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旧闻】“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09:49 经济参考报 近一段时间,电视剧《云海翻腾孙悟空》、《喜气洋洋猪八戒》分别在北京3、4套播出,几乎是同一时间,在北京电视台的第8套节目中,猪八戒系列的前两部《春光灿烂猪八戒》和《福星高照猪八戒》也纷纷再现荧屏。 于是乎,地处北京地区的有线电视用户不得不面对多少有些啼笑皆非的局面——转来转去看的都是猪八戒。 其实,如猪八戒遍荧屏的情形,在电视剧领域并非个例,一窝蜂地重复题材拍摄,若干次的轮回播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先是警匪剧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势,后是宫廷剧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期间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帮也没闲着。只是这看似热闹的大众文化并没给如笔者一般的人民群众带来多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倒不是现在的人民群众眼光有多挑剔,只是身处在若干个相似的剧情、雷同的人物中,确难产生收看欲望。 表面看,电视剧题材上的接近和拍摄上的模式化短期内不会给购买播出权的电视台与电视剧制作方带来危机,但倘若这种情况得以持续,势必会造成人民群众从“审美疲劳”转化到“厌弃”,电视台与制作方的利益也就恐难实现了。 想来,猪八戒遍荧屏现象的出现应该归结于庞杂而参差不齐的电视剧制作方和顾及收视率、缺乏合理播出机制的电视台。前者作为独立的经营个体,在制作电视剧过程中,为实现投入成本的短期回笼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纷纷选择跟风拍摄一段时间内的热门题材。后者作为播出方,则未能尽到合理调控频道资源的责任。 事实上,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广电总局早已意识到了电视剧题材重复可能造成的不利局面。比如,早些时候,为扶持现实题材,减少古装剧拥堵、重复的现象,广电总局就发布了《2005年(第二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申报立项剧目的批复》,对古装题材做了较大幅度的压缩。只是拥有立项审批权的广电总局不可能、也不应该事无巨细地行使管理权,过分的限制不仅无利于电视剧的市场化,更有可能影响文 化工作者的创造热情。(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