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交易员思维_怎样理解大趋势

2022-01-07 01:02 作者:jinzhijian81  | 我要投稿

交易员思维:怎样理解大趋势

导语


我们继续“优化”模块的思维模型课程。这节课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理解大趋势。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翻译一下,就是:当你面对过于复杂的信息系统,又要做出利益攸关的决策判断时,你应该怎么做?

这个世界的信息太过复杂,人是没有办法获取所有信息,更没有能力处理所有信息的。你必须要准确地简化这个信息系统,才能够理解它,作出大致正确的判断。

比方说,选哪种长期投资能够利益最大化?小孩的教育路径,选公立的还是选私立的?还有,要不要换一个城市来定居?

你看,总结一下,这些问题有三个特征:第一,信息复杂、线头很多,我们又看不出秩序;第二,外部局势不是静态的,仍在持续变动中;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你必须要用巨大的成本来为你的判断买单。

那怎样做这样的决策呢?这节课里,我们会向宏观交易员取经。

为什么是宏观交易员呢?是因为他们这一行的工作,就是要随时追踪全世界的资本流转、经济起落、政策意图,进而作出投资判断。这个符合上面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

那同样是研究宏观经济,为什么我们不找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呢?

这是因为,经济学家们说错了也就说错了,但是交易员们不一样,他们研究经济可是为了做交易,他们作出一个判断之后,可是要用亿万级的真金白银去买单的。所以,他们的视角和分析框架必须更禁得起结果的考验。这个才符合刚才我们说的,困境类型的第三点特征,就是“你必须要用巨大代价来为你的判断买单”。

你想,宏观交易员就算比我们专业,但是他也只有一具肉身,每天也只有24小时,他们用有限的精力完成这么有效的判断,这背后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的研究员是《蔡钰·商业参考》的主理人蔡钰,蔡钰老师专门就这个问题,访谈了得到App的课程老师陈凯,他也是投资机构直达国际的全栈式交易员。

全栈这个概念是从技术圈来借用的,它的意思是,你从前端到后台全都能编程,全都很能打。陈老师自己做了20年投资,从宏观到微观、从商品到外汇、再到债券、再到股票,他全都有过操作经验。到今天,他也还一边带学生,一边战斗在一线,来保持自己操盘的手感。那怎么理解大趋势,他有成熟的经验跟你分享。

这节课的课程导师就是陈凯,研究员是蔡钰,由蔡老师亲自来跟你讲。

好,我们开始。

抓住关键指标

想要对宏观经济建立分析框架,前提是,你得对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逻辑建立一个简化的模型。可是全世界每天这么多笔交易,这么乱的线头,这么复杂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哪儿下手呢?

宏观交易员们的回答是:你需要找到对复杂系统有充分解释力的“关键指标”。换句话说, 只有抓住了关键指标,才能帮你构建大局观。

我们来举个例子。

近一两年,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国进民退”的进程。可是2018年9月份,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李迅雷抛出来一篇文章,把金融界的手机给刷屏了。他说,没有国进民退,其实民营企业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扩张。

他的证据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关键变量 :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速,变高了!居民收入增速变慢了,生活电价又在涨,但你们的用电量还在升高,这背后说明了什么?

李迅雷顺着这个线索追踪下去,结果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波新的商业参与者,他们用着生活用电,但其实已经是在贡献经济价值。是谁呢?比如直播的主播、快递小哥、共享的家政从业者、共享出租。只不过这群人参与经济的方式太新锐了,还没有被官方统计到经济活动里。

所谓“国进民退”里的“国进”,是指国有企业的扩张,本质上就是一些行业集中度提高了。但是在另一些新兴行业里,真相是,民营企业在飞速发展。所以,宏观上,整体的量上面,并不存在一个“国进民退”的趋势,这个就是李迅雷的结论。

你看,他用“居民生活用电量”这个关键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他的判断和通行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

接下来,我还要再给你重点分享一个案例,来自于美国著名的投资人雷·达里奥。他也是畅销书《原则》的作者。

我们都知道,宏观经济其实是很复杂的。它的整个运行逻辑,放在大学里,至少要占一学期的课程,可是达里奥这样的高手,他自己对经济规律的理解,有一个很简单的模型,他是怎么做到简单的呢?答案跟我们前面说的一样,他也是牢牢抓住一个变量。他抓的这个变量就是信贷。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用“信贷”这个变量梳理出他的整个模型的。

在这个世界上,你买东西其实可以花两种钱,一种是挣来的钱,也就是你自己的收入。一种是举债借来的钱,也就是信贷。而这两种钱当中,只有信贷,才是支撑整个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要素。

