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虫之道第二十二章:闪蠊论“道”

2020-08-09 06:54 作者:蚔聖螯肢  | 我要投稿

    公元2380年,庚子年,智人文明12380年,八月初九,申正,日照纪年法:16:04。

    西京太学府内。

    秦荣道:“好的,好久没继续《虫之道》讲座了,今天,我们以一个不同的视角开始。”

    同时,堂内还多了四位听者:蚔圣螯肢、芦荟、蛛言、与蛊。

    ......

    真肢百零七载,八月初八,申正。

    “道失而求德,德失而求仁,仁失而求义,义失而毁也。”

    “做虫乃道,治国乃术;道不行,术再厉害,那亦如一枚猛火雷。”

    闪蠊:“闪某记住了。”

    “至于你说的那个大荒落是何物,汝得先了解摩诃为何物。”

    闪蠊:“摩诃?沙曼教的与休屠神齐名的大神?”

    大师摇了摇头,道:“摩诃,源自古九毒余语,乃对于沙曼教中摩诃神的音译,而又被我官话音译为摩诃,其本意并没有什么奇特玄妙的,徒奇哉、神哉、妙哉等意。”

    闪蠊:“弟子记住了。”

    大师:“把这三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再好好想想。文有文道,武有武道,茶有茶道,连吃饭都有味道,但谁能说出道是个什么东西。去,传李女氏来。”

    闪蠊:“喏。”

    来到堂外。

    闪蠊:“大师传你进去。”

    这时,大师的声音传来:“斑影,会胡乐欤?”

    李斑影:“会的大师。”

    大师:“那首《漠中求休屠之谣》学会欤?”

    李斑影:“才入门。”

    大师:“也罢了,来奏罢。”

    李斑影:“喏。”

    闪蠊也进入了一间静阁中开始冥想,并开始完成大师交给他的任务:回忆过去,与道。

    闪蠊当初就是因为自己身上的信物、与自己获得了蚔族的槃坛的传承,才能够被容石城最大的道家大师——灵氏收为徒弟的。

    没错,就是昆仑上城中的“花皇帝”那大名鼎鼎的宰辅——灵氏的一个小庶出,即使灵大师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家族还是不知道何种原因咄咄逼虫,就是不放过他。

    灵大师,作为整个容石城的第一大道士,居然一开始一个土地都没有,只要了两位蛾灵甲侍童。

    灵大师自诩也没多少本事,自己只是个白蛾,而虫都相信白蛾如同蝉一样徒饮高出露水而活,清心寡欲,而灵大师实则顿顿无肉不欢。

    对于灵大师自诩没多少本事上,闪蠊表示这纯属放屁。

    灵大师实则是——大名鼎鼎的,太上玄德皇,《虫道》圣著之父《夏子帛》之作家,夏氏,号鬼谷,的第六百七十三代掌门。

    不过距离夏豸朝早期都已经数万年过去了,这个数字闪蠊很怀疑。

    注:我这里没有暗指鬼谷藏龙,我这里的鬼谷的身份相当于是古代人物鬼谷,所以别刷芳斯塔夫鬼谷了。

    太古时期,昊天上帝初开混沌,而后父仪氏造智,而后就是夏豸高祖得夏氏鬼谷子辅佐,灭蛮夷,收九毒余,开辟夏豸朝。

    而夏氏鬼谷子,先是宣诰鬼谷子的道教为国教,后来封鬼谷子为御史藏吏,最后又封其为道祖。

    而后数万年,来天下都由大虿收复时,大虿高祖又封夏氏鬼谷子为太上玄德皇,从此夏氏封神。

    再来说这三个月来闪蠊和李斑影做了什么。

    自从上次闪蠊获得蚔族槃坛传承那次,他真实地将传说中舍公上书的情节真真实实用肉体感受了一次。

    注: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好奇如果自己能够亲身体会古代那些著名的事件呢?那将会是何等的体验?仅凭现代书籍描述,还是无法让人感官上全面地感受到,就像刺客信条里的Animus的作用差不多。

    然而闪蠊获得的传承中只到吴公拜见裴迢后就断了。

    而闪蠊用切韵法将当时的古语记录了下来,这也是灵大师想收自己为徒的原因。

    灵大师对古语钻研到了出神的境界,除了修道,这就是令他唯一废寝忘食的东西了,当时夸耀这堪比任何拜师礼,他还指出,果然现代官话收虿语和其他胡语音而“败乱”,而真正的豸族官话的流传果然是昆仑土话和其他一些容石偏远村落中的土话,甚至九毒余的土话都有得到一些传承。

