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3国考「言语理解-段落概括」难题解析

2018-11-19 21:07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7.0千
阅读时间|22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非常有趣的「反套路」题目

2.似是而非的干扰项

3.品味选项的微妙含义

4.横线位于正中间题目的特点

5.并列结构,强调点在后面

6.同时考察三个角度的好题

7.遇到奇葩无聊的文章,请忍耐!

本文为2013国考正确率≤60%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段落概括」难题解析。

一、非常有趣的「反套路」题目

【2013国考42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
(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
(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正确率49%,易错项B

对段落拆分解析:
(1)法律明确规定应履行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照顾特殊需求、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2)与老年人分开居住(「不在一家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
(3)专家表示应当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常回家看看」),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通过拆分解析可知,(1)(2)说的是「常回家看看」已有法律规定作为保障,而(3)则明确提到了倡导「常回家看看」这种行为,只是「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也就是说,全文都在讨论「常回家看看」具备入法的可行性,因此D「『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符合题意要求,正确。

A「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和C「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显然错误,「精神赡养」和「常回家看看」不能划等号,前者范围远远大于后者。

B「『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是本题的易错项,也是「反套路」的精髓。

有的网络培训机构非常喜欢教考生一些「旁门左道」,并将其自诩为「秘籍」「必胜攻略」,例如:

“对于篇章阅读(即段落概括)题,不需要通读全文,只要找转折词,找最后一句话去做题就行,这样可以大幅节约时间。”

很不幸,按照这种方法去做,本题毫无疑问应该选B,因为本文最后一句话为:“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

这不仅是最后一句话,还带有「而」「但」两个转折词,按照上述理论,「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这句话应当为本文强调的重点,因此B选项似乎最符合要求。实际呢?

综合全文考虑,很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讲的是「常回家看看」已经具备入法的可行性,最后半小句只是专家在总结这个可行性时附带的一句建议,根本不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轻信了「不需要读全文就能做出答案」的旁门左道,那本题一定会做错。

二、似是而非的干扰项

【2013国考44题】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正确率58%,易错项C

对段落拆分解析:

(1)细菌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
(2)它们的数量、种类、生活环境、代谢模式都很强(适应地球生活)。
(3)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可发现(1)强调细菌适应地球生活,(2)表明从各个角度细菌都拥有极强的生命力,(3)说明人类即使毁灭自身也对细菌毫无影响。也就是说,全文都在描述细菌的生命力、适应性非常强,最后还突出强调「远远强于人类」。

综合考虑,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的描述符合题意,是本文强调的重点,正确。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和,原文为「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生长繁殖」只是其中一个角度,不是强调的点。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压根没提到全文都在说的「细菌」,直接排除。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为本题易错项,这句话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并不能和原文很好地对应。

原文为「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这个「地位」是指的「生命力强、适应性强」,而不是「生存繁殖」,且「生存繁殖」不是本文突出强调的点,因此C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BD完全不符合题意,C似是而非,只有A描述与原文相符,正确。

从全文来看,A选项似乎应把「生命力」改为「生命力和适应性」,但这样一改本题就毫无难度了,这也是为了综合考虑出题的要求而进行的微调。

不要看到原文有类似描述就去选,一定要确定描述和实际是否一致。

三、品味选项的微妙含义

【2013国考45题】生命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几乎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领域进行探索。尽管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描述性数据,但是科学家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吗?例如,生物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希望。它试图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利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让生物学研究更加量化。不过,现在还无法得知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获取描述性数据是生物研究的必要条件
(B)系统生物学为解开生命之谜提供了可能
(C)如何从生物学数据中得到生命全景还是未知
(D)对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进行科学解释即将成为现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获取描述性数据是生物研究的必要条件
(B)系统生物学为解开生命之谜提供了可能
(C)如何从生物学数据中得到生命全景还是未知
(D)对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进行科学解释即将成为现实

正确率50%,易错项B

对段落拆分解析:

(1)生命复杂,生物学家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领域进行探索。
(2)尽管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描述性数据,但是科学家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吗?例如,生物是如何运作的?
(3)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希望。它试图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利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让生物学研究更加量化。
(4)不过,现在还无法得知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

分析可知,(1)(2)说的是生命复杂,生物学家探索领域小,引出「生物的整体概念」这样一个中心话题。(3)讲述的是「系统生物学」的特点和可能的前景,但(4)用转折说明,该方法能否「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还是个未知数。

综合考虑,C「如何从生物学数据中得到生命全景还是未知」符合(1)(2)引出的话题和(4)的总结,正确。

易错项B「系统生物学为解开生命之谜提供了可能」忽视了(3)中「正在形成的学科」和「它试图……」的描述,该描述结合(4)的「现在还无法得知……」明确表明,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连「提供了可能」的描述都不当,因为该学科都还没形成,一切都只是设想规划阶段。

A「获取描述性数据是生物研究的必要条件」不涉及「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和D「对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进行科学解释即将成为现实」在文中完全没有「科学解释即将成为现实」的描述,显然错误。

