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睿 SteelSeries Arctis 寒冰 Pro Hi-Res吃鸡游戏耳机开箱评测
之前评测蓝牙寒冰版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下一款出个干电池版的吧。
结果,赛睿的野心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这次赛睿出了寒冰Pro,主打是Hi-Res的扬声单元。
一般的耳机频响范围大概是20-20Khz,基本覆盖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但是并不代表这个范围外的声音,就是完全没有用的。这方面,我也不是烧得很深的那种,就不多讲了。
只不过,为什么人家都说XX穷三代,XX毁一生,因为人是会食髓知味的。曾经我也用着最低端的鼠标键盘耳机显示器,毕竟外设不直接影响主机性能。但是,真的是一入啥坑深似海,你说啥坑指的是啥?啥都是。
开箱部分:

寒冰Pro的外包装正面,列出了主要卖点,不过字都很小~
麦克风,头带啥的一直都有。而这次貌似是用了铝的框架,希望耳机能轻一点。
和寒冰5一样的有线,RGB,那么最大的卖点当然是Hi-Res了。音频设备这种东西,如果你要烧,多少以下都有人说听个响的,所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就行,不要跟风玄学。

底面倒是文字描述了一下几个卖点,40000Hz的频响确实很吸引人.
耳机2月产,好像国外已经有挺多消息的了,呆会到外面看看。

这次在包装侧面也来了一个RISE UP

背面的这些说明貌似更详实点,但是没有空间放更多语言了。
外壳上下两个不干胶,撕的时候还是有些费力的。也考虑过直接剪开,但是这样盖子就很容易分离开。

另一个侧面则写了一些更参数化的东西。
配件到时候开了箱看。耳机阻抗32欧,频响10-40000Hz。

耳机上下用硬塑固定和保护。
盒子内衬的配色一如既往的闷骚呀~

里面还夹着一袋干燥剂,看来这次耳机的单元比较金贵~
关于这个要特别提一下,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收好。有的干燥剂遇水是会爆燃的,而且有腐蚀性,一定不能让小孩子拿到。

先来看看配件盒。
寒冰系列貌似都会塞一张卖萌卡。卡有两面,一面是“喜欢就来赞我”,另一面是“不喜欢就来怼我”……

这次寒冰PRO的配件和接口更精简了。
毕竟没有无线,而且把ChatMix做到耳机外面了。

三个配件。
上面的是USB线,之所以不是延长线,因为耳机本身必须接上它才能通过USB连到PC上。所以,更倾向于USB声卡?
左下角是转4口3.5MM的线,右下角是双头的USB线。但是这俩线的USB口都是比较特殊的,不是MicroUSB。所以平时线材还是要用心保管啊。

线看起来很长,我拿尺子量了一下。
双头USB线有1米3,而声卡的线竟然有1米9,这俩俨然来打篮球的~

USB的口虽然一样,但是头的形状还是有点区别的,赛睿在接耳机的这一边弄了张标,防止接反。
说到USB我突然想起这么一个段子:你平时插USB是不是这样的?先插,好像插不进去,可能反了,反过来插,还是插不过去,可能反了?再反过来,咦,进去了……
所以现在Type-C才会开始普及是吧

声卡上面的ChatMix钮,用于游戏的时候,实时调整语音和游戏的声音。
以前寒冰7是放在耳机上的,毕竟是无线。

好,看完配件,我们再来看耳机。
寒冰系列的耳机乍一看就像阿松一样,你分得清楚谁是谁吗……
我觉得嘛,既然卖点之一是头带,整点颜色丰富点、区别度高些的头带嘛~
哦,难道是要额外买?

