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帕尔加勒·易卜拉欣,苏莱曼身旁的男人(下)——奥斯曼简史56

2022-09-30 12:03 作者:特大号的DK  | 我要投稿

若问1523-1536年间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人物,当属时任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立法者”苏莱曼大帝莫属;而要说次一级的重要人物,那就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大维齐尔(即宰相)——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

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

上期咱们刚刚介绍了这位易卜拉欣的早期情况,不仅自幼结识苏莱曼得到赏识,并且与之关系亲密,而随着后来易卜拉欣在政治、军事、外交一系列领域的突出成就,最终他成为了帝国境内仅次于苏丹的第二号人物!

那么这位易卜拉欣究竟立下过怎样的不朽功勋?又得到了苏莱曼大帝怎样的赏识和重用?如此位高权重、风光无限的人又是怎样落得悲惨结局的?本期咱们就来聊一聊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的后半场人生起落......


功勋卓著

公元1524年,易卜拉欣的政敌阿纳维特·艾哈迈德帕夏,因怨恨苏莱曼册封易卜拉欣为大维齐而不是他,遂赶赴埃及,煽动当地马穆鲁克贵族暴乱,虽然艾哈迈德帕夏于1524年被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逮捕并处决,但埃及的动乱并没有停止。

埃及马穆鲁克贵族

于是易卜拉欣帕夏在1525年被苏莱曼派往埃及处理局势,首次亮相的易卜拉欣很快就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随后被任命为埃及行省的总督,并在当地实施改革,主要对埃及行省的民政与军事行政体系进行改革以防再度叛乱。

奥斯曼帝国埃及行省

易卜拉欣帕夏一方面用最残酷的手段屠杀马穆鲁克贵族,另一方面安抚百姓,在埃及设立了更完善的行政系统,从而巩固了帝国对埃及的统治。这一切完成后,易卜拉欣又被召回中央,被任命为帝国大将军,掌握全帝国军队。

随后在1526、1529、1532年,易卜拉欣帕夏作为全军副总指挥三度指挥多瑙河战役,虽然是苏莱曼御驾亲征,但在1526第一次摩哈赤战役1529维也纳之围1532未成型的维也纳之围中,易卜拉欣都在战场上有着出彩表现,赢得了苏丹的认可。

易卜拉欣帕夏

再后来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百年土伊战争中,易卜拉欣任帝国陆军元帅,于1534年占领大不里士,不久又攻占巴格达,在战场上履历军功。

当然易卜拉欣在军事上的突出能力在1526年镇压安纳托利亚土库曼人起义的战役中表现的更为突出:1526年苏菲派教士巴巴·祖努和军官卡伦德接连领导当地土库曼人发生叛乱,苏莱曼派出易卜拉欣前往镇压。

土库曼人形象

由于这次叛乱得到了当地土库曼王公的广泛支持,所以尽管易卜拉欣获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并未抓住卡伦德。为此易卜拉欣非但没有屠杀叛乱的土库曼人,还将攻下的土地归还给了土库曼王公,这些王公们顿时感恩戴德,改而支持苏莱曼,并最终助易卜拉欣击杀卡伦德。

由此可以看出易卜拉欣精明的头脑和滴水不漏的政治手腕。所以除了军事外,政治和外交也是易卜拉欣的舞台:

1533年易卜拉欣说服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承认匈牙利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1535年又与法国弗朗索瓦一世完成了一项庞大的贸易协议;1536年又和法国就通商问题进行了谈判......

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

可以说易卜拉欣在外交方面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合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他运用各种手段与天主教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各种有利谈判,事实上此时的苏莱曼外交政策就一直受到易卜拉欣帕夏的影响。

而由于易卜拉欣出身于希腊的基督徒家庭,所以担任帝国重臣的他在外国统治者和使节之中变得很有影响力,甚至当时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都会直接写信给他,而来到伊斯坦布尔的使节也总是先去拜见他,再去苏丹的宫廷内。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所以当时的易卜拉欣总是吹嘘说:他有能力让苏丹按他的意思办事,还口出狂言说“管事的其实是我”。而不明真相的威尼斯人就把他说辞当真,背地里将他戏称为“易卜拉欣大帝”。

