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没氛围感?看看画吧! | Needle审美灵感vol.3


效果图作为景观设计中表达最直观、最具象的图纸,可以直接反映设计最精彩的部分。当我们在画一张效果图时,其实就是在描绘我们心中所设计的那个美好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效果图是景观设计图纸里最接近“绘画”的部分。
在绘制效果图时,我们常会提到“氛围感”这个词。什么是氛围感呢?有时候我们会认为一个现实中的场景很有氛围感,有时我们会夸一张照片拍得有氛围感,而一张好画的特质之一也可能是氛围感。氛围感解释起来更像是一种整体化的印象,而非个体的特点——我们不会说一个杯子有氛围感,或是一朵花有氛围感,但在夏日阳光中透明杯子里盛满了冒着气泡的可乐是不是有一点氛围感?夕阳里逆着光看见一只蝴蝶飞到花朵上也会有氛围感——单一意象不容易产生氛围感,氛围感应该是多个意象在特定环境中的某一瞬间的特质。
朱光潜的著作《谈美》中指出,我们很容易把“快感”和“美感”混淆,而氛围感就是一种美感,而非快感。它不一定是惊艳的,可能不抓人眼球,甚至不漂亮,但它给人的感受是有力的、暗流涌动的、有故事的。
既然效果图和绘画息息相关,我们就不妨从绘画中找寻一些营造氛围感的共性。首先,画家和设计师一样,都要对视觉物象有着强烈感受、并对之进行处理和加工。就算是写生,画家在组织画面时也不会照搬自然物象,而是选取那些打动自己的部分进行深入刻画,并虚化无关紧要的或远处的部分,这就是创作(设计)的主观性。
对效果图来说,我们截取的视口会看到许多东西,其中会包括我们设计的主体,如一个构筑、一条道路或一组植物、一片空间,此时如果把自己想象成画家,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让我们设计的场景更有氛围感,一条笔直的路应该看起来更加通直,所以两侧顺着透视线延伸的行道树会增加氛围;如果是一条弯曲的小径,那么两侧婉转错落的植物则更合适。如果主体是一个使人沉思、冥想的小构筑,那就可以配以一个孤独的人,天空或许有几只鸟;如果主体是眺望对岸的平台,那更多人物素材的堆叠则可以增加这一空间的“使用感”。
像上面所总结的,氛围感是多个意象在特定环境中的某一瞬间的特质,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三个要素:“物象”、“环境”、“时间”。即打造画面的氛围需要兼顾这三个方面,并使其相得益彰。这其中的“时间”是大部分人容易最忽视的部分。日本俳句就是一种简约又有着很强氛围和既视感的小诗,它的结构中就有“季语”这一必要成分,即俳句中需要暗示季节,以营造独特的时空感受。
在三要素之前,我们还需要确定“主题”,即我们需要怎样的氛围。由主题引领和谐统一的物象、环境、时间,最终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下面我们就通过几幅画作来分析三要素对氛围感的影响。

▲ 红磨坊的舞会,皮埃尔-奥古斯丁·雷诺阿,1876年
图纸来源 http://www.lingganjia.com/view/114481.html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描绘了一场在巴黎蒙马特举行的露天舞会。画面给人一种热闹、闲适、快乐的感受,很好地表达出了舞会欢快的氛围。从三要素来分析,首先这幅画的主题是快乐的舞会,那么物象就是大量的舞会中的人、各种桌椅餐具等,环境是在磨坊的室外,画家通过大树、树叶婆娑的光影和远处的建筑暗示了空间,时间上则可以根据阳光判断是白天或接近黄昏,人们穿的厚度适中,给人一种凉爽的秋季或春季的感觉。(我们的效果图人也可以根据服装暗示季节)
画家为了表达热闹的气氛,将人物塞满了画面,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场写生的印象派画作,画家并不能真正记录下一瞬间的人物排布,所以画中人的动作、位置很可能是画家根据现实进行组织的。前景人物的静、中景的动以及远景的挤,很好的划分出了不同空间下的人物状态,也启发我们在绘制这种人头攒动的大场景时,也可以有明显的近中远景人物组织,并通过不同的行为组合来暗示热闹、各得其乐的空间氛围。丰富的近中远景人物也使得观看者产生一种身在其中的感受,加深了氛围感的表达。

▲ 台阶上的圣家族,尼古拉斯·普桑,1648年
图纸来源 https://m.allhistory.com/ah/article/5edf3309fcd35600018ece5f
普桑作为法国古典主义画家代表,其画作常带有着一种神圣、典雅、均衡的氛围。与上一张印象派室外写生创作明显不同的是,古典主义作为在画室内完成的绘画,其构图更加平面化,一般会把人物、场景等安排在类似舞台上的空间,以打造一种神圣的、不可接近的、观看式的感受。这类构图的近景、中景和远景之间的差距更小,使观看者感觉离画面的距离更远,削减参与感,增加神圣感。场景中的时间由光来统一,昏黄的阳光照在圣家族身上,渲染出整体而圣洁的氛围。在效果图的绘制中,当我们的设计场地相对静谧、肃穆时,就可以参考古典绘画的方式,将观察点拉远、透视减弱,把人物平面化地布置于空间中,并使用清晨、黄昏等光照较弱的时间设定,烘托深沉、稳定的氛围。

▲ 水彩街景写生,约瑟夫·祖布克维克,创作时间不详
图纸来源 https://www.duitang.com/blog/?id=566901030
现代水彩画家约瑟夫则是通过光影、雾气、天气等环境、时间因素塑造强烈的氛围。在他的街景写生中,人物、车辆、建筑等物象都很少做细致刻画,整个画面重视的是大的空间关系和氛围。在上面这张作品中,约瑟夫通过虚化远处的建筑营造出距离感和空间感,并暗示了空气中丰富的水汽。为表达雨天天气,整个画面的色调被控制在湿冷的蓝色中,地面朦胧的反光将较暗的画面变得通透。在效果图中,环境和时间(天气、季节)常常可以作为点睛之笔来加强氛围主题的表达。如给大草坪赋予夕阳和晚霞,给湿地空间赋予雨天,给城市广场赋予夜景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有氛围感的使用场景。
总而言之,氛围感作为一种结果,是由画面中各种因素正向叠加而成的。当我们确定一种氛围主题时,画面中的物象、环境、时间三元素都要为之服务。氛围感其实也是一种画面的高度统一,统一对于人物来说就是“大家都在做同一类事情”,对于物体来说就是色调、光影的统一,不仅物象与物象之间要和谐,物象与环境、环境与天气、物象与天气之间都要和谐。(如上文提到的穿衣与天气、时间的关系,人物光影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有着强烈氛围感的效果图能在传达设计意图的同时传递感受,更能打动观看者,使效果图“文质俱佳”。
*本文由Needle设计空间站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主页君。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Needle Studio,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if you need to reproduce it. If there are any copyright issues with the images in this article,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to remove them.
作者 | 不蠢羊
排版 | 张嘎
审核 | 张嘎