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考博参考书、招生导师、往年招生情况

2023-05-07 17:17 作者:几深教育史老师  | 我要投稿


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历年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招生导师:

李天凤、蒋永文、甘健侯、郑勤红、李劲松、韦颖、冯智文、方熹、袁凌云、刘连杰、尤伟琼、罗明东

 


二、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考博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截止到入学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不招收公务员。

3、学术水平和教研要求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学生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属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

(3)出版专著(个人撰写超过五万字);

(4)撰写重要咨询报告,并有厅级及以上领导人批示或部门采纳应用证明;

(5)主持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6)获得厅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

(7)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硕士论文;

(8)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课堂教学比赛奖或科技作品竞赛奖;

(9)获得过厅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及管理类的奖项或荣誉称号。

 

三、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报名提交材料清单

提交材料清单:

1、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学校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云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份。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扫描件。

4、学历(学籍)证明材料。

5、硕士毕业的申请人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

6、申请人须获得本学科方向2名教授意见。

7、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的复印件(学术论文、科研奖励、著作、专利);

8、自我评价及攻读学术学位博士期间拟进行的专题研究报告;

9、《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品德考核表》本人签字,相关部门盖章。

10、各类英语水平考试证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

11、本人近半年内在国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或按考试要求体检的材料。

12、申请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申请人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在职证明,包括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及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等。

13、各博士招生单位实施细则内提出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及其他可以体现申请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材料。

 

四、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参考核流程、科目

 

考核包含“初审”与“综合面试”两个环节。

 

(一、)初审:

初审包括“材料审核”与“专题研究报告审核”。材料评审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材料审核”占60%、“专题研究报告审核”占40%。材料评审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取消申请资格,不再进行后续环节考核。

 

(1)、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专家组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核,专家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材料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外语水平(占10%);

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占5%);

硕士学位论文(占10%);

教育(工作)背景及学术经历(占20%);

学术研究潜力(占20%);

教学与科研成果(占35%)等;

专家组依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以及《教育学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材料审核及成绩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专家组对考生的材料审核进行独立评分,计算出所有参评专家的平均分,将平均分作为该考生的材料审核的成绩。

(2)、专题研究报告审核

审核专家对申请人提交的“专题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并评分。

审核内容包括:选题的来源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占15%)、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占15%)、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计划(占25%)、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35%)、研究的基础和保障条件(占10%)。审核专家依据申请者提交的专题研究报告以及《教育学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专题研究报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专题研究报告审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占“初审”成绩的40%。

(3)、初审权重

“初审”成绩=(“材料审核”成绩×60%)+(“专题研究报告审核”成绩×40%)

综合面试名单确立。在专业内按报考导师,对申请人的“材料评审”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原则上按照招生计划数的2倍拟确定综合面试名单,进入综合面试考核环节。

 

(二、)综合面试

教育学部成立综合面试考核专家组,专家组由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名专家组成。面试考核专家组对申请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时间不低于30分钟,综合面试采用百分制,成绩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不予录取。

面试考核内容: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潜力(占50%);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占20%);英语听说能力(占10%);科研潜质(占10%);综合素质(10%)等。每位考生的面试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录取

1、根据招生计划分配,在专业内按报考导师,对考生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人选。

2、如若专业内某一导师没有合格生源,则可将计划调至专业内其他导师;也可将计划收回至学部重新分配。

3、拟录取时如果出现考核总成绩相同的情况,则按综合面试成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拟录取,如仍出现综合面试成绩相同情况,则按材料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拟录取。

 

 

五、推荐参考书:

 

李光立,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提高级)(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周红红,邓耘,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提高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杨若东,袁锡兴,研究生写译教程(提高级)(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 G 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六、推荐阅读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七、【几深教育】考博专业课程辅导授课体系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考博兵法(11):怎么看待考博中的“关系户”?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从初中升高中,从高中升大学,从大学考硕士,从硕士考博士,一直都担忧过一个问题:我会不会最终被一些“关系户”顶替了?