这次寒冰PRO的头带又是外包式的了。
所谓外包式,就是头带穿过耳机两边的孔,一边在内部与头接触,另一边在头梁上面粘上。

头梁的材质。
应该是合金做了阳极,看起来比寒冰7的银色沉稳,比寒冰蓝牙版的磨砂塑料更有质感。

这次耳机的右耳罩,不再有任何按钮、旋钮。
看样子应该是用了改进版的模具了,等下细看。

左耳罩看一眼,就能发现明显的差别。
首先是麦克风静音按钮,做得比较大,或者说比较长吧。这样的话更好按。

当然,最重要的改进我觉得还是当属音量旋钮。
之前评测寒冰7的时候我就有提到过,音量旋钮容易误触,后来的寒冰3蓝牙版也并没有改变。
这次的音量旋钮是橡胶(或者是硅胶?反正光靠看和摸分不太出来)材质的,阻力比较大,确保玩家是在有意识的时候主动去旋到它,而不是误触。

3.5MM口和USB口。
这个3.5MM口是用于分享的,简单来说,把耳机收到的声音再输出到其他耳机,两个人同时听。不过之前蓝牙版我也试过用它收声音,竟然也是可以的,不过不推荐这么干……

把寒冰三兄弟叠起来看一看。
最下面的是寒冰PRO,中间的是寒冰蓝牙版,上面的是寒冰7。
可以看到,寒冰7和蓝牙版的耳罩用的是同一个模具,蓝牙版没有CHATMIX功能,那个地方也是直接用橡胶遮起来。
不过,寒冰PRO的头梁和头带设计和寒冰7是一样的外包,而寒冰3是只穿过了头梁内部。

刚才如果有朋友细心看的话,可能会看到耳罩外侧下方有个小口子。
是的,这次的耳罩外壳是可以拆下来的。

外壳上面有两个强磁铁,直接啪的一下就吸附在耳机上。我曾想把这两个磁铁抠下来,结果不成,粘住了。
嗯,寒冰PRO是有线版,拆下来也没啥。难道以后会出无线版,真的实现我预言的干电池版?
好吧,我到“找不到服务器”网搜了一下,发现老外已经早拿到了,而且……

不仅有有线版的PRO,还有无线版的PRO。
而且还有PRO+GAMEDAC的组合!

老外也演示了一下无线版拿下外壳的样子……
好吧,虽然不是干电池版,但确实是可换电池的,无线版带2块电池,简单来说,再也不怕没电然后插着充电线用了。

再来看一下麦克风。
乍一看,好像和之前的几款都一样,但是具体细节还是有区别的。

之前的麦克风线比较细,也比较柔软。
柔软指的不光是容易弯折,也容易扭转。有时候扭转了180度都不知道。
这次寒冰PRO的麦克风比较粗,基本不会转错方向了。

对比一下。
差别并不仅仅是粗而已,再也不会对着麦克风背面说话了
实战:Switch篇

由官方的宣传资料可以看到寒冰PRO支持的设备。
其实只要你连上3.5MM的转换器,基本就啥都可以用啦。不过列表里面既然写到了Switch,然后我又刚入了Switch,当然要来试试啦。

把耳机插到Switch里,直接就识别,出现耳机音量图标。
Switch有蓝牙,但是一样不支持第三方耳机。虽然可以用蓝牙发射器解决,但是和插个线也没啥区别了。

马奥刚开坑不久。
走过这座桥,耳边的瀑布声就令我打了一个颤。从右耳灌进来的水流的撞击声,从脚底下流过,再从左耳流走的流水声,仿佛身临其境。

抓只恐龙来玩玩。
恐龙一声吼,圆圆的汪汪抖三抖~

好吧,没人帮我拍,没办法全瘫成葛优状~
家里好像还有个手机夹,不知道能不能夹得动NS的主机
实战:PS4篇
PS4可以通过3.5MM插手柄上,也可以直接用USB线接。
PS4手柄的续航大家都懂得,就是因为东西太多,触摸板喇叭六轴光条耳麦啥的全塞进去,结果呵呵了~所以我还是直接接USB线吧。

接上了之后,声卡的灯是白灯。

只要是接USB,耳机不用驱动也会有灯光。
看颜色,默认的应该是ColorShift。

取下外壳盖,里面的灯光并不明显,还是外面这一圈最亮。
看来这个取盖的设计基本是为无线版换电池服务的了~

插上声卡,系统便提示已接到USB耳机。
所以可见的,至少最基础的设备识别部分是做在了声卡上。

进系统里面,完美识别设备名称。
这个应该是设备返回给PS4的。

测试麦克风,OK~

那么,我们来玩游戏试试吧。
试试……PT吧……
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悉悉碎碎的声音令你感觉好像自己才是躺地上那位~

