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脏超声声像图
第一节 心脏常用声窗和切面
胸骨左缘旁: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
左室左房是否增大,主动脉根部是否增粗,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幅度。
冠状窦进入右房,降主动脉。M超可以经该切面测左室收缩功能。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
(1)二尖瓣口水平短轴切面:室壁运动情况,二尖瓣口面积(正常是4平方厘米),舒张期呈“鳄鱼嘴”。
(2)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切面:室壁运动情况,有无室壁运动失常。
(3)左心室心尖短轴切面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
主动脉圆形环状结构,主动脉瓣舒张期闭合呈Y字型。还可看到左方,右房,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房间隔。看房室有无增大,右室流出道有没有增宽,房间隔有无缺损,主动脉瓣有无畸形(右冠瓣、左冠瓣、无冠瓣)
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肺动脉。可以看到动脉导管未闭,血管狭窄
胸骨旁四腔心切面
看四个心腔和二尖瓣三尖瓣
第二节 M超正常心动图:应用单轴声波探测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由心尖到心底可以得到5个标准测量区:
1区:心尖波群
从前到后:胸壁,右室前壁,右室,室间隔,左室,左室后壁。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左室的收缩作用决定的),室间隔收缩期向后运动,舒张期向前运动。
2a区:心室波群
2b区:二尖瓣波群
正常人二尖瓣前叶曲线舒张期上升形成E/A峰,收缩期形成一缓慢上升的CD段,二尖瓣前叶M型,后叶为W型。
E峰:为二尖瓣前叶开放最大位置,由左室快速充盈期(DE段)形成,距前胸壁最近。
EF段:二尖瓣前叶产生向后呈半关闭状态,由于左室充盈的血液从瓣叶背面推动瓣叶向左房方向浮动,算是缓慢充盈期。
A峰:心房收缩所致。
B点:心房收缩后压力减低,左室压力逐渐大于左房压,二尖瓣前叶又恢复半关闭状态,即向后运动。曲线下降至B点标志瓣叶处于收缩期开始。
C点:二尖瓣关闭,左室开始收缩。
CD段:代表整个收缩期
D点标志书舒张期开始,二尖瓣即将开放。
DE段:二尖瓣开放,快速充盈期,前叶迅速向室间隔前移。
3区(二尖瓣前叶波群)
4区:心底波群
从前向后:胸壁,右室壁,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后壁=主动脉前壁,主动脉,主动脉后壁=左房前壁,左房,左房后壁。
主动脉根部曲线
上线代表右室流出道和主动脉前壁,下线代表主动脉后壁和左房前壁。收缩时主动脉上升形成主波,舒张时主动脉曲线逐渐下降,之后曲线又稍向上活动形成重博波(代表主动脉的弹性尚好)。正常人主波幅度应大于10mm,重博波清晰可见(否则代表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瓣曲线
六边形盒样曲线,收缩时右冠瓣向前,无冠瓣向后,分别靠近主动脉前壁和后壁,舒张期形成闭合一条线。高度代表开放幅度,宽度代表射血时间。
第三节 频谱多普勒
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
脉冲多普勒呈空窗样。连续多普勒呈填充样。
脉冲多普勒侧测得是取样容积里面的速度,这里面的血流速度变化不会太大。而连续多普勒测得是整条取样线上得,红细胞的速度变化较大。
主动脉——心尖五腔心——主动脉瓣上——收缩期窄带单峰(负向)
肺动脉—— 胸骨旁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肺动脉瓣——收缩期负向窄带频谱
二尖瓣——心尖四腔心——二尖瓣瓣尖——舒张期窄带双峰(正向),E峰>A峰。
三尖瓣——心尖四腔心——三尖瓣瓣尖——舒张期窄带双峰(正向)
补充知识
1、频谱的方向
通常将基线上方的频谱规定为正向,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而将基线下方的频移规定为负向,表示血流方向背向探头。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频谱翻转键的使用,彩色框倾斜的调整以及探头旋转180度都可以使频谱的上下位置人为的转换。所以基线上的频移不一定代表朝向探头的血流。
与彩色血流显像一样,为了准确的判断血流的实际方向,应该选择血流方向较为恒定的血管作为参照物。
2、频谱幅度
表示取样区域内血细胞的运动速度。心动周期中任意时刻的血流速度均可测量。
3、频谱亮度
表示某一时刻取样容积内相同速度的红细胞的数量。相同速度的红细胞数目多,散射回声强,频谱亮;相同速度的红细胞数目少,散射回声弱,频谱暗。
4、频谱包络线
一般远离基线侧的外周部分。层流时,频谱光点密集,包络线比较光滑;湍流和涡流时,频谱光点疏散,包络线不光滑,呈毛刺状。
5、频谱宽度
一般指垂直方向上频谱的宽度。表示某一时刻取样区域内血细胞速度分布范围的大小。速度分布范围大,频谱宽;速度分布范围小,频谱窄。
6、频窗
这里将频谱与基线之间的空窗。频窗的大小与频谱的宽度有明显关系。频谱窄,频窗大;频谱宽,频窗小。一般大多数正常血管频窗都是存在的,而湍流时,频窗可以消失。
彩色多普勒
朝向探头为红色,背离探头为蓝色。色彩的明暗代表血流速度快慢,五彩镶嵌血流代表血流方向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