 

真的是好多次好多次忧心忡忡,甚至想了很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应对措施,白白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还搞的自己萎靡不振,这种担忧一度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这些年太多的同学找我咨询过,我发现,原来我并不孤单,绝大多数同学都担忧过这个问题。

 

这个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媒体上总会有一些报道,特别是高考被关系户顶替的报道。

冒名上大学的人现在是公务员了,生活的很好,被顶替者成为了务工人员,饱受生活的摧残,阴差阳错之下发现了真相,可惜时光不会回头,人生不可能重来。这类新闻特别吸引眼球,因为我们基本都参加过高考,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呢?

 

另一方面,社会上很多事确实存在“关系户”。

 

张三打小不爱学习,勉强读了一个职业学校,毕业后去当地小学当老师了,因为他大爷是校长;读高中时我们都在学校食堂吃大锅菜,纪律委员却去教师食堂吃小炒,因为他妈妈是教务主任;大学隔壁宿舍的李四挂科挂的学分都没有修够,不知怎么回事,正常毕业了,因为他爸爸是某学院的副院长。

 

再就是,我们太重视这场考试了,毕竟琢磨了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其实再苦再难我也不怕,最怕的是不公平,若是辛辛苦苦的努力还抵不过别人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来讲是绝不可接受的,也是令人极其失望乃至绝望的。

 

媒体上确实有一些冒名顶替的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种事情都是发生在很多年前,那时候计算机还没有普及,招生工作也不规范,所以让人钻了漏洞。

 

近几年,在正规的国家级考试中,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了,学生本人以及学生家长的知识和视野绝不是老一辈的人可以比拟的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封死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至于社会上这些乌烟瘴气的所谓“关系”,我们咱不讨论。但是考博中的“关系户”和我们息息相关,必须要高度重视。

 

所谓的“关系户”,无非这么几种类型。

 

A、导师的亲属。主要包括导师及其爱人的子女、侄女、侄子、外甥、外甥女等人。

 

B、导师的学生。主要包括众多的本科生和一些自己的硕士生。

 

C、导师的同事、各种亲属、师兄弟师姐妹、各路朋友介绍的自己的亲属、朋友或学生。

 

D、各类上级领导介绍的朋友、亲属或学生。

 

E、提前联系过导师的竞争对手。

 

关系的强度大致为:A>B>C>D>E.

 

导师又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是“六亲不认型”。

 

对于这类导师来讲,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关系户”,任你是天皇老子也不行,到我这里只看学生的素质和实力。这类导师是我们最喜欢的类型,也是投机分子的天然克星。遇到这样的老师,踏踏实实备考就可以,这类老师没有什么好分析的,干就完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分辨这类导师?一般知名的学术大牛都属于这个类型。

 

各种所谓的关系都不能影响他的抉择了,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硬实力,所以说只要你实力够,优先选大牛。

 

很难分辨的是普通博导中的绝对公平者,但是我们可以给这类人勾勒出这么几种特征:不担任学院的行政职务,这种性格根本干不了,可能担任系主任,毕竟学术很多时候不讲情面;大概率秃头、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朴素的衣服、骑着自行车、不善言辞,论文都是独作或者学生一作自己二作。大家可以奔着这些标准尽量去筛选,当然,这个筛选很有难度,毕竟我们无法获取全部的信息,我们能够确定的就是这么选择的概率最大。

 

第二类是“卖官鬻爵型”。

 

这类导师也很罕见,虽然有能力评上了博导,也可能当过“六亲不认型”,但是等到你考的时候,这类导师变质了,可能是由于临近退休想捞一把,也可能是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总之不再以学生的真实实力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了,这类导师我们应该避开,“关系户”们可以蜂拥而上了,你觉得你拿出的筹码够大,别人的可能更大,你们“狗咬狗一嘴毛”去吧!