B选项「提供了可能」不是说「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的意思,而是明确指出「系统生物学向解开生命之谜前进了一大步,大大增加了可能性,只是最终得出什么样的成果还不确定」,需要品味其中的微妙含义。

另外,B「生命之谜」和「系统生物学」也不完全对应,此处需要注意。

四、横线位于正中间题目的特点

【2013国考48题】所谓声誉,实际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的评价。声誉良好的企业,意味着在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历史中,扮演着可以信赖的伙伴角色。个人或者组织选择自己的交易对象,_____________。因此,那些有着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将更多地获得利益相关方的青睐,而且彼此的交易更倾向于继续发展下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往往取决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B)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
(C)需要考虑双方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D)合作对象的知名度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往往取决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B)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
(C)需要考虑双方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D)合作对象的知名度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正确率55%,易错项A

对段落拆分解析:

(1)声誉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的评价。声誉良好的企业在交易历史中往往成为中受信赖的伙伴。
(2)个人或者组织选择自己的交易对象,_____________。
(3)因此,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将更获青睐且生意更为长久。

本题实际是一个「逻辑判断-条件推理」题,可将题干关系简化如下:
①声誉=过去交易中对该企业表现的评价,企业声誉好,通过交易历史往往就更加受信赖
②交易者往往根据(某种条件)进行选择

由①②推出:
③有良好信用记录企业将更获青睐且生意更为长久。

综合上下文可确定,该空填入的内容应当和「通过交易历史获取的较高企业声誉」有关,综合考虑可发现,B「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中的「交易经验」和「声誉良好的企业在交易历史中往往成为中受信赖的伙伴」的「交易历史」密切相关,为最能够对应本题上下文的正确选项。

其他三个选项中,A「声誉良好的企业在交易历史中往往成为中受信赖的伙伴」为易错项,是对「声誉良好」这一前提条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的总结,而没有提到「选择交易对象,究竟是根据什么」,虽然也能够勉强和下文接续,但不如B接续的紧密。

C「需要考虑双方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和D「合作对象的知名度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知名度≠声誉)」在本文根本没有对应描述,直接排除。

综上考虑,B比A更加合适。

A选项读着很顺口,但是像这种横线位于全文最中间的题目,其正确答案一定能够承上启下,而不是仅仅总结上文。

理解了此类题正确选项的原理,就很容易找到合理的解题思路了。

五、并列结构,强调点在后面

【2013国考49题】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国家中的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追问人的本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与其说这是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不如说这会给他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那种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社会精英特权或某些组织禁脔的思想,是无视人之本性的陋见,不利于公共伦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是阻碍现代公民意识生成的绊脚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

正确率34%,易错项A

对段落拆分解析:

(1)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公民是社会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
(2)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
(3)善行会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
(4)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部分精英、某些组织的特权」的思想是不好的。

拆分简化后可很清晰看出,(1)(2)说的是「公民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且每个人都有心向慈善的一面」,(3)强调「慈善是本性,也是权利」,(4)根据(1)(2)(3)的叙述批判了「慈善是精英、某些组织的特权」的错误思想。

分析选项可知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是题干在(3)中强调的内容,且承上启下,符合题意。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错误,本文大半部分都在讨论善行、慈善,A不涉及这一点,直接排除。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明显不是本文的重点,这只是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所引用的一个论点。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错误,该句虽在原文结尾有所体现,但原文原意为「片面地将慈善视为精英和某些组织的特权领域,这种观点两个不利于,一个阻碍」,概括为「片面的慈善观对道德建设和公民意识有一定危害」更加合适。另外,D强调了「不正确的慈善观」,这也不是本文重点,和(1)(2)(3)均无关。

总体来说,ABCD在原文都有所涉及,所以本题一定要通过拆分解析的方法,感受出作者想要强调的究竟是什么。

「是……也是……」的结构,其强调点一般在「也是」后面,需要注意。

六、同时考察三个角度的好题

【2013国考54题】「孤独乔治」恐怕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单身汉了,它是加拉帕戈斯群岛象龟一个亚种中最后的成员,多年来,它都孑然一身,人类将它与近亲繁殖的尝试也终告失败。2012年6月,「孤独乔治」被发现死亡,享年已达100多岁。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乔治作为世界上最稀有的生物,成为了全球物种保护的象征符号。它的形象曾经出现在纸币、邮票、纪念币上。乔治死后,当地的达尔文大道上的一块黑板上写着: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乔治,物种的终结者
(B)我们不想再看到下一个
(C)我们亲眼目睹了灭绝
(D)又一个物种亚种消失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乔治,物种的终结者
(B)我们不想再看到下一个
(C)我们亲眼目睹了灭绝
(D)又一个物种亚种消失了

正确率47%,易错项B

对段落拆分解析:

(1)「孤独乔治」是加拉帕戈斯群岛象龟一个亚种中最后的成员,多年来,它都孑然一身,人类将它与近亲繁殖的尝试也终告失败。2012年6月,「孤独乔治」被发现死亡,享年已达100多岁。
(2)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乔治作为世界上最稀有的生物,成为了全球物种保护的象征符号。它的形象曾经出现在纸币、邮票、纪念币上。
(3)乔治死后,当地的达尔文大道上的一块黑板上写着:_____________。

本题有点的独特的是同时考察了「文采」「对应」和「寓意」,涉及三重角度,属于一道非常经典的题目。

本题非常好理解,(1)介绍了「孤独乔治」有多么孤独,(2)介绍了乔治有多么出名,(3)说的是乔治死后,达尔文大道的一块黑板写了一句话。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呢?

