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技术解析科幻片《诞辰》:虚拟制片的“4日奇迹”

2022-06-24 22:31 作者:极客电影  | 我要投稿
这就是《曼达洛人》里用的虚拟制片吗? 
真是LED拍的吗?这种质感是怎么做到的? 
悬崖拥抱那段,为什么会有“万丈深渊”的既视感? 
场景像是渲染出来的,不像对着LED拍的,居然还带着景深? 
用这个来拍《三体》岂不妙哉? 
太牛了,你们做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当初的卢卡斯工作室,看完后很激动……

上周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部100%用虚拟制片创作的科幻短片《诞辰》(传送门>>宝藏国产科幻,“以人养人”的末世人性启示录),结果没想到发出后各种问题挤爆了评论区。

能有这样的热度,完全因为虚拟制片技术和它所引发的制片体系变革,已经成为全球影视产业最火的话题,没有之一。


学界、主流影视发行平台和制片公司几乎都达成了共识:

就像21世纪初的影视数字化转型一样,虚拟制片是未来影像制作的必然趋势,将引领娱乐产业走入一个全新阶段


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人们对“虚拟制片”从旁观到接受再到认可和相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数人在最初都会觉得,虚拟制片只能用来完成一部分影像创作需求。


其实,这两年虚拟制片技术飞速发展、产品快速迭代;


影像极客们的目标是——作品从创意阶段、到全片拍摄制作都能用虚拟制片完成


很多人还不了解,中国在虚拟制片技术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

今天我们就完整为你解析《诞辰》背后的技术和团队;

除了回答开头所有问题,我们还会揭秘这样一部极具电影质感、重视效的科幻精品,是如何以最新虚拟制片技术解决方案,用3样道具和4天时间出片的。


01_从海外火到国内的国产科幻精品


今年4月,全片用虚拟制片打造的科幻短片《诞辰》在北美NAB展上大放异彩。

虚拟制片本来就是这届NAB的大热点,而这样一部画面影视级效果、叙事完成度极高,还解决了许多虚拟制片领域技术难题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好莱坞顶级制片公司与视效公司的目光,成为讨论焦点。


《诞辰》在8分钟内构建出一个充满末世废土气息的异星世界,讲述了人类在面临物种存亡时作出的生存选择,人性也因此经受了巨大挑战……


故事结尾反转的暗黑程度堪比《爱死机》,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中,影片浓缩了对生命与传承的反思,给人心灵震撼。


气势磅礴、实拍感十足的外景;

设计前卫、科幻氛围拉满的内景;

广阔的拍摄范围、实验性的叙事视角、充满感染力的运镜……

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中国团队仅仅花费几天时间在LED虚拟影棚里制作出来的!

《诞辰》再一次刷新了全世界对中国科幻片制作水平的认识。


02_博采——“下一代”虚拟制片解决方案


《诞辰》的“秘密”,是博采传媒花费3年打磨研发、被称为“下一代虚拟制片系统”的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虚拟制片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影像创作的每一步都“实时”——把后期提前到拍摄同时,让主创在拍摄现场“所见即所得”,拍完几乎等于后期也做完了。


影像创作的最高境界本来就应该“行云流水”。


博采方案由包含多个软硬件专利技术的主控系统贯穿虚拟制片全流程


从美术设计、数字资产制作、Previz(预演)到LED环幕拍摄……全流程数据打通,视觉呈现在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帮助创作者交出一部“没有遗憾”的作品。

使用这套虚拟制片系统创作完成的影片《诞辰》,每一帧画面背后都有着满满的技术含量。


1//  屏幕技术


LED拍摄一般要求演员距离屏幕至少3米、而且摄影机焦点不能放在屏上,否则会出现摩尔纹。


而博采系统首当其冲的优点,就是“无摩尔纹”。


“万丈深渊”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需要把摄影机推至距离LED屏2米的位置,以多个极致角度怼屏拍(例如高角度俯拍)。


这就需要LED屏、控制器、摄影机、服务器……所有工具协同工作,才能做到画面“无摩尔纹”。


《曼达洛人》用LED屏幕拍摄时都没解决摩尔纹问题,他们只能用一些技术手段尽量规避,实在不行就后期用清晰素材替换出现摩尔纹的LED素材。


其次,如同实拍的变焦体验,虚实融为一体。


摄影机不仅可以直接对焦在LED屏幕上,焦点还能向虚拟场景内延伸,连屏内虚拟场景的景深也能拍出来!