    比如“自由”应该为“自繇”,“德”字古语念法应该为dei等。

    另一件坏消息是,李斑影的李氏势力以及李斑影在东南洲的帮派被矢良卫残部全灭。

    当时李斑影差点气得吐血。

    去岁腊月,突然崛起的,被天下称为镇雷秦师的“虿室归义军”大破邺康城,将矢良卫打得七零八落,稀里哗啦。

    但是谁他娘的能想到,几个月后,矢良卫残部修整后第一件事就是扫除外戚与士大夫势力?!

    就因为此时,闪李二虫就准备出行于昆仑。

    但是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李斑影的身份,使得她自己甚至拖累着闪蠊被景平卫追杀,一直到了容石。

    闪李二虫在这段旅途中也结识了一些英雄好汉,不过都要么还没等到时机起义,要么被自己拖累,下场很惨。

    终于逃到了容石,闪李二虫看尽世态炎凉,只想与世无争了,李斑影本来就是相当于被家族抛弃的庶出,原本在东南洲劫富济贫、帮派械斗,现在确实累了,只想做做打打渔、种种地的活了。而闪蠊也基本上差不多如此,只想找找自己当初应允前辈的那虫族传承,于是也入道了。

    而李斑影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世,顺便既可能和闪蠊产生了难姊难弟之情,也可能是想以后让自己变得无欲无求、与世无争,和闪蠊一起来拜师求道,期间还学了胡乐。

    冥想完了,闪蠊离开静阁,看了看正在奏胡乐的李斑影,哪儿还有当初杀生如麻的气概,更像一个宫中琴女,再加上她是个猎蝽族,有那婀娜的身姿,去当个礼乐侍女,相比也比现在要好太多。

    “呦,闪郎来啦,唉,别停,接着奏。来来来,这是师父我亲自烹饪的茶面鱼,配金米蕨蒸出来的米黍,顶是好吃。”

    白垩纪晚期有几类被虫族驯化的蕨类,孢子囊产量很大,将其磨成粉,可以制成最早的米与其他各类面食。

    “闪郎啊,怎么样,想好了吗?”灵大师问道,顺便夹起一块带有叶香的鱼肉放进嘴里。

    闪蠊放下碗筷说道:“哦,是,常言道,道乃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尔道亦是,虫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而据《夏子帛》言,道者,牝牡之门也。”

    “嗯...你可以继续吃,这都夕食了,都饿了,”灵大师,想了想,又说道,“那《夏子帛》第一卷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汝该如何短句,又有何意?”

    闪蠊:“吾以为,应为‘道可道,非常道’,意为‘如若道可以言说,那此非为长行之道。’”

    灵大师品了一口茶水(这里的茶是当时一种有香甜气的开花植物的叶子泡的,当然何现在的茶不一样,甚至有点甜),说道:“若想知道,必先知德。闪郎,你还是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闪蠊:“请师父指教。”

    灵大师:“我先问你,何为牝牡之门?”

    闪蠊:“牝本意是对女性牛族或羊族的称呼,而牡本意则是男性牛族或羊族的称呼,牝牡之门......难道是古时候的一种星宿?”

    灵大师:“非也。你呀,牝牡之门这四个字,就能将道概括了,你都解释不出来。牝牡之门,我们要结合当时夏豸朝时期的世事来想,夏豸朝初期,虫明分三六九等,而牛族与羊族仅次于石蚣,而石蚣第二,大蚣第一,再往后就是蛾族,犀龟族,然后最贱的就是各类蛮夷族了,比如被称为毛贼的食龙蛛。

    而鬼谷子是羊族,他便用代表他们种族的牝与牡二字来修饰道,用现在我们来看,你可以理解成男蛾女蛾之门,男蠊女蠊之门,或者男蝽女蝽之门,男女齐名之门,你想想是什么。”

    闪蠊:“......难道是,生殖崇拜?!”

    灵大师:“没错,最早的道并不像现在一样玄乎,当时毕竟是,我们现在称黄夏之道(注:也就是黄老之道),就是用经文道德来治国的,夏豸朝早期正是太古时期,用生殖崇拜来治国,只能说太上玄德皇实在是摩诃无量,神哉!

    然后你再看看我们后裔们结合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虫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闪蠊:“......!!!大师我悟了!”