这个灯的电流声真**真实~
还好用的不是VR~

左边窗外的下雨声随着距离和方向萦绕在耳边,虽然外面有啥并看不见。
右边远处另一盏灯滋滋作响……
我觉得……我还是……接电脑上去吧,毕竟这才是重点。
实战:PC端
要上PC端,当然要折腾一下驱动。
想着驱动有段时间没更新了,上去更新更更新。

结果寒冰7竟然也有东西要更。
看了一下是DTS的东西,估计版本有升级。
之前下载地址被墙死活下不来,现在已经好了。

寒冰PRO也是一样的,要更新额外软件。
我记得以前这个条是橘红色的呀~

更新完了之后提示重新连接。
反正把声卡连同耳机重新拔插一下就行了。

插上之后,系统自动就把播放设备切换成了耳机。
麦克风也是一样自动切换了。

先来看看灯光呗。
灯光是1600W色RGB,一共有三个区域,左耳罩,右耳罩以及麦克风。
而且麦克风有平时状态和静音状态两种灯光。

我试着把麦克风也调成ColorShift,结果你猜怎么着……
由于麦克风的位置眼睛刚好可以看到,你会一直不由自主的去瞟麦克风~

ColorShift模式最快可以1.33秒循环一周,要是闪起来还是相当吸引眼球的~

GIF颜色数有限,看个大概。

耳机的灯,自己是看不到的,所以比较适合主播呀职业选手呀这些被看着的人。
不过,赛睿的灯光比较内敛,只有从侧面能看得清楚点,你要是正面看的话,基本只能看到麦克风的光。
灯光这个东西嘛,我一直认为是外设里比较次要的因素,或者说应该是锦上添花的部分。不过现在充斥着很多的山寨货,一天到晚都是灯光怎么样怎么样炸裂,里面的东西却是9块9包邮的玩意儿,不要也罢。

寒冰PRO的DTS部分只有开关,并没有寒冰7的游戏、音乐、电影三模式选择。
其实具体的效果在均衡器里都可以配置出来。

均衡器能做的还是相当多的,也有很多预置的设置。
比如这个声音,就是最大限度的突出了人声,相对的,音乐就别想了。
大家可以自行把玩把玩。

动态范围压缩,用于将过大或者过小的音量收束,使得听起来的时候,音量的上下限不会差太多。
我个人不怎么开,毕竟会对声音进行后期处理。

实时麦克风预览,类似于系统里的“监听”。
我个人对这个功能并不看好,最主要的还是延迟。一旦说起话来,明显的延迟令你觉得有一圈圈的回音,感觉怪怪的~

麦克风音量。
这里的麦克风音量貌似和系统里的音量是独立的~

降噪功能。
说到降噪功能,我要着重说一下寒冰PRO的麦克风。

测试降噪我直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先把降噪开最高,制造点噪音,然后把降噪关掉,制造同样的噪音。效果很明显,从波形图上就可以看到。
然后,我在听回放的过程中,在关掉降噪的时候,不仅听到了我键鼠的点击声,还听到了鸟叫声。
由于家里有宝宝,我是把门窗都关上测试的,麦克风竟然把窗外的鸟叫声也录到了。我又试了一会儿,楼下电动车的警报声都给录下来了。这些声音都很小,波形图上根本就看不见,但是把音量调大就可以确实的听到。寒冰PRO的麦克风灵敏度着实吓了我一跳。
当然,你也不用担心过于灵敏,只需要把降噪开起来就可以了。

之前说过,麦的监听或者预览功能有比较明显的延迟,并不实用。
而这个麦克风侧音功能是基本无延迟的,推荐用这个。而且,以前几款的侧音功能音量比较小,只是勉强能听到的程度。而这次的寒冰PRO,侧音音量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明显的听出来,我非常满意
并且,在使用过程当中,我发现,耳机在没有任何程序使用麦克风的时候,是会自动将麦克风静音的,此时侧音会听不到声音。但是只要有程序使用到麦克风,就会自动开启。
目前并没有在驱动里看到相关说明,我猜测是为了寒冰PRO无线版的续航设计的。
游戏与音乐:
寒冰系列的定位一直是游戏耳机,这次寒冰PRO加入了Hi-Res,所以我这边会把游戏与音乐都评测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耳机看起来和之前两个前辈差不多,实际戴起来有点紧,可能是因为耳罩和头梁的模具都有些变化,我个人是把头带放松了些,不过每个人的头型不同,具体还是到自己手上了之后再调吧。
看定位,还得FPS游戏,先来一局守望屁股~


