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喻体双标法

现实中我们很讨厌双标,比如:

但有的时候我们又非常喜欢双标,比如:


没错,在你既讨厌双标,又喜欢双标的同时,恭喜你,你也双标了![滑稽]

好了,言归正传,总之,我们要学会合理适当,风趣幽默的双标,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十八线”宋代词人——吕本中。他就因为一次“双标”,问鼎词坛天花板啊!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宋·吕本中《采桑子》
在开始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喻体”:
很简单,“喻体”与“本体”是相对的,把“本体”比作什么,什么就是“喻体”,比如我说:“月亮像眉毛。”其中“月亮”就是“本体”,而“眉毛”就是“喻体”。
那么在这首词中,很明显,本体是“君”,喻体是“月”,把“君”比作“月”。
那为什么说他“双标”呢?
就是因为他又说“君”像“月”,又说“君”不像“月”。
可这不是矛盾的吗?
但吕本中在这里,正是以这种看似矛盾的比喻,把内心中情感的复杂多变表现了出来:
她:哼!你为什么不像月亮一样成天跟着我!
她:哼!你为什么要像月亮一样成天不团圆!
我:我...那什么...不对啊...
也就是说,吕本中认为“君”像“月”,但又不全像“月”,不像的地方是“月”会跟着我,“君”却离开我;像的地方是“月”有盈亏,“君”也不团圆。不管“君”像不像“月”,这首词围绕的主题都是“离愁别绪”,抒发的感情都是“相思之情”,而大家要知道什么叫“五味杂陈”,在姑娘极其思念情郎的时候,她内心的感情是很复杂多变的,而诗人要做的,就是用最质朴的、俏皮可爱的文字把这些感情简洁但又能让读者意会称妙地表现出来,吕本中做到了。
总之,“本体”应该不全像“喻体”,利用“不像(或像)”的一部分来对像(或不像)进行“抬杠”:“我就要说不像(或像)”,以达到一种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效果,毕竟条件不同,结果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只需要正常表达即可,但不管像还是不像,其围绕的主题与感情是不变的,这种把“本体”和“喻体”利用“像又不像”来进行矛盾对立的方法,我叫它“喻体双标法”。

愿天下少一点双标,多一点双标![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