当然此事瞒不过苏莱曼大帝,但他并不介意,因为他知道这不过就是一种外交武器,苏莱曼确实也需要易卜拉欣出面替自己表达外交上的态度,或是恐吓或是利诱他国,而自己则在宝座之上保持神秘、冷酷的态度。

苏莱曼大帝

所以两人在外交实务上达成了默契。苏莱曼主导帝国外交策略大方向;易卜拉欣则利用自己对欧洲的了解,在战术、细节和短期应变方面弥补苏丹的不足。所以易卜拉欣对奥斯曼帝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外交关系的初创、帝国与欧洲国家新的外交关系的演进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影视剧中的苏莱曼

无论是外交还是行政,亦或是战争,易卜拉欣都做到了滴水不漏,成为了苏丹的得力助手,加上他俩的亲密关系,终于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爬到了他权势的顶点,虽然再向前一步就是粉身碎骨的万丈深渊......


悲惨结局

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担任帝国大维齐尔共13年,这段时期他权势极大,可以说是“苏丹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长期被苏丹宠信也让他在朝中树敌颇多,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曾经谦卑的苏丹仆从,越来越肆意妄为。最后竟敢跟苏丹“平起平坐”......

事实上易卜拉欣平日里虽然权势熏天,但在面对苏丹时还是极尽讨好之能事,比如在苏丹的安排下,易卜拉欣举行了一场婚礼,婚礼盛大豪华足以在奥斯曼历史上留下印记。而事后苏丹就问易卜拉欣:自己儿子的割礼与他的婚礼相比较,哪一个更豪华?

易卜拉欣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世界上没有哪次庆典能比得上我的婚礼!我的苏丹呀!我的婚礼有这样一位尊客:时代之主;伊斯兰之壁垒;麦加、麦地那的拥有者;大马士革和埃及的主人;神圣入口的哈里发;神之居所的主人——苏莱曼!请问在您儿子的庆典上可有哪一位客人比得上我的客人呢?”

苏莱曼和他身边的男人女人

这样的马屁拍的苏丹很是舒服,而凭借着机智和出众的能力,苏莱曼确实也没有杀死易卜拉欣的理由,但偏偏聪明一世的易卜拉欣忽视了天底下所有君主最为敏感的一件事:权力!

当时奥斯曼后宫干政十分严重,而当时后宫领袖则是苏莱曼的母亲——太后艾谢·哈芙莎苏丹。太后为了巩固地位和易卜拉欣结成政治同盟,排挤其他势力进入帝国的权力核心,而心怀大志的苏莱曼则显然不愿意被他们限制。

艾谢·哈芙莎苏丹

当然艾谢·哈芙莎苏丹太后一向是支持儿子苏莱曼的,也是前期苏莱曼宫廷中的得力助手,所以这种后宫干政实际是起到了帮助苏莱曼的作用,苏莱曼也就授予易卜拉欣很多特权,而易卜拉欣所代表的德米舍梅阶级也就水涨船高,成功取代帝国内部原有的统治阶级——旧突厥贵族。

艾谢·哈芙莎苏丹年轻时

公元1534年,太后艾谢·哈芙莎苏丹去世,易卜拉欣的地位开始动摇,此时易卜拉欣的政敌和被强占利益的旧突厥贵族以及被冷落的伊斯兰贵族们开始发难!

恰逢此时苏莱曼的宠妻许蕾姆苏丹(即罗克塞拉娜)开始执掌后宫,一心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苏莱曼和他原配夫人所生的长子穆斯塔法成为帝国的继承人,而易卜拉欣却正是穆斯塔法一派。

许蕾姆苏丹

虽然穆斯塔法并不得宠,但他既是长子也正直勇敢、屡立战功,得到了大维齐尔易卜拉欣的看好,于是易卜拉欣将宝压在了能力出众的穆斯塔法身上,所以跟许蕾姆苏丹走向了对立面,再好的关系也抵不过许蕾姆苏丹的枕边风...

并且最让苏莱曼感到不安的是,他本人更喜爱许蕾姆苏丹和与她生下的儿子,但自己的大维齐尔兼帝国元帅却和自己并不喜欢的长子站在了一条战线!这俩人要是一文一武、一外一内搞个阴谋叛乱啥的,自己很可能将死于非命!