之前寒冰7的评测,竟然有人说什么定位完全不准,根本听不出来,我只能说,要么设置有问题,要么耳朵有问题。毕竟耳机出来的声音是要人去听的,如果人不行,多少钱的耳机都一样。
游戏里,围绕着这个房子展开了激战。各种声音交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很清楚的分辨出敌人英雄的脚步声,判断出对手的位置和走位。守望每个英雄的脚步声都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把对面两个人绕死,各种循着脚步声爆菊,想必对面不太擅长听脚步声吧。
说到FPS,CS肯定是最经典的。我不太擅长CS,但还是来局试试吧。

小道蹲守,突然听到右耳边有不少人冲了过来,应该是在A门。
队友往里扔了个雷,我也扔了一个,结果完成4杀哈哈
好吧,对于我这种老年人来说,已经够乐半天了。
嗯,游戏先测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音乐上的表现。

为了最好的还原音乐,这里用foobar2000,耳机关掉DTS,均衡全部重置。
打开播放器随手听了一首,不到一分钟我就被惊到了。
51秒的时候,高潮部分开始,右耳清楚的听到了微小的和声。这歌在歌单里随机了有一定年头了,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之前还从没注意到过。
换回几个游戏耳机仔细听,发现其实也是可以听到的,但是却不像寒冰PRO一样可以分得这么清楚,因为本身声音很小,基本被主唱给盖过去了。
随便随机听了一圈,最大的感觉有俩:
1.层次感明显,各种不同的声音分得更清楚。人声,和声,以及各种乐器的声音,比以前更容易分辨出来。很多以前一直都有的配乐由于我音量一直开不大,听了那么多遍都没注意到,换寒冰PRO在同样音量下就能明显的感觉到。
2.高音人声聚拢,低音下潜更深。以前在听一些歌的时候,女声高音会有些发虚或者说发散的感觉,换了寒冰PRO之后,明显感觉这部分声音聚拢了许多。另一方面,低音的下潜更深,直击感明显,打击乐器的弹性也更好。

接下来再来看看,不同质量的同一首歌之间的表现吧。
弄来了JOJO第四部OP的CRAZY NOISY BIZARRE TOWN,48kHz,24Bit,另外硬盘里原有的M4A格式,封装的是44.1kHz,CBR的AAC。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损的音乐在细节处丢失的细节是一听就出来的,节奏快伴奏音部复杂就会更明显。

好吧,我又去搞了18年一月番《BEATLESS》的ED《PRIMALove》,96kHz的Hi-Res~
拉个频谱图鉴别和对比一下~
ClariS的歌大部分中等偏快,但又不是特别激烈的那种,有时会让人沉浸在里面,一时间忘了自己是要干什么,忘了自己戴着耳机在听歌。Hi-Res耳机配上相应的音源,经常让人就忘了耳机外面的世界~
如果说看3D看VR的时候,在视觉上会有很强的临境感,那么在听觉上,寒冰PRO也会让你有如此感觉,好像这些乐器,这些人声,就是在我身边演奏。所以还是不要戴着它玩PT之类的恐怖游戏了……
---------------------------
以前在讨论起游戏耳机和音乐耳机时,基本都是这么说的,这款游戏耳机定位可以,听歌听个唱;这款音乐耳机听歌可以,玩游戏还是算了吧~
现在,寒冰PRO做到了两者兼顾,对游戏和高品质音乐都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少备一条耳机了。并且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比如容易反转的麦克风,容易误触的音量钮,都做了改进。
游戏,无线,蓝牙,Hi-Res,赛睿在立足游戏耳机的基础上,朝各个领域都跨了一步。不过,目前还没有见到横跨多个的,比如同时有2.4G无线和蓝牙。我再来预言一下,出个模块化吧,基础模式是有线耳机,可以加上灯光模块,可以换发声单元,可以切换2.4G和蓝牙等。
醒醒,醒醒,起来搬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