 

分辨这类导师也不难,查查他近几年的论文发表情况就心里有数了,这类导师哪还有心思做学术发论文?然后再通过网络看看这个导师参加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评价,但凡这类导师,网上的骂声必定一片,我倒是知道一些,就不举例子了。

 

这类老师也没有什么好分析的,你有关系你就去投其所好,没有的话,我们就离的远远的。我可以负责的说,这样的老师是有的,但是比例极其低,不足为虑,只需要稍微用点心分辨一下。

 

第三类是“中间摇摆型”。

 

这种情况是最让我们头疼的,其实担忧就主要来自这类导师,因为我们不清楚公平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侧。

 

下面的分析,主要指的就是这类导师。

 

对于关系户A来讲,年龄在24到25岁,一般博导们要孩子都很晚,普遍在28至30岁之间,也就是需要导师年龄在52至55岁。

 

所以说,你要报考的导师年龄在这个区间的,你就要留意关系户A的问题了,这种亲情关系是强关系,没什么道理可讲,竞争不过的。

 

前提是导师的孩子恰巧有读博的愿望及能力又恰巧考自己爹妈的专业爹妈又不避嫌同意其报考,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概率太低太低了。

 

对于B、C、D、E来讲,在考博领域其实都是弱关系了。

 

因为对于博导来讲,每年只有一个博士指标,个别导师可能会有两个指标,更多的博导好几年才有一个指标。

 

对于本科生来讲,是群养,主要是学习庞杂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没有导师的,顶多有个论文指导老师,而且是一大群人共同分享一个论文指导老师。

 

对于硕士生来讲,学制太短了,普遍两年,长的三年,知识和能力比本科生有余比博士生不足,而且很多人还要面临找工作等杂事,第二年基本心思不在学习上,地位比较尴尬,对于博导来讲难堪大任。

 

而博士生就不一样了,学制四年起步,六年八年毕业也正常,是导师独养,是导师的得力助手,是挑大梁做课题的最佳人选,也是完全有时间有能力和导师深入勾连的人选。

 

也就是说,导师需要在至少四年的时间里和博士生有着学术上工作上的深度绑定,这个成本对于导师来讲太大了。而且导师对于博士生能够顺利毕业是负有责任的,一旦其不能毕业,或者博士论文外审存在差评,直接影响到导师未来的招生指标以及考核评级。

 

所以说,导师们在选择博士时是非常谨慎的。很难因为别人的介绍就给自己挖个坑,这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博导就没有一个善茬,都是人精,这点厉害关系心里门清儿。

 

你是我的本科生硕士生联系过我的学生也好,你是我的同事、各种亲属、师兄弟师姐妹、各路朋友、各级领导介绍的亲属、朋友或学生也罢,博导面子上的功夫都会做足,但是绝不会降低标准录取的。

 

因为录取了,那些用关系的人满意了,可是摊子是自己的,你的面子和关系VS至少四年的陪伴+给我做课题干活+顺利写出没有差评的论文时,导师肯定会做出后面的选择。

 

所以说,对于关系户,博导只会是顺水推舟。

 

也就是这个学生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和别的学生相比至少是不差,这种情况下,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博导来讲,一方面招到了自己满意的学生,另一方面还挣得了一份人情,一箭双雕,皆大欢喜。

 

对于学生来讲,本来就和竞争对手水平差不多,你落榜了,虽然遗憾但是也确实不能技高一筹。

 

大多数情况下,关系户都是本身实力不行的同学,因为不行才着急,着急才走旁门左道,导师对于这类人大概率是心里冷笑面上微笑的,口头上对你鼓励一番,最后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你和你的介绍人打发了。而且这个理由一定是客观的,一定是让你明白你自己实力不行怨不得导师的。

 

对于我们备考的学生来讲,与其担心这个关系那个关系,不如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实力,力压竞争对手一头,这才是最根本的最靠谱的也是你能够把握的。

 

再说,哪来的这么多“关系”?!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考博参考书、招生导师、往年招生情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