苏莱曼影视形象

所以1536年易卜拉欣被处死在本质上是政治斗争失败的必然结果!他既得罪了穆斯林、旧突厥贵族和朝堂同僚,又得罪了苏丹背后的女人,并且失去了他最后的保命牌——忠心

如此一来,剩下的不过就是理由和契机罢了。公元1535年,帝国财政大臣伊斯坎德·切莱比因易卜拉欣使用“苏丹”头衔,控诉他对苏丹图谋不轨。结果被易卜拉欣在政治上击败,惨遭处死。

死前伊斯坎德写下临终遗言继续控诉易卜拉欣,而穆斯林则把人们的临终遗言视作神圣的证词,所以苏丹对易卜拉欣产生了怀疑。好巧不巧,苏丹晚上做梦又梦见被处死的伊斯坎德头带光环出现在自己面前,并试图勒死自己......

而伊斯坎德的控诉也并非撒谎,易卜拉欣确实在第一次波斯战役取得成功后,把苏丹的头衔加在了自己的塞拉斯克尔(即总司令)的头衔之上。而他本人也很喜欢人们称他为“易卜拉欣苏丹”

当然在当地,这种“苏丹”的叫法十分常见,连微不足道的库尔德人酋长往往都能拥有苏丹头衔。但是苏莱曼一世却并不知情也不会这样理解,在许蕾姆苏丹耳旁风和一众朝堂大臣的共同攻击之下,苏莱曼大帝确信此时的易卜拉欣已经不忠!

至此,苏莱曼对这位少年伙伴动了杀心,而有了杀心就一定会有行动,苏莱曼决定迅速而隐秘地解决问题。公元1536年5月15日夜晚,易卜拉欣帕夏被召唤到大萨拉基里奥宫与苏丹共进晚餐,随后在苏丹的住处留宿。结果次日清晨,人们就在大萨拉基里奥宫的大门口看到了易卜拉欣的尸首......

苏莱曼形象

被抬出王宫的易卜拉欣脖子上,被弓弦勒得血肉模糊,尸体上的痕迹,表明他曾拼死挣扎,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奥斯曼帝国风光无限的一代大维齐尔,最终惨淡收场,死后被被一匹套着黑色马具的马驮走了,然后给埋进了加拉塔的一座托钵僧修道院里,而坟墓上却连墓碑都没有留下......

按照大维齐尔死后的惯例,易卜拉欣的巨额财富被收归苏丹所有。而在易卜拉欣发迹之初乞求苏丹不要让自己攀升得太高,以免跌落下来粉身碎骨的话,如今一语成谶。

易卜拉欣之死,一方面削弱了德米舍梅阶级的权力;另一方面则让许蕾姆苏丹权力进一步扩大。最终为帝国埋下政治斗争的隐患,而无论后宫与德米舍梅谁获胜,最终都将阻碍帝国的进步。

许蕾姆苏丹

至于长子穆斯塔法王子,则伴随着许蕾姆权力扩大而被苏莱曼处死,苏丹的继承人也就成了许蕾姆的儿子塞利姆,即未来的塞利姆二世。一个鼎盛辉煌的帝国,最终在苏莱曼的晚期,产出了衰败的迹象......


塞利姆二世

而作为一位君主来说,苏莱曼大帝性情内敛,举止冷漠,天生便沉默寡言,多愁善感。所以他需要像易卜拉欣这样的一个亲近人与他沟通,为他的计划和想法提出独到的见解,所以十余年来易卜拉欣才能屹立不倒成为帝国重臣。


但与帝王同吃同睡,是帝王的恩情;想要和帝王平起平坐,那就是自己往绝路上走!易卜拉欣就犯了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尽管我们仍愿意相信他还对苏丹保有忠心,但对君王来说,臣子的忠诚从不在于你是否真的忠心,而在于君主是否觉得你忠心!以及你是否对君主权力产生了威胁!


最终奥斯曼帝国一代权臣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落了个悲惨结局,而他绝非个案,古今中类似人物不可胜数,而他们的故事也引得今天的我们产生新的思考...


正像奥斯曼历史作者评论的那样:君主是人,而人就会生变;宠臣会骄傲,会变得不知感恩。正因如此,苏莱曼终有一天会食言,而易卜拉欣也会失去他的信任和忠实。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奥斯曼帝国》



帕尔加勒·易卜拉欣,苏莱曼身旁的男人(下)——奥斯曼简史5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