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里长辈买过五菱mini,她开了之后,评价就是真香
一天之内开了112公里,早晨出门是170公里满电,晚上回家还剩28公里,余额。这么说能开112+28=140,当天气温最低3度中午十度左右。也有个7座汉兰达,但领导总嫌车大进库难(一圈车漆都蹭的差不多了,当然,也有我蹭的),虽然在东北,也老想买miniev,问别的小车都说不好看,眼看劝不住了,估计一年内会买。你要是有固定产权车位或者租赁1年以上的车位。
去物业出个证明,国家电网营业厅开个证明让国家电网的人来给你从电表上抻根儿线出来,五菱送一个充电插座盒,有工程师来给你安装的。刚测试,这几天在青岛,早晚12公里的路程能掉15公里的电吧,中午前后大概掉电和表显1:1,还可以。我好多女同事开smart,得有五六个?统一吐槽这车除了小,好停,和爹或者老公的奔驰是一家,保养修理都在一起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
而且有一个大姐的smart竟然市区油耗12个!真不知道她怎么开的,比汉兰达油耗都大!你说的只是驾驶员方面,车辆本身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看你回复别人的评论,你也是个老司机了,应该知道道路上他人造成的交通隐患很多时候是不能预知的吧,不过我也只是提供一个旁人的观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开着舒服,那这就是好车,对我来说最不安全的就是冬天冷,我重度贫血,特别怕冷。
我家不通地铁,上班的地方堵车特别厉害,停车又逼仄。我就是需要一个特别小的小车开着上下班,偶尔出去办个事。车上最安全的装备就是一个头脑清醒,技术可靠的司机,然后是无论任何时候都系安全带,仪表板不放任何乱七八糟东西。我个人是建议最好安装地线,因为长期用接地宝可能对车有损,我去保养的时候工程师还询问过我充电条件,说用接地宝可能会伤车。
车如果不考虑门面问题(因为一部分群体确实需要充门面,没得选),需求与预算才是最重要的。特别烦那些听了人家的预算后,还要说加多少钱就可以获得哪些配置。刚给家里长辈买过五菱mini,她开了之后评价就是真香,本来她车是一辆三四十万的合资品牌中型suv,结果因为停车焦虑闲置的时候多,出门宁愿打车or步行or骑电动车也不想开车。现在整个这玩意儿瞬间焦虑就好了。
可以见缝插针的停车实在有点爽,北京和县城我觉得还真不大一样,很多行业只能熬在北京是因为那个专业县城找不到工作。要是县城也有游戏商务,工业设计和演艺行业,你看他们回不回去。现在连程序员都开始往县城搬了,人家不差钱,但不一定像一些人那样非要体现在车上。难道生活消费享受非要用车来体现?我以前还想买施坦威呢,你说和珠江不都是一样听个响吗?
但对一些人看来,那声音就是不一样。比如我这边,家庭2辆车的比例很高,买五菱的也不少。但是油车比如男方在用,基本就会出去整个白天的时间,周末也不定时要用,疫情前我自己住,除了上班不出门,公交车也方便。但疫情以后我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回家和我爸妈一起住,需要出门办的事多了,公交车也少。看到朋友圈刷这个小电蹦子,就去买一个当玩具玩儿。我之前就没怎么研究别的A00级小车,只觉得比亚迪F0丑绝人寰。所以为什么不加一两万买个正儿八经的带气囊安全性高的小车呢?300续航的小车的加上补贴,产品力的实际差异会有3万多接近4万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五菱除了价格,其他几乎全是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