为什么?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抽象。

我们先设想一个没有信贷的经济体系。比如说你每个月的收入是10块钱,但是你不能借贷。那么你挣10块钱花10块钱,别人挣了你10块钱也只能花10块钱。这样的一个经济体系,运行非常平稳,与此同时,经济的活跃度是不够的,因为经济的规模扩张不起来。

但是,在现代社会的真实经济体系里,有了信贷这个因素存在,情形就不一样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扩张过程:

我们假设,你的月收入是10块钱,那你这个月是可以支出15块钱的,因为整个经济体系会允许你借5块钱。它的思路是,反正你下一个月还能再挣10块钱,你还得起上个月的5块钱。

然后呢,你花掉的这15块钱,不管是用来消费还是用来买装备扩大你的产能,都是支出。你要记住,你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

我们假设张三赚了你这15块钱。他的月收入是15块钱。那么同样道理,他可能也会获得5块钱的信贷,他这个月总共就能支出20块钱。

张三的支出又是李四的收入。李四的收入就变成了20块钱,那李四可能就能获得10块钱的信贷,他可以支出多少呢?30块钱。这么一滚动,整个经济的规模就扩大了。

你再看一眼李四花的这30块钱,它是包含了20块钱的信贷的,信贷在里面占大头。

信贷支撑的经济繁荣,会带来两个重要的变化。第一是通货膨胀,这个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就不展开了。

第二个是我们要说的,信贷还能带来经济周期。 为什么呢?

因为你一开始借的那5块钱,是要还的。比如在第二个月,你的收入还是10块钱,但你需要偿还上个月的信贷了。那你会怎么做呢?

你肯定会压缩支出。你的月收入10块钱,那你这个月可能就只花5块钱了,省出5块钱来还贷。

你别忘了,我们前面说的,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你,还有挣你钱的张三呢。你的支出是他的收入。你只花5块钱了,那么张三的收入也就减少到了5块钱。他自己也要还5块钱的信贷呢。你会发现,张三没钱花了。

这么一传导,人人的收入都下降,支出也就减少了,支出减少之后开支就更少。造成的结果是,人们不愿意买东西了,那么企业就只好一边降价、一边削减产能。削减产能这个动作,又可能让李四没了工作,他的收入就更少了,整个世界的支出进一步减少。

就是这样一个因为信贷而形成的周期,我们叫它信用周期或者信贷周期。信贷周期的末期,就是大家纷纷捂紧钱包还贷的时期,也就是经济衰退到来的时候。

衰退是很痛苦的,因为它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它会影响税收、影响治安、甚至影响政局的稳定。

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就得出手了。

监管机构可以做什么呢?政府,包括央行,在这个游戏里面可以调控人们的信贷成本。比如,在经济衰退里,央行就会出手降息。让市场很便宜就能借到钱,那人们就又愿意借钱来花了。甚至,你还可以借新钱来还旧账啊。所以,在整个经济衰退不严重的时候,降息是能够刺激新的信贷产生,重新去刺激经济运行的。

但是如果经济衰退得很严重,利息降到零也不够把人们的压力解放出来,那你就只能去直面经济的断崖式下跌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答案还是调信贷。比如说债务减免或者债务重组。债权人说,算了,你不用还了,反正你也还不起。或者说,算了,我让你把还债时间再延长两年。或者说,算了我不要利息了。通过类似这样的手段把整个经济总量里的泡沫挑破,让经济收缩回适当的规模。

到这里,这个经济运行的模型我就简单分享完了。我讲得比较简单,达里奥自己的模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解释,我把链接也放在下方,推荐你也看一看。

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496369/

但我想提醒你注意的是,达里奥的这个模型里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指标,就是“信贷”。经济的繁荣和衰退都是在它的引导下发生的,政府去调利率的手段,其实也是在试图对信贷的规模进行反制。

这个模型很简洁吧?但是我们知道:第一,这个不是经济运行的全部真相,第二,这个也不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抽象的唯一模型。

但是没办法,要做一个像达里奥那样高效的宏观交易员,你必须要简化自己的经济模型,必须要找到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有充分解释力的关键指标。

你可能想说,如果关键指标有好几个,我怎么知道应该抓哪一个呢?没关系,只要你确定它是关键的,你抓哪一个都行。

比如,你抓的是“人口年龄结构”这个因素,把它当成关键指标,你也能够梳理出一个经济运行的模型。如果运用得好,甚至可以比刚才我们说的这个“信贷”模型更有洞察力。

我们必须强调一下,关键指标,不是温度计上的读数,你看一眼就能知道现在的温度。

关键指标仅仅是一扇门,你选择它,只是选择了一条通向复杂宏观现象的路径。更贴切的比喻是,这个有点像一个沉在水里面的渔网,你拎住一个节点往上提,那么整个渔网就会由近及远地被你拎出来。但是,你拎的节点是可以任意无限多的。

所以,关键指标这个词,只是在提醒你,在面对千头万绪的复杂事件时,你要舍得扔开海量线索,就像刚才的渔网一样,抓一个节点,从它入手追踪全局。

我们平时看侦探剧,像狄仁杰、福尔摩斯他们其实也是抓一个关键线索,往上不停追溯,就能获得整个真相。

观察指标间的相对关系

有了关键指标,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形成具体判断呢?

