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太大扯到蛋——苏联911工程坦克
上世纪60年代,苏联军方决定研制一款可随同步兵作战且具备重火力的全新支援车辆(即步兵战车)。尽管订单十分诱人,但各大设计局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有些手足无措,而且军方也没有给出明确指标,大家都只好硬着头皮上。
因为主武器已选定为一门73mm的2A28型低压滑膛炮,所以各家设计局决定在车辆行走方式上押宝,因而产生了轮式、轮履混合、履带三种样式。
本文所讲的911工程,便是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主打的轮履混合式步兵战车。

在火力配置上,911工程安装了一门73mm的2A28型低压滑膛炮,可发射火箭助推破甲榴弹。此外,炮根上方还安装了一具9K11“婴儿”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主炮最大俯仰角为-3°~+33°)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的PKT并列机枪。

在装甲防护上,911工程与BMP-1几乎一致,车体正面采用大倾角设计,首上最大厚度为15mm,首下最大厚度为20mm,炮塔正面厚度可达18mm。
在动力系统上,911工程采用了轮-履推进和可调节液气悬挂,配备一台B-6F柴油发动机(300匹马力),公路极速可达108km/h,越野性能良好。
此外,该车具备浮渡能力,水面极速可达10km/h。
(该车能在铁轨上行走,最大速度为56km/h)

在电子设备上,911工程配备了较为简陋的火控系统,集成有导弹引导装置和微光夜视仪。该车未配备主炮双向稳定器,不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
此外,该车具备完整的核生化三防系统。

命运
911工程在测试中就暴露出轮履混合系统并不可靠,故障率极高,因此给苏军高层留下极深刻的影响。尽管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集中了所有人力物力成功改良了行走系统,但军方代表认定履带式装甲车足以满足部队要求,多出来的轮式结构只会加重后勤压力。
就这样,911工程被BMP-1的前身——765工程所击败,原型车被送往库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