分析题干不难看出,这块黑板是否普通不重要,重要的是横线对应的这句话,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和寓意,又对应了上文描述,还应有一定的文采,因为「黑板的一句话」暗示了「标志、题目」。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大块黑板只写了一句话,它是否象征着一个标志,或者代表着某个重要信息——即在本文可以作为题目?

逐一分析4个选项:

A「乔治,物种的终结者」有文采,有寓意,但很可惜它只是某亚种象龟的最后一只,不是三体人的水滴或者神级文明的二向箔,「物种终结」一词显然太夸张了,错误。

B「我们不想再看到下一个」为本题易错项,很有寓意,也是考生的下意识反映。「孤独乔治死了,我们不想看到下一个」看似符合题意,但问题是「看到下一个」是什么意思?

分析题目可知,乔治已经是该亚种象龟的最后一个了,不存在「下一个」,就谈不上「不想看到下一个」的说法了。正确描述应为「我们不想再看到下一种物种灭绝」,或者「我们不想再出现下一个类似乔治的例子,看着他孤独地走向灭绝」。「不想再看到下一个」无法具体对应本文描述,错误。

C「我们亲眼目睹了灭绝」对应了上文「孤独乔治的死亡意味着该亚种象龟灭绝,我们都见到了它,却无法阻止」的描述,「亲眼目睹」有种史诗般悲剧的寓意,是非常克制又有爆发性的说法,非常有文采,适合填入空中。

D「又一个物种亚种消失了」是非常平实、朴素的叙述,而且没有任何感情波澜。严格来说,该选项填入D中也是可以的,但显得太淡薄了。

综合考虑,C比D更合适作为本题正确选项。

这种考察三个角度的题目非常少见,值得细细研究。

B选项煽动力很强,一定要冷静分析其描述。

七、遇到奇葩无聊的文章,请忍耐!

【2013国考58题】「90后」一代拥有一个网络童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中的不少人使用「火星文」,装扮怪异,喜欢动漫,照毕业照时不会正襟危坐,而要追求「古灵精怪」的效果……假如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些个性行为上,关于「90后」的刻板印象就会悄然形成,从而导致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偏差。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A)舆论过分关注「90后」的个性行为
(B)「90后」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格
(C)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90后」
(D)「90后」受到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A)舆论过分关注「90后」的个性行为
(B)「90后」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格
(C)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90后」
(D)「90后」受到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

正确率49%,易错项C

注意本题为2013年国考题,此时参加国考的应届大学生大约出生于90-92年,有着强烈的针对性。虽然题干中观点略显幼稚,但大家做题时要注意代入当时的环境。

对段落拆分解析:
(1)「90后」一代拥有网络童年,深刻接触信息技术革命。
(2)不少人的行为很有个性,追求独特。
(3)假如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些个性行为上,关于「90后」的刻板印象就会悄然形成,从而导致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偏差。

分析后可发现,关于「90」后群体,本文的暗示有3条:
A「舆论过分关注个性行为」
C「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
D「受到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

其中:

A对应描述为「假如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都集中在这些个性行为上……」,结合上文的「火星文」等种种描述,说明目前存在这种现象。

C对应描述为(3),通过「刻板印象、认知偏差」可知作者认为应采取包容的态度。

D对应描述为(1),即「拥有一个网络童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说明「90后」受到网络文化的巨大影响。

B「『90后』身上也蕴含着优秀的品格」是客观事实,但问题是题目并未明确点出这一点,只是说「不要根据一些『90后』过于个性的行为而造成刻板印象、认知偏差」,不涉及「优秀的品格」,因此B选项不属于这段文字暗示的信息,符合题意,正确。

做题时不要过于代入自己的身份。这段文字说实话写的相当……如果用个不那么贬义的词来说,就是「无聊」。

都2013年了还拿「X0」后说事,这种观点是不是很蛋疼?写这篇评论的记者是不是闲的没事?90后需要你来指指点点,还「刻板印象、认知偏差」?知道什么叫尊重个性吗?1999年的韩寒和随后几年对「80后」的批判了解一下?

…… ……

是的,正是因为这篇文章这么无聊,所以做题的考生才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压抑住批判作者的冲动,同时也压抑住自己强烈希望选B的心情,耐心地选择C:

「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90』后」

包容个头啊!「90后」需要社会包容?写这篇文章的记者请你睁开眼看看你写的这篇文章好不好,幼稚不幼稚?

——但是做题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尴尬但不失礼貌的微笑,好烦呀,很想选B,还不得不选C呢。

在公考中见到无聊奇葩的观点时,一定要忍耐,毕竟这是在考试中。

2013国考「言语理解-段落概括」难题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