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先生善用“仙桔汤”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仙桔汤”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8克
朱良春先生善用“仙桔汤”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仙桔汤”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8克,乌梅炭4.5克,白槿花(即木槿花)、炒白术各9克,广木香5克,炒白芍9克,秦艽10克,炒槟榔1.2克,甘草4.5克
有失禁不固者,加诃子肉12克,或石榴皮10克;腹痛甚,倍白芍;气虚甚,加参芪、升麻;无木槿花,可代以藿香、紫苏各6克,地锦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升清降浊,补脾敛阴,清化止泻。
主治:慢性痢疾,结肠炎,属脾虚夹湿热者之慢性泄泻。症见久泻、便溏,夹有黏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脉濡细。
注意事项:对久泻久痢,证属脾肾阳虚或肾阳不振者,或大寒凝内,多年不愈者,仙桔汤当不适用。
“仙桔汤”怎么解?
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强壮强心,补脾健胃,对慢性泻痢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
如临床广用于治劳伤脱力、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泻、眩晕、赤白带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即是明证。
亦以其味辛而涩,微温无毒,伍桔梗辛苦甘平,以其辛制其肝,开其肺,以其涩,去其脱,除其滑。盖肺气开则腑气通,故能治腹痛、下痢、久泻。
古有《药性论》、《本草经疏》、《重庆堂随笔》等均载桔梗治下痢。
清代温病家柳宝诒最喜用桔梗伍枳壳,治泻痢而多方不离,以其疏畅气机,斡旋气化之用;更重用桔梗,升挺肺气和排脓排痰之功。
朱师妙伍少量槟榔。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则枢机运转如常,深得王孟英调正气、化枢机之旨。
久泄或久痢多清气下流,清浊相混,运传失常,槟榔本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药,但槟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枳壳、青皮尤甚,故朱师用量为1.2克,有久病用小方、以少胜多,事半功倍之用药特色,对久泻久痢腹痛较甚者亦有著效。
白槿花轻清滑利,能利能辟,拨动气机,上清肺热,下利水道,消积导滞,凉血和营,消肿排脓,止泻止痢,对清化下焦湿热颇有速效,故有消炎、退热,抗菌、通淋、止泻、止痢等功。
朱师历年用白槿花治肾盂肾炎、菌痢,每每应手,是一明证。
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且泄木制肝,缓急止痛,固脱止滑;秦艽有抗菌、消炎、镇痛和类激素之作用,能斡旋脾胃,拨动气机,助桔梗升提,大有喻氏“逆流挽舟”之意;乃与败毒散用防风、羌、独等异曲同工耳。
且能祛风、通络、理湿、清热、利尿,宣通诸府,引导湿热,直走二阴而出。
一药多功,颇合慢性肠炎脾虚湿热型之病机,诸药共奏升清降浊,通塞互用,气营兼调,补脾敛阴,清化止泻之功。
既无参芪之峻补,亦无芩连之苦降,更无硝黄之攻伐,对久病正虚,攻不胜攻,清不耐清,补不能补之久泻、便溏,夹有黏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脉濡细之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及慢性痢疾,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