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赖朝绝嗣后,镰仓幕府的将军为什么有公卿和皇子两种?
建保七年(1219年)一月,源赖朝的小儿子、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被自己的侄子源公晓刺杀,源公晓及其兄弟后来也被处死。再加上源实朝没有子嗣,镰仓幕府初代将军源赖朝至此绝嗣。然后一个问题摆在了镰仓幕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北条家面前:谁来当征夷大将军?

出于各种原因,北条家的当主北条义时并不想当将军,继续做控制最高实权的幕府执权即可。另一方面,北条义时又不想让武士继续当征夷大将军,这不利于他对幕府的控制。于是北条义时最终决定让朝廷派一个人来当已经沦为傀儡的征夷大将军,方便自己的实际统治。

北条义时最开始是希望这个征夷大将军由皇子(亲王)来当。但朝廷当时的最高掌权者后鸟羽上皇对镰仓幕府非常不满,就想借征夷大将军的人选来要挟北条义时。北条义时根本不惯着后鸟羽上皇,让源赖朝妹妹的曾孙、摄关藤原家出身的公卿之子藤原赖经当征夷大将军。

藤原赖经当上镰仓幕府四代将军的时候只有两岁,实权自然在北条义时手中。承久三年(1221年),“承久之乱”爆发,“御谋反”的后鸟羽上皇被幕府流放。嘉禄元年(1225年),藤原赖经元服并娶了源赖朝的孙女、二代将军源赖家之女竹御所为妻,成为了源赖朝的正统继承人。

结果结婚后的藤原赖经不再甘心做北条家的傀儡,暗中联合一批对北条家不满的幕府御家人搞事。宽元二年(1244年),北条家逼迫藤原赖经隐退,把将军之位传给了儿子藤原赖嗣,是为镰仓幕府五代将军。但藤原赖经隐退后并没有离开镰仓,而是在幕后继续搞事弄北条家。

宽元四年(1246年),藤原赖经利用新执权北条时赖根基不稳的机会,联合名越光时等一批御家人发动政变,史称“宫骚动”。但“宫骚动”很快就被北条时赖镇压,还顺带发动消灭三浦家的“宝治合战”。藤原赖经和藤原赖嗣父子则被北条时赖送回了京都,征夷大将军再次空缺。

于是北条时赖决定完成北条义时当年没有完成的目标——立皇子为镰仓幕府的傀儡将军。当时在位的后嵯峨天皇答应了北条时赖的请求,将自己的庶长子宗尊亲王送到镰仓当傀儡将军。此后直到镰仓幕府灭亡,镰仓幕府的征夷大将军都是由天皇家族的亲王担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