比如说,我们怎么判断当下处于经济周期的什么位置?繁荣还是衰退你可能有大概的感知,但是接下来是会更繁荣,还是快要衰退到底了?经济什么时候好转?这些判断才是真正考验宏观交易员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经济衰退了,你才知道,那就没有大意义了。所谓的交易机会,靠的就是提前布局,你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能力,你才是合格的交易员。

要预判趋势的走向,那刚才我们说的关键指标就不那么管用了。抓关键指标是交易员的第一招,第二招叫:追踪几个经济指标的相对关系。

你看,这跟我们平时看GDP、看利率就不太一样了。看GDP,你看见它降低时,经济已经减速了,你看见它升高时,经济已经好转了。你并不能比普通人多知道多少。

所以,关注单个指标的变化,只能判断当前大势好还是不好,而关注关系的变化却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能够看出大趋势里的小趋势。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方说,怎么判断全球的工业生产需求是强还是弱呢?

要是只看单一指标,我们可以去看主要生产国库存的变化,比如说中国。但是,如果你发现库存是在减少,你还是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因为导致库存减少的,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经济太好了、购买力太好了,人们把它买光了;

还有一种情况呢?正好相反,因为经济太差、购买力太弱,企业没办法了,不得不主动降价去库存,这个也会导致库存的减少。

所以到底怎么判断呢?就像刚才说的第二招,看多个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

比如说,一个关注商品的宏观交易员,这种时候可能就会看一个概念叫“金银比”,也就是一盎司黄金和一盎司白银的价格比例。

因为黄金有贵金属属性,代表的是避险情绪;白银呢,既有贵金属属性,又有工业属性。如果金银比在走高,往往说明市场避险情绪超过了工业生产的需求,经济是不强劲的。

我们来看历史数据,在过去的50年里,每到经济危机或者衰退的时候,金银比都会高到70以上。二战爆发前,金银比到了98;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金银比到了84。

再举个例子。比方说,炒股的同学可能会看一个指标叫市盈率。而宏观交易员们,看的就不光是市盈率了,他们会看市盈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它叫做股权风险溢价。股权风险溢价计算起来有点复杂,我们就不详细解释了。

总之,这个数值所给出的提示是,市场的股权风险溢价越高,说明在这个时间点上,你所承担的投资风险,在未来可能回报也越高。

股权风险溢价指数=(1/市盈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00

这个指标可以怎么用呢?太有用了。按这个思路来做股市投资,宏观交易员们就不需要一个一个的去选股、一家一家的研究公司基本面了。他们就看大趋势,买大趋势。

比如说,陈凯就告诉我,就算A股在熊市,但是如果上证50的风险溢价高到8,他就会闭着眼睛买;要是高到10,他恨不得砸锅卖铁地买。但是反过来,就算是在牛市里,只要上证50的风险溢价走低到了2或者3,他就会赶紧清仓出场。

总结

这节课时间有限,我们只能以最简略的方式给你介绍一下宏观交易员分析形势、做出判断的思路。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比较陌生,那你可能会感觉在这一讲里面听到了不少陌生概念,可能你没有完全听懂,但是没关系,需要你记住的只有以下两点:

第一,面对复杂系统,靠穷尽信息来理解它,是不可能的。只有抽取最关键的指标,才能够帮你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它;

第二,不要迷信单个关键指标,要观察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

这个道理你别以为只能用来研究宏观经济,它其实能帮你理解各种各样的复杂事件。

比方说,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领导力?你可能会说,要有战略眼光、要有带团队的能力、要有胸襟,等等等等。这些都对。但你知道马云的回答是什么吗?

马云在2017年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专门讲过他的答案,他认为,衡量一个人领导力强弱的关键标准,是他会不会制定KPI。

你看,这个跟我们说的用关键指标评估复杂模型,是不是不谋而合?

设置好一个KPI,本质上,就是找到了驾驭一家公司的关键指标。它背后包含了非常复杂的信息、目的、方法和行动,但是没办法,处在马云那样的位置,他只能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抓手去驾驭公司。

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关于宏观交易员的思维模型,你有什么补充信息可以告诉我们吗?换句话说,你在自己的行业里,驾驭复杂局面的时候,有什么关键指标的洞察吗?

欢迎你留言与我们分享。


交易员思维_怎样理解大趋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