导致失败,引导社会关系及处理基本利益,才是慢慢提高城市更新能力的更好方法。中国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去强化城市的运营和管理,在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而非主观硬性地推动城市发展。

新天地艺术中心


W

除却实存的空间,城市的发展更是与经济、社会和复杂性的结合。基于国际化的背景和经历,我认为穿越发展阶段的长远视角对当下尤为重要。放眼全球,许多城市都会经历从巨量的蓬勃发展到个性化需求阶段的转变。作为超级城市的纽约也曾经历衰落期,但最终重新焕发了生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到城市生活。在硅谷,城市更新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还涉及居住方式和更复杂的社会层面。很多人更乐意在老城购买新房或改造老房,这种选择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逻辑和经济联系。这些需求导致个性化设计成为趋势,其背后是对自我认知的更大需求。只有思考城市更新的多个层面,我们才能找到更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提升生活的质量。观察市场的长期趋势、坚持原则,并始终保持对于新的领域的好奇心,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得以更好地参与城市更新发展的关键。

上海金山亭林新社区


R

那您认为中国的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会逐渐向欧洲城市所经历过的模式靠拢吗?

W

随着时代的变迁,欧洲的规划领域的关注点从18世纪~20世纪开拓期如何建造新的城市,转向工业时代以后的环保和生态发展问题,以及如何对城市进行更新、整治和提升。这种逐渐精细化的更新趋势带来了一些非常好的启发。然而中国的城市发展极为特殊,从宏观层面来看,在社会组织单元、经济生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组织方式上,都与欧洲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很难形成绝对的类比。

黄浦江东岸 21KM 开放空间


W

目前来看,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中国的城市发展及更新的具体方向,形态和模式仍有待探索。相比欧洲,同为东方国家的日本与中国在社会竞争体质方面更为相似,同为高密度大尺度,日本的城市规划发展出更复杂的城市高低度,兼容了日常生活和高强度经济生活的解决方案,展现出更高的借鉴度。尤其在城市管理、政策及发展模式上,这种城市模式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地梳理、思考。

北京第四使馆区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核心


R

能否分享一下AND在城市更新领域的项目?

W

在中国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很多人在都会面临相似的挑战,被动地对无法拆除的工业遗产进行改造。长三角路演中心便是一个位于独特的工业遗产上需要破题改造的项目。基于在欧洲的生活背景和建筑实践经历,我们有处理很多不同功能建筑的经验,及开拓空间多种可能性的视角。因此,我们积极地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具体空间提出定制化的适应性改造方案,将商铺、会议中心、路演中心、联合办公等多种用途涵盖其中,并针对场地特点为未来的运营构建方向。

8342长三角路演中心 ©MLEE


W

项目进展中,我们也面临不少挑战。例如,我们合作的一个建设集团在遇到了机械进不去、树木过多等问题时,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将这些不利因素全部清除。而我们认为原有的宝贵记忆和场地特色会因此丧失,提出了尽可能予以保留的逆向思考方式,通过沟通与甲方逐步建立了信任。这种工作方法最终获得了接纳。对于这样的改造项目,在运营上的盘活也非常关键。我们对使用场景的提升及演出、集会和餐饮功能的增加,为后续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收获了甲方的高度认可和当地的良好口碑。

8342长三角路演中心 ©MLEE

8342长三角路演中心 ©MLEE

8342长三角路演中心 ©MLEE


R

您在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中曾遇到过怎样的挑战?

W

作为一家具有城市思维和理念的建筑事务所,我们会持续思考城市的本质,合作参与的规划项目获得了一些城市设计类奖项的认可。规划并非一成不变,是需要复杂思维的演进过程。中国的一些规划师仅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有些建筑师则认为自身对城市的影响甚微,规划和建筑往往呈现割裂的状态。实则宏观地理解城市,并具有建筑思维,有助于在实践中更精准地把握好人的尺度。中国的城市设计刚刚开始,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契机,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到更宏观的层面去影响城市的设计。

卡塔尔马城规划

卡塔尔马城规划


W

从事规划设计需要真实的实践经验,因此与建筑界接触频繁的事务所会有更多想象空间,如何设计出更有活力的街区,如何去使用,这些都需要依据真实的体验,而不是凭借想象执行规则。建筑师更像是一位策略师,与制定宏观长远发展的人合作,并说服他们认识到城市规划不是对现行发展逻辑的想象,而是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的演进。