    灵大师:“不过,汝心中还有一个疑问,那这样说,这不就和‘道可道,非常道’冲突了么?

    我认为鬼谷子他当时只可能明一套,暗一套,如果我夏氏的道被言说了,那它便不是长行之道了,汝闻,这不就是黄夏之道惯用手段么?”

    闪蠊:“那它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暗那一套呢?”

    灵大师:“道可,道非,常道。”

    闪蠊:“那是何意?”

    灵大师:“道者,说其是,说其非,说其假,说其真,说其对,说其误,此乃真正的长行之道。

    因为就像汝方才所说,万物皆道,而再看看那所谓的太极八卦图,大黑白圆圈子,众所周知,由黑白组成,阴既阳,阳既阴,正所谓‘家家有兵书,户户观虫道’,家家都备有兵书,随时准备开干,而同时家家也备有虫道,以和为贵(蚁王诱捕器,滑稽)。打就是没有打,没有打就是打。

    还有那个虫道中非常著名的名言: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观兵书,立杀戒。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贞。行中庸,走至极。

    大道伦理与纲常败坏了,大家才会寻求仁义,虫才会有任义。一旦有了智慧,其中一定会催生出愚蠢,不然怎么父仪造智之后怎么不是所有虫都是圣贤?观兵书,立杀戒,打就是没有打,没有打就是打。只有家庭不在和睦,家族中各个成员六亲不认的时候,其中就会有虫有失落感,丧家之痛,这时才会对其他家族成员体现出孝慈。当国家昏君霸权,社稷动乱之时,才会有忠义之士,英雄豪杰才会层出不穷。行中庸,走至极,夏老告诉我们,虫既得怀有中庸之道,心中同样还得有最纯净的执,那就是心中的信仰,心中的道,看,又回到道上了。

    此乃,道可,道非,常道也。

    再来说德,何为德?自然为德,这个自然,并不是龙禽虫兽与天地之间之合,而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你想想,我们的原始的祖先,太古时期,在父仪造智之前,每个虫都光着身子,手里拿着木头棒子,跳着远古的舞蹈,吃着没有调料的吃食,但是他们没有感到任何的不满足,但是现在,男的不束发,女的不贴花黄,就会羞于出门,食物不放料,就会索然无味,这时为何?

    《夏子帛》中就言道:虫因什伯之器而无用。数石的辎重,多少个年轻小伙子都抬不起来,一辆马车立刻就拉走了,结果你看看,现在还有能够徒手搏龙的大力士吗?什伯之器,就是代替我们的双手的器具。

    德,自然而然,但是,我们真的尚有德否?”

    说罢,灵大师在纸上写了个古金豸文的德字。

    双虫切(双人旁)变成了一个有分支的直道,右边则是一个眼睛,下边是心。

    灵大师:“心用来自然而然,眼睛目视前方,不走分支。

    你想想,驾驭马匹时,起步,走直径不拐弯,与停步分别是什么?”

    闪蠊:“驾,驭,与dei(德)!大师,在下今日悟了甚多!”

    灵大师:“今日,汝是不是感觉学到了很多有用之技,甚至稍微看清了天下大势?”

    闪蠊一个恭敬地叉手礼:“大师料事如神!”

    灵大师:“如此说来,汝今天什么也没学到。”

    闪蠊:“???”

    灵大师:“吾为你,虫为何要入道,为何要做道士?”

    闪蠊:“为了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做到无欲无求,所谓长行之道,利而不害,圣鲎之道,为而不争。”

    灵大师:“都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了,安是有用之技?”

    闪蠊:“这......”

    灵大师:“入道,确实是为了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做到无欲无求,但是做到了如此,然后出山口口声声为了黎民百姓,江山社稷,那实乃黄夏之道了。

    我们道家,本身乃无用之学也,如果令其真有实用之技,此乃玷污也。

    (注:它的定义和现代哲学的定义很接近。)

    修道,本身就是为了悟道,无欲无求,这是针对一个虫的,而从来不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此乃无用之学也,而黄夏之道同样也能无为而治,所谓阎闾神器,无为执之。

    悟道,修身养性,做到无欲无求,理解天地之间,也就是所谓的天虫合一,甚至最终理解宇宙,追溯万物本源,这,才是道家精髓。”

    ......

    《糜金后传·闪诰》第三十一篇:

    闪曰:“吾有三物毋敢弃之:一者慈,二者俭,三者不敢为天下先。”

虫之道第二十二章:闪蠊论“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