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AU脑洞 -- 国家设定
背景接近战国晚期,但跟真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没啥关系~
楚国:芈姓熊氏,王国。故事的中心国家,当时领土最大的诸侯国。男主楚怀王之父为楚威王,楚威王之父为楚宣王。典型的贵族国家,贵族世家权利很大,君权相对较弱。楚怀王及之前几任楚王持续开疆拓土,征服许多周围小国,如沈、虞、越,另有许多国家臣服,如江、宋、鲁、吴。与吴、越、秦、郑、宋、魏、陈、鲁、晋、两周、沈、虞、江等国接壤。
吴国:姬姓蓝氏,王国。百年前曾强盛到灭越国并几乎灭楚国、统一南方,但过于猛进而被秦楚越联军迅速反扑。之后越国独立,楚国对其步步蚕食,直到楚威王与吴献王签订停战协议。吴献王继任者吴惠文王带领吴国走上文化强国道路。与楚、越、鲁三国接壤。
秦国:嬴姓赵氏,王国。但秦王室一般不论男女都只称姓。骁勇善战,军事第一。前期与卫国、杞国为盟友,后杞国投靠楚国。有贵族世家温氏。与赵、魏、楚接壤。
魏国:姬姓魏氏,本为公爵国,魏武王称王后为王国。逐渐衰落的老牌强国,魏武王和魏定襄王在位时中兴,楚威王、怀王时与楚国结盟。与晋、赵、卫、陈、楚、秦、两周接壤。
陈国:妫姓有苏氏,简称苏氏,王国。地理位置险要的中原小国,易守难攻,国力忽强忽弱,陈隐王在位时陈国衰微。苏珩(陈昭武王)即位后迅速强化陈国军事,擅长驱突袭,曾攻陷郢都、占领楚国的大片土地,一度达到能与秦国瓜分楚国的地步,并俘获楚怀王。后被秦灭。与楚、梁、宋、齐、卫接壤。
齐国:姜姓齐氏,老牌强国,虽是公爵国但比许多王国实力更强。楚国盟友,鲁国死对头。与燕、赵、魏、宋、鲁接壤。
梁国(萧梁):姬姓萧氏,王国。梁武王时期迅速从中等诸侯崛起为强国。与宋、齐、陈、楚接壤。梁武王时与楚国结盟
宋国:子姓宋氏,公爵国。有贵族世家华/花氏,商业发达,军事较弱。与梁、齐、鲁、楚接壤,梁国盟友,后来梁武王欲与楚怀王共同伐宋,宋荒公直接投降楚国,换取楚国保护
鲁国:姬姓金氏,公爵国。曾经的老牌强国,曾与齐国争霸东方,齐国最终盛出,鲁国逐渐衰落,到鲁幽公已经是强弩之末。与齐、东周、宋、楚、吴接壤
赵国:嬴姓赵氏,王国。军事强国,秦国死对头,楚国盟友。与燕、秦、齐、魏接壤
燕国:姬姓臣氏,王国。北方军事强国,赵国死对头,在秦楚之争中中立。与赵、齐、魏接壤
越国:姬姓欧阳氏,王国。领土广而军事较弱,是类似联邦制的小方国的松散联盟,与楚、吴同属祝融文化,官方语言为越语,文字、发音都与中原文字相差较远。越人的容貌在中原诸国看来有异域风情,因而非常受欢迎。
江国:姬姓江氏,伯爵国,楚国西边的小国,北临秦国,东临楚国,南临越国,楚国附属国。
虞国:姬姓虞氏,伯爵国,虞国是江国邻国,也处于秦楚夹缝之中,投靠秦国而被楚国灭。
沈国:姬姓沈氏,子爵国,中原小国,地理位置险要,邻国众多:西周、秦、楚、魏、陈、梁、宋,历史上是楚国附属国,但还是被楚威王所灭,因为要占领沈国境内的交通要道。
杞国:妫姓杞氏,伯爵国,中原小国,原为秦国盟友,后投靠楚国,与陈国同宗
纪国:姜姓纪氏,伯爵国,东方小国,与吴国、鲁国、陈国、宋国接壤,本为吴国附属国。
东周:姬姓,东周小朝廷,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没啥兵权,有的诸侯国(多为非姬姓诸侯国)拥护为周天子正宗,与西周同病相怜,关系不好不坏。
西周:姬姓,西周小朝廷,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跟东周类似,但有更多诸侯国(多为姬姓诸侯国)拥护。
晋国:姬姓晋氏,王国,春秋霸主,三家分晋之后只剩弹丸之地,类似于两周,地理位置关键,与赵魏秦齐鲁宋陈梁楚都接壤,齐国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