第一次进入人类飞船内部。

女孩在医疗舱中凝视“培养皿”中的母亲。

这得益于博采自主研发的跟焦系统

有了这个软硬件结合的跟焦器,摄影师无需改变以往的跟焦习惯,就能轻松地让镜头对焦在虚拟场景的特定物体上。


而且屏内场景与屏外场景的镜头焦段可以无缝转换调整,前后景物都有正确的景深关系,与真实道具完全匹配,画面上的虚实完全融合在一起。


摄影师在设计前、中、后景的关系上更加自由,画面自然,实时就能出片。

关于屏幕还要再多说两句:


《诞辰》中大量极端天气能够顺利拍摄,也是得益于博采特别研发定制的LED屏幕,能经得起这样的沙尘考验。


据说拍完《诞辰》的沙尘暴戏,演员花费了三天时间才洗干净头发上的灰,而LED屏却依然坚挺如初。

2//  不可见相机跟踪系统


什么是“不可见”?


顾名思义,就是在完全包裹场景的环形LED屏上,看不见任何跟踪相机的痕迹


就像一块完全干净的画布,等待艺术家在上面自由发挥。

若要实现这样的完美状态,需要攻克“LED屏幕结构规格”“相机跟踪隐形”这样的核心技术难关。


市面上的LED影棚分为“无顶屏”“有顶屏”两种方案:


“无顶屏”方案在相机定位可以使用传统的光定位器,解决方案相对比较容易。但整个棚对拍摄角度有限制,不能做到“自由仰拍”,因为到一个角度屏幕就没有了;而且像玻璃、水面这样的镜面反光效果,也无法实现。


“有顶屏”方案,很多顶屏和环屏规格不一样,导致顶屏只能用来补光,并不能扩大拍摄区域。


主流的相机跟踪技术,有由外而内(Outside-In)的光学动捕、和由内而外(Inside-Out)的主动视觉定位等。这些方案多多少少都会影响LED背景墙或美术置景。


比如拍摄《曼达洛人》的LED虚拟影棚,顶屏与环屏连接处就能明显看到追踪相机,后期需要把这些相机擦去;

而且顶屏规格跟环屏比相对较低,限制了拍摄角度。

博采系统的顶屏和环屏技术规格完全一样,视锥可以横跨天幕与环幕;


而且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核心相机定位技术,屏幕上没有任何相机跟踪点、也没有任何其他干扰信息,可以在完全包裹式的清洁屏幕上随意定位、或任意移动摄影机位置。

创作者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去仰拍、或用各种极端角度自由拍摄——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3//  零延时相机追踪


所有导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充满戏剧张力,角色特写、快节奏运镜、快递剪辑……摄影机与角色场景之间的创意性互动在影视拍摄中很常见。


《诞辰》的拍摄,导演希望用手持摄影机实现快速移动,表现突发事件下人物的动态;

或是危机中角色的绝望与压迫感。

用LED拍这些镜头,就必须要做到“零延时”。


只有零延时,视锥才能完全实时更新,镜头中的虚拟场景与物理景也才会完美匹配,更好满足导演和摄影师对镜头运动的想法。


另外,这种革命性的拍摄环境还让创作者拥有随意转动场景的能力,扩大了镜头创意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除了这些,博采虚拟制片的灯光系统也有惊喜。


LED屏最大优势在于——它自身就是光源。


所有LED面板都能为环境、置景和角色打光,还可以单独指定某块LED板用来定向打光;甚至如果想降低特定角度的亮度,可以直接让某一块LED板变黑。


虚拟制片主控台集成了灯光系统,可以任意控制场景中的所有光照,获得想要的画面氛围。

最酷的是,博采把灯光、色彩功能从引擎中分离出来,单独做了一套硬件设备,通过主控台控制,没有引擎基础的人也可以自由控制场景打光、影调。

指路《诞辰》影片幕后揭秘特辑


03_让虚拟制片真正“还创作以自由”


“虚拟制片”在影视行业已经不属于新概念,现在全行业都在寻找高成熟度、对创作者来说上手容易,能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提升创作自由度”的一站式商业化解决方案


博采传媒创始人CEO李炼作为影片《诞辰》的导演,以艺术家视角走了一遍虚拟制片创作全过程,实践了这套自研虚拟制片系统的每一个细节,确保系统为影视创作者量身打造,应用场景和使用体验一气呵成、流畅顺手

正是这种自己下场打磨产品的“极客精神”,让博采能“站在创作者角度”思考问题、研发技术,成为影像领域的技术引领者。

前期的美术设定转化成预演,预演中的所有效果都转化成实际拍摄——虚拟制片其实是个数据继承迭代的过程。
—— 李炼

如果说“工业化”是中国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那么虚拟制片很可能就是通向工业化的重要道路,甚至让中国电影工业“弯道超车”。


正如《诞辰》中所展现的“以人养人”,中国影像极客正在以技术投入滋养创作者,而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也正在诞生萌芽。


没看过原片的小伙伴可以再看一波!


深度技术解析科幻片《诞辰》:虚拟制片的“4日奇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