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建筑文博设计师怎样做文物景点整体保护规划设计?应县木塔保护规划示范实例

2021-10-23 13:45 作者:古建筑斗拱学堂  | 我要投稿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65年历史,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古老、体量最高大的木塔建筑,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水平和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木塔瑰宝,发展特色旅游,当地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与原则,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制定了保护规划。现在把部分规划内容发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应县木塔环境保护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塔寺院建设

1、应县木塔山门毁于解放初期,现遗址保存完好,方位、高度、建筑规模十分清楚。复建的山门仍应是面宽5间,进深2间,中为入口,两侧可辟售票室及保卫室。

2、在钟、鼓耧东西侧扩建木塔资料室、会客厅客房、工艺美术服务部等建筑,形成两个完整的四合院。在木塔东西两侧30米之外建大型陈列室两处。

3、园林绿化。院内建筑对称作甬道连结,其余空间分别布置草坪、花圃和树木景观。在塔院东北隅建花房5间。园林绿化部分需排碱换土,塔院绿化,以不防碍对木塔和其它古建筑的防火、擾影为前提。   

 二、塔寺外建设

1、开通辽代一条街。从木塔中轴线外延, 塔前牌坊至新建西路,建一条长340米街道。该街集旅游商贸、文化为一体,既是一条繁华商贸街,又是一条交通主街,成为连接木塔的中心枢纽。该街总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街两旁全部是仿辽代风格的三层古建筑,楼群飞檐挑角、斗拱朵朵、蔚为壮观,现已投入使用。     

2、改造大寺门街。将佛宫寺院南原大寺门街两边民居全部拆迁,改造大街,南面和东西两侧为仿古民用建筑,中部为参观通道及花园、草坪。总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巳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竣工。     

3、建设塔影公园。现佛宫寺院东北处有一空地,总面积近200平方米,1979年已划属木塔保护范围。原来地势低洼,夏秋积水,木塔倒影池中,为水塔旅游佳景。现水塘被垃圾塞满,已无湖光塔影之意境。拟在此挖土成湖,积土成山,建亭台,造楼阁,取名塔影公园。此工程省计委已批准立项,今年拟办理其它各种申报手续。    

 4、夯筑辽代城墙及城楼。拟在塔影公园北边,原明代应州城墙遗址上重建,东西长500米,南北20米,城墙高6米,上建城楼一座。向东直达净土寺。城墙的重建, 可以将应县的两处文物古迹连接在一起,既是一条直达净土寺的旅游通道,又可显示辽代应州城的恢宏气势,衬映木塔的雄伟壮观。    

5、修复净土寺。净土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修。原寺院规模宏大,后逐年拆毁,现仅存大雄宝殿为金代原物,顶部饰有天宫楼阁藻井,制作极为精美,为国内孤例。拟在原保护范围修复配套建筑,以自筹资金为主,力争在2000年基本完成。

三、排水改碱问题

塔院区地势低洼,盐碱十分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居的不断改造,塔院内外的高度落差十分严重。尽管县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已在塔院东部埋设了排水管道,但一是管道细,二是深度小,塔院排水很不流畅。若遇暴雨还会出现水漫佛寺之险情。因此,在近年内一是改造县城排水管道,二是埋设塔院区排水管道,內外相结相通。

根据调查资料,施工中须注意两点:

1、维持塔院区地下水位的稳定。

2、要把排水与排碱换土工程结合起来进行。此项工程比较复杂,请求上级建设、旅游、文物等主管部门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四、佛宫寺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早在1979年,应县革委会曾将现规划塔影公园部分划定为应县木塔保护范围,1993年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与市文化体育委员会又联合发文,对木塔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作了调整,以佛官寺正面为主,左、右、背三面环围,形成一个“回”字形;根据木塔景点的整修规划,木塔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土寺将连片改造,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需拓宽,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分为木塔部分和净土寺部分。

1、保护范围(木塔部分)东:佛宫寺东院墙至霍家巷路东7米处;南:佛宫寺南院墙至西街路南130米处;西:佛宫寺西院墙至小仓巷大仓巷路西6米处;北:佛宫寺北院墙至文保所家属院后墙(城墙址北边)107米处。

(净土寺部分)东:净土寺东院墙住东25米处南:净土寺南至北寺门街、塔东巷路南;西:大仓巷向北延伸的巷路西(同木塔部分);北:古城墙遗址北边(同木塔部分)


2、建设控制地带(木塔部分)东:佛宫寺东院墙至大北街路东;南:佛宫寺南院墙至新建西路北边466米处;西:佛宫寺西院墙至环城西路北段东边168米处;北:佛宫寺北院墙环城北路南边244水处(净土寺部分)东:净土寺东墙往东85米处;南:同保护范围;西:同木塔部分,环城西路北段东边;北:同木塔部分,环城北路南边。


五、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

1、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是为文物保护单位环境和景观而设置的保护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只能保存现有建筑,有碍文保单位和不协调的建筑,要创造条件逐步拆迁。现有建筑翻新时,不得提高建筑层数,高度最高不能超过7米。坚决不得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破坏原有文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和进行其它建设工程;不得在建筑物内及其附近存放易燃、易爆及危险品。因特殊需要必须兴建其它工程,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古建筑及附属建筑物时,必须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2、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为规划保留原建筑地带,对这个地带内凡可保留的建筑,应加强维修。当出现危险需要翻建时,应改建为传统式的平房四合院;不得增加面积。其位置、形式、体量、高废、色调等要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高度最高不得超过10米。    另外,在建设控制地带內不得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不得进行其它污染环境及一切有碍保护文物的活动。修建新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时,设计方案须征得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建筑文博设计师怎样做文物景点整体保护规划设计?应县木塔保护规划示范实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