北京南中轴地区城市设计


W

在中国的规划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以经济或行政目标主导的情况,其背后的发展逻辑也是阶段性的。生态体系不是简单具体的设计问题,而是一个宏大的整体概念,仿若对症诊治,需要将城市视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进行全面研究和修复治理,在此基础上慢慢开展有机的发展。由于目标非常宏大,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很难让人信服,但我们作为建筑师,可以通过案例去证明,它最终会带来更多的红利,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

雄安新区赵北口特色小镇

北京怀柔科学城雁栖小镇

成都林盘-丙林村

成都林盘-赵大院子


R

请分享一下上音歌剧院和苏州湾文化中心这种表演建筑的创作感悟。

W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与包赞巴克合作完成了很多音乐建筑和表演建筑。其中上音歌剧院所在的地块狭小,位于一处历史情况较为复杂的街区,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非常低调,从设计、声学处理、施工到材料选用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高端,呈现出很高的完成度和精细度。项目与旁边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都代表着上海新的发展阶段,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和视觉的冲击。

上音歌剧院 ©邵

上音歌剧院 ©邵峰


W

我们同时推进的位于太湖新城的苏州湾文化中心,则分属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当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整座城市尚未形成,作为水乡缺乏相关的背景和环境,同时需要极大的信心鼓舞来实现快速发展。为了解题这一困境,我们在如此大的城市范围内打造了一个与太湖尺度相连的地标。在上音歌剧院项目中,我们会考虑师生的使用方式和功能细节以及未来的表演需求,非常复杂且具有管理挑战。对于苏州湾文化中心,我们需要先建成再考虑如何去使用,两种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

苏州湾文化中心 ©SFAP Studio

苏州湾文化中心 ©SFAP Studio


W

不同于日常开放的博物馆,由于现场演出,演艺建筑更能够激发热情,在夜幕降临或某个特定时刻,吸引着盛装出席的人们参与其中。演出背后,有一群人在进行高强度、集中的排练和准备,以达到最终的演出效果,再至演出结束,形成了一种生命的周期。由于其交互性,且富有温度和生命力,很多建筑师愿意投身演艺建筑的创作。我们透过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演出时的日常状态,更能体会到这种投入的感觉。

上音歌剧院歌剧厅1200座 ©邵峰

苏州湾大剧院 歌剧厅1600座 ©SFAP Studio


W

演艺建筑需要呼应当地的文化,契合演艺的表现和解读,这考验着建筑师的综合文化素质,需要一定的阅历和对文化的解读,不是简单的抽象形态的问题。这样的建筑大多会久留于城市,成为一种地标。地标远非单纯的视觉符号,更代表着城市的真实生活和有着深刻影响的回忆。因此,造就一座有深度、有文化内涵的地标,需要建筑师的驾驭能力,融合考虑复杂的功能与使用者的情感,同时展现出城市的历史底蕴。这对每一位建筑师而言都是一项巨大挑战,完成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流派、风格、技巧的实现,也是对各方面的综合肯定。无论是演艺建筑或是其他类型,我们都将持续努力,不断尝试和投入,相信这样的记忆和回馈必定让人兴奋。

温州鳌江文化馆


R

可否谈一下其他类型的文化建筑?

W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是我们近年积极跟进的一个项目,由于疫情和地域的限制,当初实施一直相当困难,经过四五年的策划建造,新近完工并开始了拍摄。项目也荣幸入围了法国建筑师海外协会大奖,我们期待可以最终获得大奖。


作为中国人,我对西藏和喜马拉雅的地域文化仍略感陌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筑不止是在帮助业主或甲方,有时候也在启发我们建筑师自己。唐卡博物馆就是这样的特殊项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的文化世界。通过唐卡博物馆项目,我学习了关于佛教的宗教知识,对历史上一些唐卡艺术作品的来源和含义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凡。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 ©存在建筑


W

同时,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也为当地文化带来了新的含义。作为建筑师,我们必须满足政府和当地居民的需求。我们并非简单地模仿或迎合,而是通过突破传统边界为唐卡博物馆注入新的元素,让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空间。我们期待当地居民可以欣赏唐卡博物馆的美,更能够感受到文化和历史的真谛与价值。唐卡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和空间组织方式也是全新的,我们相信这对于旅行者也会是一次有意义的独特体验。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 ©存在建筑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 ©存在建筑


W

作为建筑师,参与文化空间的创造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所创造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时间和人的延续。对于拉萨人而言,他们可能由此拥有新的空间、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场景,这种体验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始终避免进行重复或者高度复制的建筑项目,而是去创造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 ©存在建筑




·  END  ·


Renewal-Zone:AND Studio 王宁 | 用作品的连接,推演属于当代的理想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