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造访星辰》,一本给未来人读的空间站故事

2023-03-08 15:21 作者:未来事务管理局  | 我要投稿


《三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宇宙的中国人情味儿,它们之后,还有哪些好看的中国太空科幻?


本期节目,我们向你安利未来局新书《造访星辰》:源起于2021年“科幻作家走近空间站”活动,11位国内一线科幻作家以空间站为灵感,书写飞往太空的中国科幻故事。


主播 | 小静、uu、小浪花


*本期节目涉及小说内容剧透!


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本「空间站科幻选集」?


建成和运行一座空间站,让人类长期在太空里工作生活,是一个国家空间探测技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2021年,我们在第94期铥铥节目里聊过去海南观看“天宫”核心舱发射的奇遇。海滩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烧烤摊、玩具摊、打牌的、唱歌的,远处还有交响乐团在演奏......


图片


这次发射,改变了普通中国人和宇宙的关系。


今后,我们在宇宙中有了家,不再是过客,而是居民。航天员将长期时间在上面工作、生活,逢年过节还会写春联,吃饺子。


空间站真的把中国味道的人间烟火带进太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接近「做太空居民是一种什么滋味」的体验。


过往科幻对空间站的想象并不太多,比如《流浪地球》《地心引力》《宇宙兄弟》《太空救援》,多是呈现灾难和回归地球的冒险。


图片


为什么要写空间站,因为大量科幻全都指向同一个终极命题:


人在太空中的长期存续才是迈向星辰的关键,而存续的第一要义,是习惯宇宙的存在。


然而感受宇宙的存在并非易事。


刘慈欣认为,在繁忙日常中,人类对宇宙的感受是麻木的。除了航天员的亲身经历,也需要创作者们具备极高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才能不断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向大众传递宇宙的感受。


这也是大刘为啥一直喜欢看发射。


图片
大刘站小板凳看发射,Cedric/拍摄


通过空间站向读者传递宇宙的感受,也是《造访星辰》想做的事。


书中11篇小说风格迥异,要素齐全。


昼温《失重的语言》和苏莞雯《金鱼的颜色是太阳》探讨的是,当我们可以在宇宙深处建立空间站,语言、文化、习惯的突变可能会先于技术问题,成为人类文明走出去的新课题。


万象峰年《湖风吹过广寒月》静谧诗意如童话,地球栖息在宇宙的湖边,往前踏出一步,就会惊起太空里的飞虫。


吕默默《言语》讲述太阳危机时代,数字生命层层迭代(这个创作的时候《浪球2》还没有上映)


江波《命悬一线》是一次用纳米丝拯救航天员的惊险太空冒险,具有高难度动作片的爽快感。


此外还有凌晨、杨平、赵垒、赵雪菲、房泽宇、宝树的小说,有废弃空间站改建的火锅店,也有空间站科学家与外星生命亦真亦幻的交流,种种故事,描绘了一幅幅「后空间站时代」的中国科幻故事。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前科幻描述过的「未来」里,看科幻的乐趣已经不仅是站在今日看昨日对明日世界的「预言」。


科幻是现代神话,生活在拥有自己的空间站的时代,科幻应该体验、观察、学习、记录和想象当下。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本给未来人读的空间站故事集。


《造访星辰》已上架各大电商平台

搜索书名即可入手

欢迎在豆瓣给我们点“想读”、打分写评!


 ✨


源起于「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

未来事务管理局 x 译林出版社

集结国内一线科幻作家


造访星辰: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 


图片


图片
淘宝


图片
京东

原价69¥ 

限时折扣 扫码入手

《造访星辰》,一本给未来人读的空间站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